全球报道: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钢火烧龙闹元宵

   2018-03-03 人民网2790
核心提示:  钢火师为装好火药的竹筒进行封底。  砍伐竹子为扎龙做准备。  制作龙头骨架。  3月1日,张清龙为龙头上色。张清龙54岁,自8岁起开始学习扎龙,12岁出师,是马颈坳唯一扎火神龙的艺人。  3月2日

钢火师为装好火药的竹筒进行封底。

砍伐竹子为扎龙做准备。

制作龙头骨架。

3月1日,张清龙为龙头上色。张清龙54岁,自8岁起开始学习扎龙,12岁出师,是马颈坳唯一扎火神龙的艺人。

3月2日晚,舞龙人在钢火下狂欢。

3月2日晚,舞龙人在钢火下狂欢,观众如潮,呐喊声此起彼伏。

赤裸舞龙人彰显出湘西汉子的血性阳刚。

文/图:湖南日报记者 唐俊

3月2日,元宵佳节,吉首市马颈坳镇,浓浓的硝烟味中,伴着“哟嚯嚯……”的呐喊声,气势磅礴的鼓声,惊天动地的鞭炮声,钢火烧龙表演拉开了序幕。

钢火烧龙流传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已有300多年历史,是苗民为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祭祀活动,演变至今成为全民参与的民俗文化大戏。

据乾州史志记载,明末清初,苗疆苗民频繁起事,清廷陆续调集两湖、两广和四川等地兵力镇苗防苗。朝廷实行屯兵制度,不少汉兵便在此娶妻生子,繁衍生息。苗汉融合,将原本是汉文化的烧龙民俗带入了湘西。经300多年的演变,钢火烧龙成为湘西彪悍、血性的独特民俗。

钢火烧龙的龙头和龙尾用竹篾扎制而成,外表用枸子皮纸裱糊。龙身用15米至19米的布匹制作,并进行彩绘,分为7至9节,用棕绳连结,以竹木为支架,支撑龙身。钢火是由硝、硫磺、木炭、酒等原料按比例搅拌后塞入竹筒制作而成。

受到舞龙人情绪的感染,钢花被陆续点燃。夜空里,橘红色的钢花冲泻而出,火星打在舞龙者身上,气势雄伟,热闹非凡,具有古、土、野、美的气韵,演绎着湘西人迎难而上的精神。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相关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说点什么吧
更多>同类资讯
  • 1558y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帮助中心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全息元宇宙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