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应用于农田植保作业,大大方便了农户。记者 廖欣 摄
植保无人机飞入农田,农户远程遥控就能轻松洒营养液;引入最先进的全自动采后处理生产线,沃柑按大小自动分选入篮;夜幕降临时对火龙果进行补光,增产又增效……近年来,南宁市武鸣区围绕农业科技转化和推广,推进了现代农业快速发展。2月28日,记者来到武鸣区走访,处处可见的高科技元素为农业发展提供高科技新动能,也让农企、种植户对今年的丰收充满了信心。
无人机:大大降低植保作业成本
近日,武鸣区绿之都果蔬产业示范区顺利通过2017年市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考评,成为武鸣区4个市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之一。
据了解,武鸣区绿之都果蔬产业示范区位于武鸣区宁武镇东王村,示范区面积共18015亩,其中核心区3015亩、拓展区5000亩、辐射区10000亩,主导产业为水果和蔬菜,主要采取以入驻企业为龙头、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为联盟的产业联合体经营模式,主打沃柑和蔬菜产业种植。
2月28日上午,记者来到绿之都果蔬产业示范区,大片的油菜花竞相怒放,一片金黄。在田间,几名工作人员正熟练地操作手中的遥控器,无人机便“听话”地飞旋,按照设定好的线路喷洒微量元素。
广西青芸景农业投资有限公司在绿之都果蔬产业示范区内投资种植了1500亩农田。该公司负责人黄小波说,他们公司在2月下旬购置了一台无人机用于喷洒农药。“一台机子大概能顶得上10个工人的工作量。”黄小波说,每到春节前,用工荒的难题总让他发愁,现在有了无人机帮了大忙,工人不用背着沉甸甸的农药作业,不仅省时省力,智能化的操作还能避免漏喷、重喷,大大降低了植保作业的成本。接下来,黄小波还计划发展深加工,在蔬菜运送前就进行统一清洗,使消费者买到蔬菜后可以直接放入锅中烹煮。
自动化分选:满足市场多样化需要
随着武鸣柑橘种植范围的不断扩大,确保果品质量、打造品牌农业就成了必然的追求。广西鸣鸣果业有限公司作为打造“中国沃柑看武鸣”品牌的现代农业民营企业,目前,已经有6000多亩的种植基地,是全国沃柑单一品种种植面积最大的农企。
2月28日上午,记者步入鸣鸣果园大门,成片的果树郁郁葱葱、柑橘树苗整齐划一;随着地势蜿蜒起伏的果林,作业道路四通八达;太阳能灭虫灯板依次排开;全自动滴灌系统;水肥一体化装置……各种设施一应俱全。
要想打响品牌,沃柑的品质是基础,满足市场的需求同样重要。对于沃柑的大小、成色,不同地区市场有不同的喜好。该基地负责人刘天鉴介绍,为此,鸣鸣果园引进了广西第一条柑橘表面质量瑕疵分选生产线,对送选柑橘从果面(瑕疵)、颜色、果形及大小等方面进行全面、精确的甄选,以提升果品档次,更好地打造“鸣鸣果园”品牌。
补光技术:火龙果增产又增效
从武鸣区广西佳年农业有限公司火龙果种植基地产出的优质火龙果,卖到了全国各地,批发商达到上百家。公司总经理助理王恺说,火龙果是典型的阳生植物,喜欢温暖的阳光照射,如果在一段时间内光照时间长、阳光充足,火龙果的光合作用就特别旺盛,花多果大丰产。
对此,该公司采用催花补光产期调节技术,在春季和秋冬季节对基地的火龙果采取补光措施,让火龙果植株在秋冬季节继续开花挂果,调节挂果期,有效促进火龙果产量增加和产期提前。目前,该基地共种有火龙果2000亩,年均亩产达到了8000斤。
该基地建成发展4年来,已发展为广西规模较大、标准较高的优质火龙果标准化示范基地,成为国家农业部和广西的“热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广西首家获得火龙果出口资质的“出境水果果园”、“广西现代农业特色(核心)示范区龙头企业”、“南宁市农产品标准化基地”。(记者 廖欣 通讯员 方海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