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观点认为,关于东北未来的争论,是“市场导向型改革”与“政府驱动型产业政策”之间的争辩,这也是中国经济需要面对的抉择。
Echo Zhang早已放弃了这个念头:回到中国东北老家,距离她年迈的父母近一点。那里根本没有什么工作。
“在北京,我看到新技术正持续改变着这个城市,”这位39岁的工程师表示,“但当我回到吉林,就好像时光倒流,它发展得太慢了。”
中国东北三省——吉林、辽宁和黑龙江曾经是中国计划工业经济的骄傲。
然而,煤炭和钢铁等传统重工业的收缩以及国有企业的长期衰落,让它们受到最为严重的影响。东北地区对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贡献从1980年的13%降至2016年的7%,下降近一半。
随着中国经济放缓,经济学家警告称,不良贷款和亏损“僵尸”企业集中在东北等问题地区。东北三省之一的辽宁2016年出现中国自2009年以来的第一例正式负增长,经济收缩2.5%。
英国驻华大使馆前政治处项目官员兰心(Kathryn Rand)表示:“东北地区的衰落是中国共产党建立小康社会目标的一个重大风险。”
“鉴于东北地区的地缘政治重要性,这尤其令人担忧,该地区与朝鲜和俄罗斯接壤,经济和社会稳定被视为对保持现状至关重要。”
中国一直希望通过补贴主宰东北经济的国有农业、钢铁和石油企业来重振该地区的发展,但该战略遭到中国一些最知名经济学家的抨击。
前世界银行(World Bank)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去年写道:“没有企业自生能力的产值扩张战略,也就是违背比较优势的战略。”
他提出,政府支持应转向该地区相对于中国其他地区具备优势的行业,例如劳动密集型轻工业(这些行业将受益于该地区相对低廉的薪资)和旅游业。
商业杂志《财新》创始人胡舒立回应说,该地区应摆脱大政府思维,允许民营企业繁荣发展。
咨询公司龙洲经讯(Gavekal Dragonomics)中国研究主管白安儒(Andrew Batson)表示,围绕东北未来的纷争“代表着有关中国面临的选择的辩论,是选择市场导向型改革还是政府驱动型产业政策”。政府承诺允许民营市场繁荣与政府继续补贴国有企业互相矛盾,当地人正越来越多地抱怨地方官员未能实施市场化政策。
根据北京咨询公司麦可思(MyCos)的数据,尽管四分之三的中国毕业生去年选择回到家乡工作,但在东北地区,这个数字不到一半。据估计,过去10年,大约180万人离开东北。
房地产开发商郝雪松表示:“我对‘东北振兴’不抱希望。”在吉林的一次同学聚会上,他的同学们也持这种悲观态度,他们表示,东北的萎靡不振是官员们过于“落后”的结果:官僚主义、死板以及拘泥于计划经济的旧观念。
据现供职于上海一家跨国公司的一名前辽宁公务员表示,官僚主义还充斥着腐败。她表示,她离开是“因为我(在公共部门)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我认为,问题不是升职很难,问题是不透明,”她表示,“我没有人脉在国有银行或者哪怕地方商业银行获得一份工作。辽宁的私营企业薪资不高。”
图为辽宁省铁岭市的一家钢铁厂
此外,东北地区还很难吸引投资者。这里是中国唯一一个在2016年至2017年私人固定资产投资出现下降的地区。
国家行政学院(Chinese Academy of Governance)的马建堂最近在一次政府会议上回应了很多企业家认为的“投资不过山海关”的问题。山海关是中国万里长城的其中一段,把中国东北部与其他地区分隔。
长春博立电子科技公司董事张立华也承认,东北处于竞争劣势。“如果我们能实施改革,这里有良好的发展基础。但南方省份正大力争夺人才和企业,东北有些落后。”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Shanghai Advanced Institute of Finance)助理教授鲁小萌是在中国东北城市哈尔滨长大的。她认为,私人投资将缓慢增长。但只有限制国有企业的影响力,这种情况才会发生。
“国有企业影响力的问题是一个全国性问题,”她补充称,“国有企业主宰着东北经济。我希望民营企业能繁荣发展。”
刘心宁和Yingzhi Yang补充报道
译者/梁艳裳
原标题:东北衰落困扰中国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