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军队政治人才如何培养?军队院校体系重塑中如何开拓新局面?新组建的国防大学政治学院积极承担起新时代政治责任担当,努力在备战打仗上聚焦用力——
军队院校体系如何重塑(新时代强军战歌)
3月20日,上海大地回春,生机盎然。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松江教学区图书馆内一群新学员正簇拥着全军军事法学教授周健,倾心聆听教授对宪法修正案的解读,以及学习两会精神的深切体会。连日来,记者走进学院校园,看到的是一幅幅生动火热的砥砺奋进画卷。
学院由原南京政治学院、西安政治学院和武警政治学院合并组建而成,教学区横跨南京、西安和上海三地。面对转隶重组、干部分流编余、异地搬迁等一系列现实考验,学院党委不等不靠,主动作为,通过盘活现有的教育教学优势资源和打造教研骨干人才方阵,努力构建起了体系化设计、工程化推进、精准化实施和梯次化延升的全面建设新格局,彰显了军队改革背景下一所现代军校的政治责任担当与职能使命所在。
对此,学院院长陶传铭少将深有感触:只有立足现有条件,夯实信仰根基,聚焦备战打仗,突出教研一体,教战一体,科学推进教与学“两股力量”合成,才能真正在为备战打仗教学的任务实践中“稳立潮头”。
“能打胜仗首先是政治信仰的坚定!”
去年12月28日,“诵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知识竞赛,在学院礼堂举行。某集团军合成旅政治部副主任唐圆圆深有感触地谈道:“竞赛的内容,是政治工作者‘压箱底’的东西!身为基层一线政工干部,在自身的知识结构里,必须要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是夯实信仰根基的‘压舱石’;也只有这样,打头阵、上一线,才能底气十足。”
刚组建的学院政治机关工作系江波主任,是全军的党建专家。他讲道:“对唐圆圆的期待,学院院(系)领导感同身受。纯正理想信念,强化思想认识,铸牢军魂,培植忠诚基因,刻不容缓,必须要让全体教员和学员身体上入列,思想上入列,同频共振,相辅相成。” 因此,给每位教员和学员开列“强基固本”理论配方,成为学院上下形成的共识和行动。
“任凭风吹浪打,我自岿然不动。”为了增强广大教员和学员的政治定力和理论修养,学院积极组织开展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理论研讨活动,组织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和“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用”等主题教育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将有形的课堂和无形的课堂进行嫁接。
特别是在十九大精神“三进入”上,学院既在“进”上下功夫,又在“入”上求实效。把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明确为每名教员和中培班学员的必修课;同时,重点安排全国全军优秀教师、二等功臣刘正斌和全军优秀共产党员、党的十九大代表王金丽等一批知名专家教授集中辅导授课、现场答疑;学院还通过举办十九大报告微课比赛,优化调整主干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确保对“举旗铸魂”的课程始终保持足额足量。学院坚持近40年的延安革命传统教学和中共一大会址等地的现地教学,如源头活水开启一茬茬学员思想寻根的闸门,将校区周边地区丰富的文化资源、深厚的历史沉淀优势,焕发于初,绽放在宝塔山之巅和浦江之滨。
“能打仗,打胜仗,首先是政治信仰的坚定,政治信仰不坚定,一切等于零!强化政治思维、政治智慧和政治工作作战能力,为备战打仗服务,这是学院至上的政治责任担当!”学院党委书记、政委王锋少将表示。
用“红船精神”凝聚奋进力量
南湖红船是中国革命的象征,昭示的是发展方向,是奋斗的明灯,是矗立在中华民族儿女心中的精神丰碑。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
然而,在军改初期,因受编制体制调整因素影响,少数教员和学员不思进取、思前途忧后路、静态观望等现象,在个别教学区比较普遍。以怎样的姿态带领教员和学员投身改革、参与改革、拥护改革呢?又通过什么样的办法举措带领教员和学员真正走出“军改前观望等待霾区”呢?
因此,学院党委“一班人”倍感责任重大,深感形势紧迫,决不能静等观望。学院从打破当初的“懈怠式”“庸懒式”教学状态入手,深化教学方式改革、优化教学资源配置。以教育专题的形式,从各教学区抽组专家教授,对军队改革与文职人员转改政策等进行集中宣讲;组织观看英雄部队转改转型落编的影片;运用身边人身边事中的典型案例深入进行法纪警示教育,弘扬正能量,凝神聚气。
学院还着眼新的形势任务需要,按照“专业对口、集中优势、整合现有、引进急需、分流闲置、归口办学”的原则,结合纳编定岗工作,对现有的教学力量进行整合,将各教学区原有的教育教学资源,调整充实到新的教学岗位;将懂教学、有专业特长、善管理、责任心强的教育先进分子大胆安排教学、科研和管理岗位,解决了政工教学力量“跛脚”和科研工作时代感不强、动力不足等难题。同时,学院从人民大学、作战部队和军事科学院聘请50余名客座教授,强化每月一期的“强军论坛”,充实学院教育教学资源“人才库”。如今,学院已形成本院教员、兼职教授和部队教官“三位一体”的师资力量新格局,教学力量横跨江苏、北京及上海10余个省(市)。
凝聚起新时代教学人才“强磁场”
前不久,由学院筹办的“积极探索合成营作战训练与政治工作特点规律——推动教学创新研讨会” 在松江教学区如期举行。来自总部机关和各兵种作战旅及部分新闻媒体的代表进行交流发言。
会议现场,与会代表纷纷表示:学院组织这次活动非常及时,非常解渴,共享了平台,长了知识。教员刘淑玲感慨地谈道:新体制下的合成旅合成营是新生事物。但是,面对这一新生事物开展政治工作教学,压力大,距离远。
刘淑玲的情况并非偶然。学院在重组后,面对新的教学背景和教育教学资源形势,人才短缺、资源匮乏,已成为学院奋进前行中的难题。随着学院转型重塑和培训任务调整,不少教员对转型后自己能否还有机会走上讲台忧心忡忡。
一方面,由于机构重组,教学任务交叉融合,不少教员面临跨专业授课的现实压力,不得不面临“转行”。另一方面,有的教员清醒地看到:教员和学员之间年龄倒挂、经历倒挂的现象普遍,这部分教员对胜任新的教学岗位心中没底……
基于这些认识,学院党委认识到,只有不断提升教员的核心竞争力,将昔日的课堂演变成今日的 “战场”,立足实战需要,打造坚强有力的教研骨干队伍,才能把“思想包袱”转化为精练内功迎接考验的强大动力,才能真正带领全体师生在新时代与实战化要求对接。
合并组建以来,学院将4个教学区的优秀教员及精品课程登记造册,实现优秀人才跨区上岗、精品课程跨区上线,重点突出精兵演练备战打仗教学。仅在第一拨教学中,走上不同的实战化教学讲台的教员就达400余人次,不仅消除了教员对职业发展的担忧,更共享了一大批实战化精品课程。青年教员宋艳丽感叹:“突出实战化教学对我而言,压力很大,但是我在‘方阵力量’生成中尝到了甜头!”
学院还积极创新教学新模式。通过广开慕课形态,深入剖析典型政工案例,推广案例式教学,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给教员研究问题的思路和学员获取知识的方法,提高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目前,学院探索并推广的微课、慕课和案例教学,深受广大教员和学员的喜爱,并产生良好影响。
(周流沙、徐连宗参与采写)
《 人民日报 》( 2018年03月25日 0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