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河北 » 石家庄 » 正文

全球时评:“多久没有放下手机”, 这问题为何重要?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4-09  来源:燕赵都市报
核心提示:从20世纪60年代到2018年,互联网诞生近五十年以来,人们的生活正越来越便利。另一方面,从“无图无真相”到短视频盛行,互联网“

从20世纪60年代到2018年,互联网诞生近五十年以来,人们的生活正越来越便利。另一方面,从“无图无真相”到短视频盛行,互联网“景观”也让越来越多人“沉迷”。短视频流行的当下,你有多久没放下手机了?(本报今日11版报道)

手机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并成为个体的日常习惯。“手机依赖症”下,则是受众群体在手机上耗费的时间越来越多。低头族成为一种现象,形成对传统生活方式的冲击与颠覆。刷微博、聊微信、看视频、打游戏,互联网“景观”的形式和内容越来越丰富,进一步加剧了人们的沉迷程度,平均每天在手机上花费的时间达到3个小时,这样的“全球领先”足以引发忧思。

时间相对固定的情况下,花在这方面的时间越多,则在另一方面的时间越少。“沉迷”手机本身并非坏事,但如果大量时间花在“吃鸡”、“养蛙”、“社会摇”和“看视频”等处,甚至到了欲罢不能的地步,聚餐、闲暇、临睡甚至工作之际,都捧着手机而无聊度过,而错过了与人的交流、学习、深造的机会,此既是个体的灾难,也会成为社会的负累。当整个社会都陷入“社会摇”式的跟风,把大量的闲暇时光,都花在了接受毫无价值的信息与内容,那会成为最大的资源浪费。

一个国家的繁荣取决于每个公民的创造力和上进心。创造力来源于对新的知识的吸取,新的领域的探索,而不是满足于现状,或者颓废而消极,过早陷入“葛优躺”式的无聊中。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所描绘的场景正在演进,所担心的问题正日益严重。有人说过,手机不但会改变一个人,也会改变整个社会。手机给人带来的最大改变是什么?也许就是“在沉迷之中失去了专注与进取”。当无数人在微信、微博、QQ、陌陌、百度、淘宝、相机的各种程序中不断转换,当所有人在朋友圈不断刷着10+的爆圈文章,还有几人想到自己年初的读书计划没有完成?还有几人惦记重要课题没有完成?太多人已没有真正静下心来思考现状与检视自我,进而重视认识与发现这个世界的自制力。

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成年人平均每日阅读纸质书的时间为20.20分钟,看手机的时间则长达74.40分钟,是读书时间的3.7倍。当国民尤其是年轻人把大量的时间花在玩手机上,还有多少时间、心思和精力去学习、思考、研究与创新?手机依赖所形成的共同社会需求的倒退趋势,真的必须得到重视并加以纠正。

“放下手机”不仅是种倡导,更应成为一种必然,否则事态就会变得日益严重。有人曾说,互联网“景观”可以自净,或随着时间的变化而触发人的自觉,未必如所担心的那样而变得不可收拾。但互联网的高度“成瘾性”意味着,靠个体自觉和群体自醒,似乎变得越来越困难。“景观”的大流下,反倒是“放下手机,让日常生活重新成为生活”变得弥足珍贵。“放下手机,回归生活”,实现如此愿景或许离不开强有力的干预。

这需要我们在认识到问题严重性的同时,通过“人的教育”来提高认识、改变思想、引起警觉。整肃网络生态与环境,让其变得更为干净、清净与纯净是一个方面,倡导积极的生活方式与健康的消费方式,则需要营造良好的环境。让年轻人走出手机的小圈子而融入大社会,从“社会摇”的随大流而更具独立思考力,是互联网文化重新构建的当务之急。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