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我正在沙发上看书。丹丹端来一份爱心下午茶:一份橘子,半杯温水。意外的是,她用小碟子装好橘子,然后和杯子一起放在餐盘里,让这份下午茶瞬间变得高大上。美美享用过后,我给了她一个大拇哥和一个大大的拥抱。
“谢谢丹丹准备的下午茶,特别美味,精心挑选的餐具我也很喜欢。妈妈很开心,我从来没享受过这么特别的下午茶!”之后,她开始期待着额外的奖励:“妈妈,有没有要奖励给我的呀?”我有些惊讶:“大拇哥和拥抱就是奖励。”“没有别的小礼物吗?”……
丹丹现在5岁多了,经常会做一些事来得到我的赞美,或者提醒我赞美她。比如提醒老人吃药(关心他人),吃糖之后立即刷牙(遵守规则),收拾玩具或者码放拖鞋(有条理)……
除了赞美 引导也很关键
根据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对孩子在学习爱的过程中所需要经历的阶段来分,丹丹现在已经开始过渡到“取悦他人”的阶段了。她经常会做一些让我感到开心的事情,我当然也会表示出对她的爱和对当下事情的肯定,除此之外,我还会鼓励和引导她说出自己的感受。
因为在孩子自我认知尚未建立之前,我们需要通过对孩子的肯定,来完成对孩子价值的外部认可。但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帮助孩子建立对自身的内在认可。所以我们在表达肯定的同时,也需要引导和鼓励孩子说出内心的感受,引导孩子对其自身能力及价值逐渐建立内在认可。
“丹丹,妈妈可以奖励你小礼物。我可以先采访一下丹丹吗?”(“采访”这一招特别管用)
“可以。”
“丹丹给妈妈准备这份下午茶,自己开心吗?”
“开心!”
“有没有觉得自己很厉害,餐盘、碟子、杯子,还有水和橘子,这些都是你自己准备的呢?”
“嗯,我很厉害,这些我都能好!”
……
后来我送她了一个小橡皮当作奖励。我感到非常开心,因为可以确定的是,孩子只是需要一个形式,并没有真正为了礼物,才精心为我准备这份下午茶。对于类似“谈条件获得外部奖励”这种方式,我们大人要慎用,虽然孩子一样也可以完成我们期望的事情,但是他们却失去了从事情本身获得内在成就感而带来的快乐,不仅如此,甚至也会让本身简单自然的事情,变成是为了得到奖励才去做的。
还需要提到一点,就是家长对孩子行为问题的负面评价。有的家长认为,这样做是为了让他们“知错就改”。但是,我们需要认清这样做的结果是,孩子没有获得外部认可,内在认可更是无从谈起了。我们家长必须认识到,负面评价只告诉孩子他错了,并没有告诉他什么是对。所以,抛弃负面评价吧!但当孩子出现不适当的行为时,也需要及时沟通(可参考本公众号《跟孩子有效沟通,只需三步!》),来避免由此引发的后续问题。
如 何 影 响?
以上是关于如何引导孩子建立自我肯定的例子。那么,作为孩子起跑线的我们,该怎样做才能达到正确影响和引导孩子而非强制孩子来达到目的呢?这里提供四种方式供大家参考。
1理解行为
理解行为,简单来说就是寻找孩子行为问题背后的原因,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想法、感受和未被满足的需求。(可参考本公众号《孩子哭闹,忍不住发脾气怎么办?》)发生行为问题的当下,必须要接纳孩子的情绪,通过良好的沟通技巧,用建设性的方法满足孩子的需求,或者另寻时机与孩子沟通。
案例:
有天晚上,孩子正在玩黑猫警长的玩具,突然间急躁起来:“我不要洗澡!”我抱起她回到卧室:“丹丹不想洗澡,能告诉我为什么吗?妈妈听着。”她说:“我喜欢它,我要和它玩很久。”我这才想起来,晚饭前玩具刚到货,孩子可能还没玩够。“妈妈知道了,因为只有10分钟就到洗漱时间了,丹丹觉得跟黑猫警长玩得时间太短了。”“是,太短了!”“今天家里来了新朋友黑猫警长,咱们推迟10分钟洗漱。”……
2共同决策
当孩子面对问题时,共同决策让孩子不只是个执行者,而是让他们参与其中,哪怕计划不够完美,起码也完成了思考的过程。不仅如此,还可以锻炼孩子勇敢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不再只是等待别人的安排,培养孩子通过完成计划带来的自信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往往孩子自己制定的计划,他们更愿意去执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引导。
案例:
“还有半个小时就到洗漱时间了,丹丹说还有画画、野餐、黑猫警长都想玩,我想听下丹丹的安排。”“我们先画画,再野餐,最后玩黑猫警长。”“丹丹确定能在半个小时结束这些吗?如果到时间还没有玩完怎么办呢?”“妈妈,你先帮我洗漱,等你洗漱的时候,我上床接着玩一会黑猫警长,怎么样?”“安排得不错,就这么决定!”
3不干涉
不干涉不代表完全不管,只是在不涉及安全的情况下,先鼓励孩子独立解决问题。因为不管什么事情,我们都不能替孩子包办一辈子!孩子的思考和行为,如果产生习惯性依赖,知道肯定会有人帮我的,那,等着就好了。所以请放手,那种认为孩子大了就会了的想法,请立即抛弃!如果有必要,父母再给出建议。尤其是家里有两个孩子,请一定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让孩子们自己解决。
案例:
有一次孩子哭着来找我:“妈妈,爸爸不让我看手机。”“哦,爸爸不让看手机啊,那是谁的手机呢?”“爸爸的。”“哦,爸爸的手机呀,那你需要跟爸爸去商量,这是你和爸爸之间的事情。”
4管控
这种方法现如今被广泛地使用着,也是我不太推荐的一种方法,因为这几乎等同于控制孩子的行为。除非是出于安全考虑,即便如此,也需要跟孩子说清楚原因。
案例:
丹丹曾经特别喜欢玩高低床,玩熟练了,我们也不怎么担心安全问题了。有一天午睡醒来她就去玩。我路过刚好看到她脚打滑,整个掉落到下一层的梯子,我立马过去抱住她,禁止她继续玩,并告诉她以后刚睡醒不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