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溧阳市上兴镇龙峰村白露山生态园内,千余亩蓝莓花含苞待放。自村书记余庆贵从省城引来“金凤凰”,短短十年间,这片曾经荒芜的土地上开出三产融合之花,石头山穿上新“绿衣”,柏油路覆盖石子路,村里的砖瓦平房“变身”农家乐,村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如何实现乡村人才振兴?习近平总书记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在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
唱响“凤还巢”,
返乡创业带动就业
4月2日上午,宿迁市宿城区耿车镇湖稍村的3000多平方米的厂区内,23岁大学生王赞正在生产线上忙碌。
王赞本应在徐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读书。两年前,他在这个主打塑料废品回收和加工产业的村子里,开办竹林风家具公司,在全村率先创业转型,去年企业营收高达2600多万元,为村里创造80个岗位。
“现在是关键期,我得抓住机会,只好把学业先放一放。”王赞口中的“机会”有两层意思,一是镇村在2016年初提出转型发展,向污染严重的塑料产业坚决说“不”,新产业有了广阔空间;二是国家大力倡导“双创”,“生态为归宿,创业求变迁”成为共识,再加上互联网打开新市场,为创办公司打下良好基础。
陈小波本是省城一知名农企的工程师,没想到在溧阳龙峰村找到了事业。这十年,他们以莓为媒,做精食品深加工,还把蓝莓种进花盆,让盛开的蓝莓花走进千家万户,开展年度蓝莓采摘节,生态园内建起高端民宿,实现游客从“看一看”到“坐一坐”“留一留”。农业观光、水果采摘、休闲生态旅游,三产融合带动村里几百人就业,去年生态园营收8000万元。
“凤还巢”催生“归雁经济”,返乡创业者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我省各地纷纷使出“十八般武艺”,呼唤外出务工的游子“回家”。盐城市实施“产业强市、生态立市、富民兴市”战略,近3万人返乡就业创业;淮安市出台政策加大返乡人才创业资金扶持力度,三年留乡创业就业7.2万人,成功创业1.58万人;宿迁宿城区推动“打工经济”向“创业经济”转变,近三年全区返乡创业4230人,带动就业1.2万人。
乡村留人难,
地头难见青壮年
春江水暖,句容市唐陵镇天王村的大片苗木地上,育苗除草的劳动者全都是中老年妇女。“地里咋看不到年轻人?”面对记者的疑问,村干部连连摇头,“再过20年,怕是连种地的人都找不到哩!”眼下,村里还愿意扛锄头的平均年龄都超60岁,苗木行业,长远来看收入还不错,但是周期长,加上风吹日晒,很多年轻人坚持不下来。
“发展现代农业仅靠机械化远远不够,归根结底还得靠人。”溧阳市海斌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海斌说,这几年,他通过各种形式招聘,好不容易引进两名大学生,可是没干多久,他们觉得小农企业工作不体面、没前景,都离职了。
沭阳县颜集镇堰下村电商创业协会,年销售额突破300万元的网店,只有一名客服。“客服学成后多选择单干,4000元以下工资很难找到合适的年轻人。” 牵头人赵苏杭一脸无奈,打算把运营、销售、策划等业务重新搬回城市,农村基地只留种植。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乡土人才培养一直是人才队伍建设的弱项,存在数量不足、层次不高、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同时,不论是苏南还是苏北,农村企业招来“逆流”返村的年轻人,大多返乡一两年后,又再次回到城里。
人来了,为啥留不住?从事现代农业的企业家们得出一致结论,农村企业少,发展机会较少,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服务薄弱。“希望能加强农业企业与高校联系,提高乡土人才理论与创新能力;出台更多政策,为返乡人才提供更大的就业舞台。”王海斌说。
培育“田秀才”,
让乡土人才香起来
什么样的人会成为乡村人才?江苏军曼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建湖县天和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鲁曼说,乡土人才不仅仅限于“职业农民”,更需要专业人才回到农村,形成特色专业人才合作社,打造“美术村”“摄影村”“设计村”,形成特色产业集群。
“有用就是人才,人才就在身边。”溧阳市住建委主任钱栋认为,他们可以是让农村充满活力的工匠,可以是用产业带动村民致富的企业家,也可以是科研工作者,“前提是必须懂农村、爱农业、爱农民”。
江苏绿溢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孙达华说,既要关注高精尖科技人才,也要重视具有乡土气息的“土专家”“田秀才”,出台激励政策,让他们在田园乡村找到归属感、成就感、价值感。
去年8月,我省出台《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实施乡土人才“三带”行动计划的意见》,从乡土人才的寻访推荐、梯次培养、职称评审、技艺传承,到传统技能进职校、搭建成果展览平台、加强资金扶持等方面,拿出一揽子政策干货,将乡土人才纳为备受关注、重点扶持的人才群体。
让乡村人才扎根乡土,相关专家建议,建立适合乡土人才特点的评价制度和评价体系,凭品德能力业绩论英雄;设立乡土人才专门职称序列,打通乡土人才职业发展渠道;运用股权、期权、分红等激励手段,让乡土人才名利双收。(万小珍 刘宏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