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报道:公共直饮水也是一面“镜子”

   2018-05-04 燕赵都市报1290
核心提示:有些看起来损人利己的行为,其实自己也没有占到多大的便宜。对于我们来说,只有懂得互利共赢,只有愿意在内心里给其他人留一个位置,公共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当今的中国人横跨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智能社会等数个反差鲜明的社会形态,有些人即使住进了现代化的高楼,精神世界却依然停留在封闭的小农经济时代。

为了让市民在外出游玩时能喝到放心安全的饮用水,2015年,相关部门在云南昆明市翠湖公园九曲桥附近设置了公共直饮水机。但有不少市民却带着大量空瓶去装水,而有的人甚至在用饮用水洗手、洗脸。(5月3日《春城晚报》)

直饮水作为免费提供给公众的公共产品,不仅品质上值得信任,也能够就近满足民众的需求。但是,部分市民缺乏规则意识与公共精神,让开放、共享的直饮水机陷入“公地悲剧”。

公共直饮水成为“唐僧肉”,那些拿着几个瓶子“有备而来”的市民或者带着小推车用两三升的大桶来接水的老人们,当真是为生活所迫的弱势群体?其实,有足够时间和精力来占小便宜的,往往并没有那么贫困。

笔者的小区里,有一个商业化的直饮水机,一桶7.5升的直饮水,只需要花1元钱。每天都去接几桶免费的公共直饮水,省不了几块钱,为何一些人依然乐此不疲?一些人在物质生活上已经摆脱了贫穷状态,在生活方式和文化认同上却依然停留在贫穷状态。有便宜不占白不占,更何况是公家的东西呢?

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认为,现代化的进程就是理性化的过程。将公共直饮水带回家的人们,既影响了别人使用直饮水,同时也占了公家的一点便宜;看似理性,实际上并不理性。没占到几块钱的便宜,自己却花了不少力气在运输上,还承受了别人异样的眼神而有损“脸面”,说到底其实是因小失大、得不偿失。

急剧的社会变迁,导致物质文化和非物质的适应性文化在变迁速度上发生时差;在物质生活渐次丰盈的当下,一些人的精神家园建设却“慢一拍”。不论是“阳台养鸭”,抑或“闹婚”,当今的中国人横跨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智能社会等数个反差鲜明的社会形态,有些人即使住进了现代化的高楼,精神世界却依然停留在封闭的小农经济时代。有便宜不占白不占作为一种“生存理性”,甚至浸润了一些人的价值观。

有些看起来损人利己的行为,其实自己也没有占到多大的便宜。对于我们来说,只有懂得互利共赢,只有愿意在内心里给其他人留一个位置,公共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杨朝清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相关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说点什么吧
更多>同类资讯
  • mjd0808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帮助中心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全息元宇宙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