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南
5月8日是世界微笑日,这是唯一一个庆祝人类行为表情的节日。世界精神卫生组织设立“世界微笑日”的初衷,就是希望通过微笑来促进人类身心健康,在人与人之间传递愉悦与友善。
对孩子们来说,母亲的微笑是世界上最亲切最温暖的表情,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随着孩子渐渐长大,很多母亲脸上的笑容却越来越少。妈妈脸上的微笑哪去了?
儿子上了小学后,画里的妈妈不笑了
吴女士是一位8岁男孩的母亲。她说孩子上幼儿园时画画,画中的妈妈总是一脸笑容。“现在孩子上小学二年级了。前两天我打开他的书包检查作业时,发现了一幅他现在画的画,画里的妈妈板着脸,没有一丝笑容。”吴女士问他为什么会把妈妈画成这样,儿子回答说:“你现在就是总冲我板着脸,又不笑,我怎么画你笑的样子啊!”
吴女士冷静下来想了想,发现孩子的话是对的。“从孩子出生到上幼儿园,我大都是笑着对他。自从他上了小学之后,每当看到他作业完成得不好或考不好时,我就会大发雷霆。每天要带着他上各种课外班,还要辅导他的功课,经常感觉又乏又累,很少会发自内心地冲着他笑了。”吴女士说,自己的情绪直接反映在了对待孩子的态度上,本以为孩子还小,不会感觉到,没想到他都记在了心里。
想到还有那么多事要忙,我就笑不出来
王女士是一名初二年级女生的家长。她告诉记者,女儿上了初中后,她的压力就越来越大。“孩子考得差了,我就开始担心。虽然知道这样做不好,一直劝自己想开点儿,不要整天板着脸对孩子,可就是很难控制自己。”
“我家孩子正在上初三,正是最要紧的时候。每天早晨我要早早起床给他做早饭,好不容易他上学去了,我就得赶紧去上班。一有空闲还要四处打听哪里有适合孩子做的习题,比一比有没有更好的课外班。每天这些事情都压得我喘不过气来。”李女士说,儿子以前也曾抱怨过她没有笑模样,“不是我不想笑,而是一想到有那么多事情等着我做,我就笑不出来了。现在也只有当孩子功课有了进步,才能让我开心一下,笑出来。”
以前总是围着孩子转,现在想改变自己
“以前我也总是把所有心思都放在孩子身上,总是累得不行。别说对着孩子笑,我自己都快忘了怎么笑了。”家长梁女士的孩子正在上小学四年级,她说以前自己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孩子身上,弄得疲惫不堪,孩子还总嫌她唠叨。不过最近,笑容重新回到了她的脸上。
“是学小提琴让我有了改变。”梁女士说,孩子小时候曾学过小提琴,后来学习紧张就放弃了,看着家里闲置的小提琴,她突然产生了一个想法,要不自己去学学?“我报了一个成人小提琴班,每周抽出时间去上两节课,回到家后有时间的话也会练一练。”梁女士说,以前自己总是围着孩子转,现在想将生活的重心转一部分到自己身上,学小提琴是她改变自己的第一个步骤,“不要整天想着孩子,给自己太大的压力。”
“现在心情不好时,我就拿出小提琴练一练。虽然不好听,但是感觉情绪得到了发泄。孩子也感觉到我的变化,很开心地说妈妈现在心情好了,整天看着笑呵呵的,家里的气氛也变好了。”
给孩子一个微笑,也让自己放松心情
为什么很多妈妈在面对孩子时,笑容越来越少?社会学家李萍认为,现代社会压力很大,很多女性将自己大部分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过度担心孩子,给自己带来了太大的心理压力。这样一来,在面对孩子时往往很难调整自己的情绪,很难轻松地微笑。
“母亲的身份固然伟大,但女性如果只把自己定义为一个母亲,会给自己带来过大的压力。”李萍建议,广大女性在关心孩子的同时,也应该注重自身的“独立”。“尝试给自己减轻些压力,培养一些爱好,比如读书、乐器等,转移自己的关注点,努力保持身心愉快。妈妈心情好了,也会有助于孩子放松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