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家国家级高新区聚集730家高新技术企业,2017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800.5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2506.66亿元——
国家级高新区成河北省创新发展“主动力”
石家庄格力空调基地位于石家庄高新区,是华北地区最大的专业化空调生产基地,家用空调日产能达1.3万套,产品规格达20个品种,可以生产柜机、分体机、变频机,现正在逐步引进总部的高端产品。图为格力总装分厂生产线。 谷晓圆摄
5家国家级高新区聚集了390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730家高新技术企业,2017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800.50亿元,比“十二五”末增长了29.63%;实现工业总产值3597.52亿元,增长14.44%;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2506.66亿元,增长33.65%;税收收入326.36亿元,增长30.85%……
“十三五”以来,石家庄高新区、保定高新区、唐山高新区、燕郊高新区、承德高新区等5家国家级高新区成为河北省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发挥着标志性引领作用。
汇聚创新要素,让创新之“树”枝繁叶茂
石家庄高新区,河北省最早的国家级高新区,围绕建设创新型特色园区,大力实施创新主体培育、创新平台建设、重大科技项目实施、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等四大工程。截至2017年底,该区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等三大主导产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2%,占全部规上工业的比重达92.4%。
激发科技发展的新动力,国家级高新区如同创新进步的“火炬”,引领着全省和地方经济的发展。
“‘十三五’以来,在科技部和省政府的领导、支持下,我们从高新区管理体制改革、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入手,不断加大工作力度,5家国家级高新区在经济实力、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均取得较快发展。”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各类科技创新平台是“主阵地”。拥有12家重点实验室、53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产业技术研究院、31家院士工作站……面向产业发展重大需求,加强产学研合作,目前,5家国家级高新区内,省级以上研发平台总数占全省的15%,已成为河北省科技创新的重要源头和科技成果的主要策源地。
人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为了招才引智,石家庄高新区实施了人才绿卡制度、唐山高新区全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人才特区”建设、燕郊高新区重点推进院士工作站建设……省科技厅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5家国家级高新区共引进两院院士、千人计划、万人计划、百人计划等高端人才和各类创新团队300多人。
加强产业辐射带动,保定高新区与北京中关村共建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首创中关村与地方政府合作新模式,已有105个创新项目入驻;承德高新区与中关村建立了京外首个协同创新共同体示范区,联手打造大数据产业应用服务基地;燕郊高新区积极打造医疗、教育、金融三个微中心,主动承接京津产业转移。
“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除进行示范试点外,我们还在科技项目组织上对各国家级高新区设置了单独归口,不受地市申报数量限制。同时,启动实施高新区提档升级工程,设立1000万元专项资金,重点支持高新区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各具发展特色,高新技术集群为创新发展提质增效
实施新能源、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大数据与电子信息、大健康与生物医药等科技专项,开展国家级和省级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重大机遇,打出统筹创新要素、畅通转化通道、推动创新创业、提升开放水平等一系列“组合拳”,创新征途上,河北省5家国家级高新区正在由“追随者”跻身“并跑者”行列。
“结合自身特征和产业集群发展规律,通过加强项目引进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5家国家级高新区已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主导产业。”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是石家庄高新区的三大主导产业。擦亮招牌,该区研究出台了《关于支持优势产业领域企业做大做强的若干政策》,成功获批工信部第四批生物医药区域品牌试点;与深圳工业设计行业协会深度对接,成立了河北工业设计创新中心,并发起设立总规模5亿元工业设计基金,重点引导工业企业产品提升。
发挥新能源和智能电网产业先发优势,保定高新区形成了光伏、风电、输变电、储能、节能和电力自动化设备制造六大特色产业。增强新能源产业优势,该区在产业链延伸和产业领域拓展方面下功夫,以英利为龙头的光伏产业企稳回升;以国电为龙头的风电产业继续保持全国前三;依托华北电力大学大力发展智能电网装备制造产业,涉电企业超过200家。
在工业机器人、特种装备、汽车零部件三大产业领域,唐山高新区积极创建全国焊接机器人制造产业基地,逐步形成了以开诚、开元等为代表的机器人产业集群,成为全国首家机器人产业品牌示范区。不仅如此,该区还建设了机器人孵化中心,起步面积11370平方米,已入驻机器人研发设计企业13家。
承德高新区加快推进“饮料、医药、智能化仪器仪表、汽车零部件、装备”等五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形成了以“大数据、生命健康、环保、文化、金融服务”等为特色的五大新兴产业集群;燕郊高新区则加快腾笼换鸟,积极推进《扶持楼宇经济发展暂行办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进高端发展,已建成现代服务业、生物医药、软件等11个区中园。
“通过开展国家级和省级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目前,石家庄高新区的药用辅料产业集群、保定高新区的新能源与智能电网产业集群,已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持续聚集创新要素与主体,国家级高新区已成为支撑河北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企业群体。
加快改革创新,推动高新区更多依靠创新驱动发展
尽管5家国家级高新区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但与国内其他先进高新区相比,短板依然存在:
规模不大,5家国家级高新区中,只有石家庄高新区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000亿元以上;实力不强,根据2017年全国高新区评价结果,跻身前50名的只有石家庄高新区和保定高新区,发展实力整体偏低;结构不优,高新区内生产加工型企业偏多、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企业偏少……
“当前,河北省正处于加快发展的最有利时期,特别是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和雄安新区的设立,京津的高校、科研机构、创新型企业等都将加快向河北省转移,为全省高新区聚集创新资源、发展高端产业提供了宝贵良机。”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加快高新区改革创新,河北省将着力完善创新体系和创业生态,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动能,推动高新区更多依靠创新驱动发展。
——更新发展理念。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创新第一驱动力的作用,谋划好落实好科技创新发展的各项任务,真正把高新区发展的战略基点转到创新上,加快形成以创新为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加快培育创新型企业。以高新区为重点,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服务机构,充分利用全省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云服务平台和知识产权超市,对后备企业开展“一对一”精准服务,争取全省高新区年增高新技术企业400家。
——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支持高新区通过园区领建、高校与企业共建、京津品牌输出等多种方式,建设一批众创空间。通过加大指导和支持力度,加快孵化器建设,提升孵化器服务功能,加快培育高新区发展新动能。
——推进京津冀产业合作。支持并促进高新区谋划建设承接京津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重大载体,吸引更多科技成果到河北省转化孵化。同时,面向产业发展重大需求,与中关村、京津高校院所和央企建设一批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平台,推进京津重大成果在河北省孵化转化。(记者张怀琛 通讯员孟志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