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周末从寄宿学校回到家。
加拿大《环球邮报》5月14日文章,原题:中国最后的穴居者努力保留地下家园 在中国的战乱年代,当土匪在贵州省(安顺市紫云县水塘镇)偏远山区的塔井村附近出没时,当地苗族村民躲进庞大的洞穴。此后他们在洞中定居下来,即使在新中国建立后仍不愿离开,坚守着贫困和与世隔绝的生活方式。
这些洞穴位于中国最穷省份,与外界的唯一联系是一条通往附近道路的羊肠小道,需疾步1小时才能走完这段陡峭山路。但过去20年来,逐渐增多的游客已使这些洞穴不像以前那样与世隔绝,游客们来这里体验中国最后一个持续有人居住的洞穴。
当地穴居家庭已兴起一种行业:通过出租房屋获得额外收入。随着时间流逝,他们的房屋已聚集在一个名为“中洞”的洞穴内。这个如同飞机库的洞穴很庞大,当地居民的木制或竹制房屋已形成一个小型地下村落。白天,洞中充满牛和公鸡的叫声。下午,儿童的笑声在洞内回荡,炊烟的气味弥漫在洞内凉爽怡人的空气里。
当地政府希望中洞居民搬到附近的居民区,那是一片近十年前就已竣工的白墙农舍。当地官员表示,洞穴已不适合居住,政府应负起管理责任,因为这里已被列为格凸河风景名胜区的受保护社区。他们为每名搬走的居民提供6万元补偿。但目前仅有5户人家同意离开,剩下的18户不愿搬迁。毕竟,“这个洞穴的精髓是其居民”,在这里开办首家旅舍的村民王启国(音)如是说。
迄今,洞穴中最大的变化,是2002年在一名美国富商帮助下与该地区电网联网。在洞内开小卖铺的农民王启才(音)说,年轻人或许出去打打工,但许多人最终都返回这里成家,这个洞穴“就像家一样”(作者布莱恩·邓顿,丁雨晴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