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河北 » 石家庄 » 正文

全球报道:“饲料大王”刘永好的决定,义务培训10万“新农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5-15  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乡村之声」
核心提示:“四川首富”“饲料大王”“扶贫状元”……这些“名头”,说的都是一位农业圈的名人——新希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永好。从1993

“四川首富”

“饲料大王”

“扶贫状元”

……

这些“名头”,说的都是一位农业圈的名人——新希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永好。

从1993年开始,刘永好连续26年参加全国两会。在今年两会上,这位农味儿十足的全国政协委员受到很多媒体的关注。

全国政协委员 刘永好

“三农”一直是刘永好关注的领域,他今年带来的提案也依然没离开“三农”。3月7日,他在接受中国乡村之声记者专访时表示,未来五年要为国家义务培训10万名“新农民”。

这个想法是停留在脑海中,还是已经实施了?他要怎么帮农民脱贫致富?一起来了解。


今年是刘永好第5次成为全国政协委员。他依然留着简单的小寸头,说起话来条理清晰、一丝不苟。1993年,刘永好第一次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在人民大会堂发言。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刘永好和他所代表的民营企业群体和农业经济领域,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刘永好:“过去这二十多年,当初的很多提案和建议都逐步得到了落实,非公有制经济也得到了极大发展。特别是在解决就业上,新增就业的90%是在民营企业。所以我觉得,民营企业是国家改革开放的受益者、参与者和推动者。

养鹌鹑起步,他年年提案不离“农”

刘永好并不出生在农村,却做起了农民的事业。他1982年创业养鹌鹑,1987年开始做饲料,之后又把产业延伸到了农业科技、食品加工等领域。而作为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刘永好在过去的26年里提了超过160份提案和建议,都没离开一个“农”字。今年,也不例外。

刘永好:“国家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对我们从事农业的企业是极大的鼓励。改革开放40年,城市经济成了中国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但是,农村、农业依然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不但不能‘丢’,而且必须现代化,要迎头赶上。”

中国乡村之声记者高凡专访刘永好

乡村振兴得靠谁?人才!

很多年前,大家就开始说:“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这句话现在已经不时髦,但依然很实在。实现乡村振兴,必须靠产业发展;而想做好产业,就必须吸引、培养一批有胆识、有能力的新农人。今年,刘永好就带来了《关于建议国家高度重视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为乡村振兴战略输送人才的提案》。

刘永好:“第一,把过去从农业转行的人吸引回来,国家给政策和补贴,农业经济的发展给他们提供机会。第二,让现在涉农的大中专毕业生尽量到农村来,这就需要有较好的待遇,有成长的空间。第三,希望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培养一些新型农民和新型乡村技术人员。”

当然,谁都想成为人才,谁都想得到人才。但人才不是等来的,也不是向政府要来的,需要一点一滴“养”出来。刘永好的新希望集团宣布,将在未来5年义务培训10万名新型农民。这会是一句口号吗?

刘永好:“我们已经制定了教学方案和培训措施,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还解决了培训场地,要实现线下线上结合。怎么招人、怎么产生价值、怎么让这些接受培训的新农民最终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骨干力量,这是我未来五年重要的工作。”

产业扶贫怎么扶?企业来“造血”!

有了人,下一步就该琢磨做什么事。“乡村振兴,摆脱贫困是前提。”对于很多贫困地区来说,想真正留下人、培养人,就需要有土壤。而这捧土的营养含量,无疑就是产业的质量。为此,刘永好今年还带来了《关于构建产业扶贫“新生态”的提案》,这个设想,已经在实践。

刘永好:“总书记特别关心扶贫事业,而且深入一线,最近就去了凉山州。其实我们集团去年已经和凉山州政府达成协议,将投资20个亿,通过发展现代化的养猪场来扶贫,我们的模式是‘1+1+1+N’。”

这三个“1”,就是“龙头企业带动 + 地方政府参与 + 银行和其他主体支持”,“N”就是N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共同参与,形成一种从输血到造血的扶贫模式。

刘永好:“贫困户把国家补贴的扶贫专项资金当做股本金,入到公司里。企业把技术、管理能力、市场能力和研发能力等带进来,组成一个新型的、具有扶贫特色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困难户既可以到工厂里来打工,还可以通过分红来取得收益。”

刘永好曾说,“中国是农业大国,但缺少世界一流的农业企业。”这是他的观察,也是目标。刘永好42岁第一次成为全国政协委员时,很多人说他“很年轻”。今年他67岁,一些委员说他“还年轻”。可以预见,新的五年,这位“老兵”还要忙不停。

刘永好:“在这个新时代,国家要大发展,农业要大发展。我相信在未来五年,我们中国的民营企业将会做得更好。我的企业以农业和食品为主,我们也希望打造世界级的农业企业。

本文来源: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微信号:三农中国)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记者:高凡 //编辑:白晨、廖鑫昊(实习)// 责编:李雨楠 // 监制:汪群均

原标题:义10

中国乡村之声原创作品,欢迎转发转载,但请务必注明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乡村之声」,并保持转载内容的单独完整呈现。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