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天津 » 正文

全球报道:天津牢记总书记重托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综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5-16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原标题:一枝一叶总关情又是一年春夏之交,又是一年枝繁叶茂。“着力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五年前,习近平总书记
原标题:一枝一叶总关情

又是一年春夏之交,又是一年枝繁叶茂。

“着力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五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视察的重要要求仍在耳畔。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今天,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已在津沽大地落实落地、扎实实践。

牢记总书记重托,肩负使命与担当。运用“底线思维”,坚定“民生决定目的”不动摇,从百姓生活的一点一滴入手,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人民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

创新体制机制,破解难点问题,夯实民生保障。五年来,对民生领域投入不断加大,连续每年实施20项民心工程,财政收入75%以上用于民生,新增就业244万人,把更多关爱投向困难群体,一大批百姓最急最忧最怨的现实利益问题得到解决。

以民评民说为标准、民心民力为依靠、民意民声为依据、民愿民盼为方向、民惠民富为目标、民苦民痛为失职,围绕“衣食住行、业教保医”等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件接着一件抓,抓一件成一件,积小胜为大胜。老百姓的“获得感”、民生的“升级版”,稳稳地托起了这座城市的幸福。

营造民生之暖

民生之微,衣食住行。民生之大,事关家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对接群众的新期待、新愿望,考验的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智慧和担当。

“为民以真情、抚民以大爱,将心比心、以心换心,把干事创业的成就感体现为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当一项项民生承诺,写进万千百姓的生活,犹如一道道温暖的阳光,让困难群众的生活顿时有了亮光。

“我80多岁了,没有哪个冬天过得像这两年这么舒心。”年逾八旬的李玉珍住在河西区文玥里的老房子里,提起提前和延长供暖,不禁感慨万千,“提前供暖,又延后停暖,前前后后一算,暖气多给了一个月。政府把老百姓的事儿真的放在心坎儿上了!”李玉珍腿疼的老毛病有30多年了,最怕的就是供暖前、停暖后,这两年,她守在家里的暖气旁,心里很踏实,最难熬的季节居然顺利地度过。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百姓的事就是天大的事。感受到民生之暖的又何止李玉珍?

刚满4岁的小方晴,一出生就被诊断患上了先天性心脏病,从没断奶开始,家人就带她跑遍了京津两地的各大医院,在医生的建议下,不得不手术治疗。原本以为需要支付一笔巨额医疗费用,没想到出院前的最终结算,为大家带来了意外的惊喜。

为了防止因病返贫、因病致贫,去年我市进一步完善了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障制度,将戈谢病和非小细胞肺癌靶向药,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对儿童孤独症和脑性瘫痪患者在三级医院看病报销门诊费用。同时,将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报销比例提高到70%,小方晴就是在这样的政策调整下,成为众多受益者之一。

与此同时,对困难群体的保障力度也在不断加大,除了困难群众低保城乡统一,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困难老人居家养老服务(护理)补贴标准也同步实现了城乡统一。

全面小康,不落一人。

走进武清区南蔡村镇丁家 公式 村,当年习近平总书记与乡亲们共话增收梦的麦田,已是一派长势喜人的新绿。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后的第3个月,我市拉开了史上规模最大的扶贫行动,全市市级机关、市属企事业单位对500个困难村结对帮扶。去年8月18日,新一轮精准帮扶又在全市全面启动。既看平均数、更关注“每一户”,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小康路上,不让一人一户掉队。

破解民生之难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改善民生,要以人民为中心,瞄准人民所需,从群众最关心的事抓起,从百姓最盼望解决的事做起,把百姓的需求切实落实到工作的每一个细节。

棚户区改造,2018年继续被列为20项民心工程之首。2017年,我市就启动实施了全市棚户区三年清零计划。河东区、河北区、红桥区等一批市区棚改新项目启动,河西区小海地小二楼、红桥区西于庄等老项目改造进度也同步加快。

绝不能以平均数掩盖一人一户的困窘,绝不允许在高楼大厦背后还有贫民屋,绝不让一个人在小康路上掉队。秉承这样的理念,一系列温暖人心的新政频频落子,一份份沉甸甸的民生答卷力透纸背。

红桥区棚户区改造任务占到全市任务总量的一半左右。该区通过政采模式先后落实了棚改资金,完成了西沽南、同义庄、群众影院等多个项目政采程序。完成团结村、公安分局、端阳里等3个历史遗留项目的清片扫尾工作,实现了丁字沽北大街、同义庄、群众影院、运输六场等项目重新启动。今年,该区将同时启动15个片区棚改任务,总面积达到24万平方米。

民生作为“底线之底”,不能用来讨价还价。将群众利益举过头顶,永远着眼于百姓之需,顾民意、暖民生,方能赢民心。

看病难,到大医院找名医看病更难,在家门口享受更好的医疗资源,是很多群众的热切期盼。

家住水上北路的刘永强患有心脏病,以前身体不舒服,不得不派儿子起大早到大医院去“抢”专家号,但是最近,他只到社区医院做个检查,享受的却是一中心专家名医的处方。这是医联体建设给百姓带来的最直接的实惠。

2015年,我市开始试水医联体建设,三级公立医院与社区医疗机构纵向合作,2017年,“看病难”“到大医院就诊难”的医疗难题进一步破解,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5项重点任务如期完成,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30%以上,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或与医疗机构签约服务率超过80%,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和政府办基层医疗机构全部参与医联体建设。

在向高水平小康迈进的征程中,一个个民生清单被极速书写,一个个短板在加速补齐──

今年改造45万平方米棚户区;继续推动中心城区老旧小区及远年住房改造,完成1300个片区、4000万平方米改造任务;提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新建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中心30个;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建成美丽村庄150个;新建、提升改造公共厕所300座;新建、改扩建和提升改造幼儿园100所,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进行资金补贴。

筑牢民生之本

就业,是民生之本、幸福之源。就业,涉及千家万户,就业稳则心定、家宁、国安。

五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到天津视察时来到天津人力资源发展促进中心,在这里,与应聘者亲切交谈、与广大青年谈论就业观,并要求各级政府做好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今天,这座矗立在海河岸边的白色建筑,成为很多求职者梦想开始的地方。

今年,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已经实施,全年新增就业4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一基地三区”建设,主动对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发展,挖掘更多优质就业岗位。实施终身职业技能培训计划,落实重点人群和困难群众就业帮扶措施,围绕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快速发展,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创业引领、基层成长计划,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重点人群就业。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大力推动创新创业,使人人享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天津市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已成为蓝领专家的摇篮。在数百平方米的实训室里,搬运、码垛等十几台机器人正在学员们的操控下紧张忙碌。五年前,习近平总书记与师生们交谈时打趣地称他们为“多面手”。近年来,为了让更多大学生成为“多面手”,实训中心围绕提升核心竞争力下功夫,着力提升“软实力”,将“实训过程”和“工作过程”无缝对接起来,通过实训教学、典型任务、生产指导、网上答疑、考核鉴定等环节,有效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同时,教师授课内容更为新颖,教学形式更为多样,更加贴近了企业生产实际,有效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以创新驱动保持技术先进,最大限度弥补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短板,在打通大学生毕业“最后一公里”上下足了功夫。

民生福祉,枝叶关情。着眼大格局、秉持大胸怀、融入大战略,牢记总书记“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殷殷嘱托,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创造并实现我们更加美好的未来。(记者 张立平)

(责编:唐心怡、王浩)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