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人物 » 正文

全球报道:人物系列—— 张荐是谁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5-27  来源:燕赵都市报
核心提示:出使吐蕃,张荐病逝。此为唐朝吐蕃古道上的日月山。内蒙古包头,唐朝“中受降城”所在地,出使回鹘必经之地。张鷟自号浮休子,人

出使吐蕃,张荐病逝。此为唐朝吐蕃古道上的日月山。

内蒙古包头,唐朝“中受降城”所在地,出使回鹘必经之地。

张鷟自号浮休子,人称青钱学士,是张荐的祖父。张荐是张读的祖父,此为张读传世作品《宣室志》。

张荐的作品,除《全唐书》存诗三首,《全唐文》收文三篇,余者均不传。此为其祖张鷟藏于日本的作品《游仙窟》。

我们刊发过写唐朝文学家张鷟的文章,题目叫《亲亲们,读读张文成》。本期刊发的这篇文章,可以说是那篇文章的续篇。

张荐流传于世的文字不多,“移居既同里,多幸陪君子。弘雅重当朝,弓旌早见招。植根琼林圃,直夜金闺步。劝深子玉铭,力竞相如赋。间阔向春闱,日复想光仪。格言信难继,木石强为词”——这是他的一首酬和诗。在另一首酬和诗,则有这样的句子:迟迟日气暖,漫漫雪天春。知君欲醉饮,思见此交亲。

张荐是张鷟之孙,其生命之路,别于其祖,亦别有面目。

■统筹/执笔 本报记者 刘学斤

张荐是谁

张荐是谁?

张荐是张鷟的孙子,张读的祖父,张又新的父亲。

张鷟字文成,是唐朝著名传世作品《游仙窟》《朝野佥载》《龙筋凤髓判》的作者,自号浮休子,人称青钱学士,在世时已名扬海外,在新罗和日本尤为人推重,但唐书中没有他的传记,他的传记附于张荐的传记之中。

张读,字圣用,大中年间进士,亦是唐朝著名传世作品《宣室志》的作者。

张又新,字孔昭。张又新附李逢吉,为人讥,入“八关十六子”,政声不佳,却有文名,全唐文收其文两篇,一篇东林寺碑阴记,借“文人之雄,书品之能者”李邕之题发挥;一篇煎茶水记,记茶圣陆羽为二十种煮茶之水排名,悟“天下之理,未可言至,古人研精,固有未尽,强学君子,孜孜不懈,岂止思齐而已哉”,均写得清丽可观,兴致盎然。

张荐,字孝举,“深州陆泽人”,“在史馆二十年,著宰辅传略、五服图记、寓居录、灵怪集等”。但今天张荐存世的文字数量,诗文算在一起,都不如祖父张鷟、孙子张读和儿子张又新。然而,这,无损于韩愈在写顺宗实录时对他作出这样的评价:聪明强记,历代史传,无不贯通。

在张荐的人生履历上,有一个人的影响可谓至关重要。此人即著名书法家,亦是唐朝名臣的颜真卿。

当初,“敏锐有文辞”的张荐尚不为人知,是颜真卿,第一个表示叹赏。此后浙西观察使李涵、礼部侍郎于邵对他亦有提携之恩,充史馆修撰,兼阳翟尉,亦开启了他的仕宦生涯。对颜真卿,他一直念念于心,敬重于心。所以,当颜真卿蒙难,困于叛臣李希烈之手,他必须站出来,尽最大能力予以援救,为可敬可爱的视死如归的老人代言。“真卿奉使淮西……孱僮单骑,即日载驰……捐躯杖义(主持正义),威诟群凶……希烈苍黄窘迫,奔固旧穴,盖真卿义风所激也。真卿逮事四朝,为国元老,忠直孝友,羽仪王室。行年八十,被羸老之疾,拘囚环堵之间,顾眄钩戟之下,呼嗟愤恚,失寝忘食,不知悲翁何以堪此”,这样的文字从他笔下奔泻而出的时候,他的胸中一定升腾着一团火焰吧,他恳求朝廷用李希烈的母亲赎回颜真卿,他说,“希烈知真卿人望,不敢加害,既无嫌隙,但因循未遣耳。若归其亲爱,贼亦何吝还一使哉”。然而这封言辞中肯的上疏却被宰相卢杞扣下不报。

卢杞欲置颜真卿于死地。张荐之悲愤可想而知。

建中四年,公元783年,朱泚反了,张荐“诡姓名伏匿城中,著《史遁先生传》”。

兴元元年,公元784年,颜真卿被害,卢杞终达到借刀杀人之目的。张荐与陈京、赵需等人联合揭发卢杞奸恶,唐德宗李适认清卢杞嘴脸,卢杞终于走向灭亡。

吐蕃之路

贞元二十年,公元804年,张荐任工部侍郎兼御史大夫、史馆修撰。

这年春天,张荐作为吊祭使,出使吐蕃。这是他第三次深入绝域。

今天从青海到西藏,可选择公路、铁路和航空。张荐没有这么多选择。彼时还没有西宁,还没有拉萨;西宁称鄯城,拉萨称逻些城。于唐朝使臣,通吐蕃之路,多畏途。

据文献,从鄯城到吐蕃赞普牙帐的路线大致是这样的:

过赤岭后,经莫离驿、那录驿、众龙驿、列驿、婆驿、悉诺罗驿、鹘莽驿、野马驿、阁川驿、蛤不爛驿、突录济驿、农歌驿、卒歌驿、勃令驿鸿胪馆,至赞普牙帐。

线路中的地名,有些今天尚能明确,或能说出个一二,比如赤岭,即日月山;鹘莽驿,唐使入蕃,公主每使人迎劳于此;野马驿,大抵在唐古拉山口与安多之间;阁川驿,即那曲;突录济驿,唐使至,赞普每遣使慰劳于此;农歌驿,逻些城在其东南二百里,唐使至,吐蕃宰相每遣使迎候于此。

贞观十五年,文成公主入藏。景龙三年,金城公主入藏。二位公主均非皇帝亲生女,文成公主是宗室女,金城公主是雍王李守礼女,在血缘关系和亲密程度终是隔了一层。唐朝与吐蕃的关系亦是好一阵儿坏一阵儿,像一对老冤家,总打打和和,和和打打。开元年间,两家又和好了,约定以赤岭为界,“表以大碑,刻约其上”。然而盟约对于主政者而言,有时无异于一张废纸,所以该打还得打,该和还要和。

贞元二十年,吐蕃的赞普死了,唐德宗李适为国家计,亦当为和平,选择了年已花甲、有外交经验的张荐出使吐蕃……

对前朝史,张荐应是了然于胸的。此次出使,他应是做了充分准备的。

然——生命会终止在这条路上,他预想到了吗?

去时路上一切都顺利,抵达后,要做的事情亦很圆满地完成了。

踏上归程了。再往前,再往前就是赤岭,过了赤岭,就是唐境。

可是……

张荐没能走完最后的吐蕃之路。他卒于赤岭附近,“吐蕃传归其柩”。

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夏四月,李适追赠张荐为礼部尚书。

◎本文主要参考资料:资治通鉴,中华书局1956年版;唐书,中华书局1975年版;唐宋八大家全集,新世纪出版社1997年版。

两使回纥

回纥,距京城长安七千里。

贞元四年,公元788年,咸安公主下嫁回纥可汗。唐德宗李适派出了高规格的送行使团,检校右仆射关播和给事中赵憬担任正副团长,张荐以判官身份随行。来不及等到来年的春天,这年深冬,队伍出发了,“卤簿迟迟出国门,汉家公主嫁乌孙。玉颜便向穹庐去,卫霍空承明主恩”,诗人孙叔向在送行的队伍中吟道。

皇帝亲生女儿下嫁回纥可汗,这不是第一次。

乾元元年,岁次戊戌,公元758年。很多人对这年不感到生疏。这年名臣李吉甫出生;这年颜真卿写下了祭侄文稿,在中国书法史上堪比书圣王羲之写出兰亭集序的永和九年;这年发生过一件值得记住的事情,即唐肃宗李亨的女儿宁国公主下嫁回纥,“比中国与夷狄婚,皆宗室子”,真正的“公主下嫁”,唐朝是从宁国公主开始的。

咸安公主的下嫁,亦有特别的意义。“昔为兄弟,今婚,半子也。陛下若患西戎,子请以兵除之”,唐朝廷不但听到了回纥人这样的表白,还批准他们把回纥改叫回鹘。回鹘,“言捷鸷犹鹘也”。

贞元十一年,公元795年,回鹘新可汗立。农历五月,张荐以秘书少监持节出使回鹘。

这是张荐第二次不辱使命,出使回鹘。回京后,张荐升任秘书监。

不久,南皮人,著名地理学家贾耽完成了一生最重要的几部著作,今虽多佚,从中仍可见通回鹘路线,即安北大都护府“中受降城”入回鹘道:

城正北如东八十里有呼延谷,谷南口有呼延栅,谷北口有归唐栅,车道也,入回鹘使所经。五百里至鹈泉,十里入碛,经麚鹿山、鹿耳山、错甲山,八百里至山燕子井。向西北经密粟山、达旦泊、野马泊、可汗泉、横岭、绵泉、镜泊,七百里至回鹘衙帐。另有一路,自鹈泉北经公主城、眉间城、怛罗思山、赤崖、盐泊、浑义河、炉门山、木烛岭,一千五百里亦至回鹘衙帐。

彼时,唐朝人到回鹘,绝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即便早在贞观年间已开通“参天至尊道”,在“鹈泉之阳置过邮六十八所,具群马、湩、肉待使客”;即便今天称之为草原丝绸之路之一支,已被愈来愈多的人认识。彼时,如张荐这样的行路之人的心境,我们仍难以真真切切地体味。“眼见风来沙旋移,经年不省草生时。莫言塞北无春到,总有春来何处知”,跟张荐同时代的诗人李益大抵亦曾走在这条路上,时间上略有不同,空间上大抵相同,他的诗大抵亦是写实的:破讷沙头雁正飞,鹈泉上战初归。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

征程漫漫,困难重重,这大抵是彼时张荐在路上经常要面对的。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