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禁办事、咨询、投诉电话打不进、接不通”“严禁窗口单位门难进、脸难看、话难说、事难办”……5月初,省公安厅出台“二十条严禁”纪律规定,向公安机关内部一切影响营商环境建设的问题“亮剑”。
今年是我省“打造发展环境最优省”的起步之年,全省公安机关站在讲政治的高度,把解决群众和企业“办事难”问题作为落实省委、省政府要求的必行之举,作为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的务实之本和履行公安职责的分内之事,以群众立场、从群众角度重新审视警务工作,拿出硬措施,整治动真格,不断提高优化营商环境能力水平,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持续提升。
坚持问题导向 精准发力破题
“推绕拖、踢皮球”“暗箱操作”“吃拿卡要”,一直是企业和群众反映较多的“办事难”突出问题。面对群众呼声,我省公安机关从解决企业和群众最盼、最急、最怨的事情入手,从方便群众的最细微之处做起,立行立改,努力做到让企业和群众到公安机关办事,事事不求人,事事有人管。
今年4月,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为全面根除“办事难”问题,省公安厅党委结合打造最优发展环境工作,部署全省公安机关开展解决“办事难”问题5项专项整治工作,对窗口审批服务、消防安全管理、道路交通管理、执法办案突出问题、违法违纪等问题开展全方位、全链条彻底整治。
围绕5项专项整治,省公安厅梳理出30大方面问题,集中力量攻坚。对企业和群众提出的需求,只要在法律和政策允许范围内,只设“路标”、不设“路障”,只想可行的办法、不讲不行的理由。省公安厅提出,大事小事认真办——不推,能办的事情马上办——不拖,疑难的事情设法办——不绕,做到服务企业群众“零懈怠”、打击犯罪“零容忍”、治安防控“零盲区”、规范执法“零缺陷”、窗口服务“零投诉”。
为方便群众办事,沈阳市公安局在全省公安机关率先开展“24小时自助服务区”、居民身份证自助办理和驻企警务工作站自助服务等试点;本溪市公安局推出“最多跑一次”甚至“一次不用跑”的“零跑腿”业务;锦州市公安局探索实行“不见面式服务”,服务企业和群众由“面对面”变为“键对键”。
提升服务品质 创新服务载体
人民群众的期盼和需求在哪里,公安机关的公正执法和优质服务就跟进到哪里。
“公安机关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走在全省前列”“服务发展工作走在全国公安系统前列”。今年以来,全省公安机关站位全局,瞄准“两个前列”工作目标,以最高标准解决“办事难”问题。
省公安厅制定了打造最优发展环境工作的实施方案,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原则,便是要始终坚持对标一流、争创一流,不断加强营商环境标准规范体系建设,积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推动公安执法质量、服务水平、相关及同类事项审批流程和时限标准,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达到最优。省公安厅治安部门出台便民利民10项举措,交管部门推出手机APP平台预约检车,出入境部门实现“最多跑一次”。
全省各级公安机关细化对比全国各地工作标准,创新服务举措,全力优化审批事项,能合并的一律合并,能取消的一律取消。
经过对标,沈阳市公安局现行111个行政审批事项,除13个中央事权的审批事项外,其他事项在审批效率、便捷程度等方面达到全国前列水平,其中一半的行政审批事项1个工作日内即可办结。
在全面对标的基础上,沈阳市公安局推出打造最优发展环境30条新举措;本溪市公安局出台优化发展环境46项新举措及助力本钢发展15项专属举措;丹东市公安局出台便民利企30条措施和解决营商利企20件实事,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了最快捷高效的服务,为优化发展环境注入了新动力。
与此同时,省公安厅创新服务载体,在全省公安机关深入开展“进企业、访民情、送服务、促发展”主题实践活动,问政于民,问需于民,打通服务群众企业“最后一公里”,确保解决“办事难”问题取得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
各地公安机关深入当地重点建设项目、企业,开展走访服务,及时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多头跑、反复跑,审批程序繁琐或无故拖延,审批验收中慢作为、不作为,巧立名目等难题。大连市公安局围绕海洋经济、石化企业等支柱产业,推出便商利企举措。营口市公安局与市发改委等部门合作,对全市2018年度亿元以上重点建设项目、规模以上企业进行梳理,明确了三级包保对接责任单位和责任人。通过做优服务,延伸了服务触角,把需要公安机关解决的问题在第一时间及时解决,赢得了企业的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