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青海 » 正文

全球报道:统筹谋划,青海乡村振兴在行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5-29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原标题:统筹谋划,青海乡村振兴在行动编者按: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解决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三农

原标题:统筹谋划,青海乡村振兴在行动

编者按: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解决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也是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重大行动举措。目前,中央、省委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意见的精神正在全省各族干部群众中领会、传达,为更好地贯彻落实我省乡村振兴战略精神,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达到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的目标,省委农办在省委党校举办了“乡村振兴”研讨班,参加研讨的各州、地、市农口负责同志,结合各地实际,就乡村振兴的规划、措施、办法等,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现摘编部分同志发言。

转换方式,加快大通县产能优化升级

中共大通县委副书记 张俊录

大通作为农业大县,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农村既是重点和难点,也是最大的潜力和后劲。我县以推动乡村振兴为抓手,以优化农业产能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加快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大力发展新主体、新产业、新业态,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结合、种养加一体,促进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着力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全县三农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一是坚持精准施策,全力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全力推进116个贫困村村级光伏电站、173个非贫困村发展村集体经济项目、窎沟片区扶贫产业园二期、9个贫困村基层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等基础设施和扶贫产业项目。广泛开展脱贫示范户创建活动,及时总结宣传脱贫典型,着力提升精准扶贫“三率一度”。全面开展“扶贫领域作风建设年”活动,年内实现贫困县“摘帽”的目标任务。

二是坚持科技导向,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发展规模生产,建立集中连片的粮油、蔬菜特色示范基地0.247万公顷。提高设施农业发展水平,重点做好水肥一体化、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马铃薯、油菜、饲草等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实施农产品电子商务出村工程,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行动。稳步实施“互联网+”现代农牧业行动,加强物联网、智能装备推广应用。

三是坚持效益优先,促进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加快发展农畜产品加工流通业,支持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加强各种加工设施建设;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年内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30家,家庭农牧场30家,市县级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使农民收入稳步增加。

四是坚持改革创新,加快培育农业发展新动能。全面推进农村“三权”分置、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实施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机制。发展农村普惠金融,通过“双基联动”“金穗助农”、农村产权抵押贷款,重点扶持家庭农牧场、种植养殖大户、农民合作社和涉农企业等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提升贷款拉动效应。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200名,培训农民5万人次。

五是坚持生态宜居,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加强面源污染防治,深入抓好农村垃圾、污水、厕所革命三大工程,重点实施农村污水管网、垃圾中转站、卫生厕所等一批项目。大力推进3个美丽城镇和33个高原美丽乡村建设,着力推进朔北“花儿”特色小镇和东峡“冰雪”特色小镇建设,全面完成1950户农村危旧房改造。积极开展各项绿化工程,积极开展“美丽夏都·清洁大通”品牌创建,加快乡村环境整治,让农村更美丽、农民更舒心、生活更美好。

六是坚持齐抓共管,积极推进乡村综合治理。倡导“孝以齐家、孝以修身”,反对陈规陋习,提倡文明生活,反对封建迷信,提倡科学进步,反对黄赌毒,提倡健康文化,反对大操大办,提倡勤俭节约,并加强乡村民俗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建设,培育与新时代相适应的优良家风、文明乡风。积极推进打黑除恶专项行动,有力打击农村黑恶势力,开展农村突出治安问题及涉农信访突出问题治理,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自觉守法用法,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

立足实际,着力黄南州五大板块打造

中共黄南州委农办副主任 晁世君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黄南而言,已有一定的基础,在产业兴旺方面,有“拉格日”牲畜草场折价入股、牲畜分群饲养、草地划区轮牧、劳力按需分配、收益按股分红、合作社多元化发展的产业兴旺发展之路模式。在生态宜居方面,同仁县以“两房”建设、村基础设施建设、卫生环境改善为内容的高原美丽乡村建设有具体经验。在乡风文明方面,同仁县扎毛乡扎毛村的基本做法,使乡风文明蔚然成风。在治理有效方面,有泽库县尕让村遵守村规民约,治理有序的经验。在生活富裕方面,有泽库县拉格日村增收的模式。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一是按照“稳粮、优经、增蔬、扩饲”的发展思路,依托同仁、尖扎地区的资源禀赋,大力推广高原杂交油菜、粮饲兼用型青稞、青贮玉米、中藏药材等特色种植,促进粮经饲三元结构转变,实现单一种植向规模化种植的转变。加强农牧业产业发展与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多规合一”规划等的有效衔接,加快完善农村牧区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统筹规划建设农村牧区物流设施,逐步建立健全以县乡村三级物流节点为支撑的农村牧区物流网络体系,夯实新业态发展基础。二是充分挖掘热贡文化、民族文化的价值内涵,重点发展唐卡、堆绣、石刻、文化旅游纪念品等民族手工业。依托全省“菜篮子”基地由湟水河流域向沿黄流域转移的机遇,同仁、尖扎两县重点发展以设施蔬菜、设施果业、设施养殖、设施育苗、经济林等为主的高产设施种养业。同时,加快构建种养结合、草畜联动循环发展模式,形成覆盖全州乃至青南地区的有机饲草产业。适度发展水产品养殖产业。大力推进中藏药材规范化种植,积极发展蒙藏制药产业和生产项目,推动蒙藏药开发向规模化、产业化转型,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和经济优势。三是深化农牧区综合改革,巩固和完善农牧区基本经营制度;扎实做好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建立健全土地流转规范管理制度;构建新型经营主体政策扶持体系;完善“三权分置”法律法规。四是融合发展农牧区一二三产业,加快构建适度规模经营。着力打造有黄南特色的生态旅游观光休闲产业。将农村牧区产业发展与同仁县撤县建市、融入兰西城市群建设、新型城镇化等建设有机结合,落实引导农村牧区二三产业向四县县城、重点乡镇及产业园区集中,通过农(牧)民就地城镇化,为农牧业产业提供劳动力、市场和环境。实施“双创”项目。稳步推进农畜产品加工业人才、农村创业创新人才及休闲农牧业和乡村旅游人才“三项培训”。五是实施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转变。加强黑土滩、沙化、鼠虫害、毒杂草治理,保护和恢复草原植被。落实草原禁牧、休牧、轮牧、退牧还草、以草定畜、禁牧减畜等各项制度,实现草畜平衡。以保护水源地生态空间安全为核心,认真组织实施好天然林保护、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国家重点公益林等工程,努力推进城镇绿化和新农村绿化。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制度。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实现城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全覆盖和稳定运行,实现所有乡镇和90%以上村庄、重点宗教场所垃圾得到有效集中处理,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深化改革,推进海北州农牧区绿色发展

中共海北州委副书记 毛学荣

就海北州而言,主要在几个方面着力,一是深化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特色产业转型升级。坚持质量兴农兴牧,注重做大做强牦牛、藏羊、青稞、油菜和饲草五大特色优势产业基础上,加快构建现代农牧业发展“三区”格局;坚持品牌兴农兴牧,实施农畜产品加工业提速行动,加大品牌培育力度,持续打造知名品牌。坚持科技兴农兴牧,推进农牧业信息化建设,加快智慧农牧业和农牧区电子商务发展步伐。坚持改革兴农兴牧,全面落实支持发展新型经营主体的政策措施,依托旅游资源加快发展休闲农牧业、观光农牧业和创意农牧业,持续推进全国休闲农牧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创建。

二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进农牧区绿色发展。全力推进祁连山国家公园建设,落实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制度,加大森林、草原、湿地和水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持续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因地制宜、分类有序连片推进乡村山水林田路房整体改善,按规划科学建设养殖场,保障养殖业可持续发展。

三是坚持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科学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强农牧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快乡村道路、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完善管护运行机制。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城乡共享;健全农牧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进健康乡村建设;完善城乡救助体系。

四是培育农牧区健康向上的乡村文化,铸造乡村振兴之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农牧区发展的各个方面,教育引导农牧民更加坚定不移地听党话、跟党走。广泛开展农牧民乐于参与的文化活动。普及道德规范、宣传道德模范,充分发挥榜样的带动作用和美德的感召作用;深入开展文明家庭、 “五星级文明户”、文明村镇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农牧民爱党爱国、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和社会诚信建设。充分挖掘具有农牧特质、民族特色、地域特点的物质文化遗产,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让优秀传统文化生生不息。支持全州农牧区优秀曲艺、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发展。大力开展移风易俗行动,遏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天价彩礼等陈规陋习,进一步减轻群众宗教负担,抵制封建迷信活动,丰富农牧民精神文化生活。

五是加强和创新农牧区社会治理,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强化基层党的建设,实施农牧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行动,建立党员定期培训制度,建立选派第一书记工作长效机制,实施村集体经济“破零复壮”工程,助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提升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健全乡村组织体系,创新村民自治的有效实现形式,发挥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优势,打造“一站式服务”综合平台,开展便捷服务。建设法治乡村,开展扫黑除恶治乱专项行动,依法打击农牧区非法宗教活动,严厉打击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的渗透活动。

多点发力,全线推进海西州乡村振兴

中共海西州委副秘书 长代辛

就海西州来讲,生态产业、脱贫攻坚、美丽乡村、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重点要做的工作。

一是打造特色生态产业发展模式。海西将继续聚焦枸杞、牛羊肉、果蔬、藜麦等特色生物产业,大力开展农畜产业的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实施农牧产品的“互联网+现代农牧业”行动,大力发展休闲农牧业、农牧区电商、乡村旅游等产业,扶持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牧业物联网示范企业、乡村旅游示范点,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推进现代农牧业产业园发展,重点加大国家级都兰诺木洪枸杞产业园建设力度;继续深化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建设,探索集约化草地生态畜牧业经营、建立草畜联动、多元化服务三个新机制,完善产业发展支持保障体系。

二是继续巩固扶贫攻坚成绩。全面落实州县乡三级领导分别承包下一级县乡村的扶贫工作,进一步完善扶贫机制,提升“三率一度”,做好四个市县的摘帽准备工作,举全州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进一步加大金融扶贫资金投入力度,重点用于农牧区和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教育扶贫力度,提高普通高中入学比例,加快发展远程继续教育和职业教育。推行农牧区养老机构、场所建设,实现全州农牧民养老保险全覆盖。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门诊统筹全覆盖,逐步提高重大疾病的保障水平。落实健康扶贫行动,推行医疗资源基层下沉,探索各级医院援助机制,鼓励私立医疗机构等社会医疗资源共同参与。实施购买困难人口住院医疗补充保险和困难人口团体重大疾病等脱贫保险,提升基本医疗保险的保障水平。

三是探索美丽乡村建设典范。加大美丽乡村建设。实施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工程,推进厕所革命,实施村道照亮工程,进行村庄风貌建设。提高农牧区饮水安全保障程度和自来水普及率。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以提升农牧区饮水安全、提高农业灌溉能力、发展节水灌溉为重点,实施那陵格勒河等4项水源工程以及河道综合治理、防洪、农牧业水利基础设施等20项民生水利工程项目。

四是做好文明乡风建设亮点。传承创新传统文化,支持农牧区优秀戏曲曲艺、少数民族文化、民间文化传承。加强乡村公共文化建设,实施村级文化服务中心等惠民工程,推广射箭、赛马等民俗体育项目,丰富群众文化体育生活。强化精神文明建设,抓好文明村镇创建工作,通过宣传、科普、建立乡村红白理事会等,提高农牧民思想道德观念、文化水平和法律意识。开展送文化、送文艺下乡活动,满足群众精神需求。构建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成县、乡、村三级网格化管理服务中心,广泛调动一切组织力量,为基层百姓提供法律服务、化解社会矛盾。

融合而进,建设卯寨沟乡村旅游示范点

中共乐都区委副书记 马成芳

乐都区高庙镇卯寨沟是乐都区集民俗农事体验、住宿餐饮娱乐为一体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卯寨沟乡村旅游示范点的建设,对海东市探索乡村振兴之路,积累了有益的经验:

一、党建引领,党员带头。乐都区高庙镇在新庄、老庄、扎门3个村党支部基础上成立了卯寨景区党总支部,领导卯寨沟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积极探索扶贫脱贫之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三个村通过支部引领、党员领办等方式发展有机蔬菜种植、特色家禽养殖、农家院等旅游配套产业,打造了生产旅游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党员开展“为景区发展建言献策”、乡村道路管护、村级环境卫生集中整治等志愿活动。广大党员带头按照规划拆除自家院墙房舍、整治房前屋后环境卫生、荒山绿化和林地管护,迅速打开了局面。

二、“能人”带头,敢闯敢试。新庄村老党员李连和自2005年开始,十几年如一日治理荒山荒坡,先后累计投资1000多万元,绿化荒山荒坡133多公顷,使以前荒芜的山坡变成了群众休闲游玩的好去处,走出了绿水青山带动乡村旅游发展的宝贵一步,原来的穷山沟逐渐凸现出金山银山的靓色。

三、规划先行,文化融入。乐都区高庙镇超前规划卯寨景区的发展蓝图,高起点、高标准推进卯寨景区建设。卯寨景区建设项目规划已编制完成,旅游区范围包括高庙镇新庄村、扎门村、老庄村和东村以及柳湾遗址和柳湾彩陶博物馆区域,总面积2.43平方公里;卯寨田园综合体试点规划范围包括高庙新庄、扎门、老庄、东村、西村、柳湾6个村,将以卯寨旅游服务中心为辐射,建设生态旅游度假片区、观光农业与生态农业片区、农耕文化体验片区三大片区。同时深入挖掘和利用卯寨陇右文化,将其同柳湾彩陶文化、河湟文化一起厚植景区开发建设,形成一个集文化文物鉴赏、民俗农事体验、休闲观光采摘、娱乐餐饮购物为一体的大景区。

四、政府“搭台”,农民“唱戏”。卯寨景区党总支在短短3个多月时间里先后组织3个村200多人分三批次到湟中卡阳、大通边麻沟和陕西袁家村、马嵬驿等学习考察,给农民群众开眼界、换脑筋,为景区发展奠定了深厚群众基础。成立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吸收农户自愿加入,按照“三权分置”原则,开展土地入股分红、流转整合,探索景区土地经营模式。

有的放矢,破解海南州乡村振兴难题

中共海南州委副书记 更藏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先扫清治理障碍。多年来海南州就提升农牧区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开展深入的探索实践,建立了依法管理、民主管理相结合的寺院管理新机制,完善了基层单元网格化管理新模式,配备了村警,建立了基层矛盾调处,群防群治体系,在全州基层组织和基层管理单元推进“三约”修订,全面增强基层组织依法自治能力。同时,开展打击“黄赌毒”和恶势力违法犯罪、集中化解重点矛盾纠纷和突出信访案件等“五个”专项行动,一批重大纠纷和信访积案得以化解,群众反映强烈的宗族势力插手社会事务、赔“命” “血”价等落后思潮、歪风邪气得到有效整治,有力夯实了藏区基层基础,广大农牧民发展致富的社会环境日益改善。特别是去年州委在全面总结十九大期间维稳安保工作经验基础上,配齐配强人员力量、完善配套工作制度、足额落实工作经费,确保了农牧区每一个村落、每一块草场、每一个山头、每一片林区都有我们的管理员、服务员、信息员,真正形成了力量下沉、保障下倾、重心下移的基层治理长效机制。通过加强基层治理,进一步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先直面历史问题。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后,中央、省委相继出台了《实施意见》,对统筹推进农牧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作为基层一级,首要任务就是把这些政策方略转化为具体措施,而落实措施必须要有良好的社会环境作保证。近年来我们在交界地区开展了一系列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彻底解决了贵德贵南两县边界争议,切实解决了海南州贵德县与黄南州尖扎、同仁县草山地界争议问题,但全州还有一些地区存在争议矛盾,这些地区恰恰是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需要高度关注的特殊地区。作为地方党委政府首先就要敢于直面历史问题,强化担当、主动作为,把解决好农牧区历史遗留问题作为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将其纳入到乡村振兴战略体系中,问诊把脉、对症下药,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以彻底解决,为农牧区实现脱贫致富、发展振兴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打造全产业链,走出果洛州产业兴旺之路

果洛州政府副州长 拉昂才旦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果洛而言,一是加快生态畜牧业产业化发展,优化农牧业产业布局,将全州划分为白藏羊养殖区、果洛牦牛养殖区、有机蔬菜生产区、牦牛乳生产区等,并相应建设产业化基地,打造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全产业链条。持续推进品牌建设。在现有的“玛多藏羊”等五个地理标志的基础上着力打造“高原牌”“有机牌”“绿色牌”,树立果洛品牌的良好信誉和形象,提升品牌的影响力、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积极打造产业发展平台。进一步加大产业园区建设,巩固和新建各县的特色产业园。积极培育新型生产经营主体。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牧户”和“公司+家庭牧场”等发展模式,提高合作组织对现代农牧业发展的带动力。实施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以合作社养殖基地为平台,以乡(镇)为单位布局区域生产基地,结合以草定畜和草畜平衡制度的要求,实现传统分散饲养向标准化适度规模养殖的过渡。加快流通体系建设。立足果洛州“一核七点”城镇布局,建成以大武为中心,各建制镇为依托、乡镇和寺院所在地为补充,能通达全国的物流配送体系。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鼓励各类农牧业合作社从事二三产业经营,加快农牧、旅游、文化、体育、林业等产业的融合发展。

二是加大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努力实现生态宜居,确保和维护“农牧区美”这一首要责任。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的理念。加大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深化体制改革,健全保护机制,引导和促使全州广大干部群众在生产生活中会算“生态账”、会打“生态牌”、会享“生态利”,自觉走产业结构调整、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持续推进重大生态保护工程建设。强力推进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体制试点,扎实抓好重点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促进退化草地有效治理、有害生物有效防治,现代农牧业发展,生态环境有效改善。着力强化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下大力气开展好“家园美化行动”和三江源清洁工程,加强重点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加大草原生态环境执法力度,大力整治生态环境突出问题。

三是深入推进农牧业综合改革,努力实现体制创新。积极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赋予广大农牧民长期稳定的草原、耕地、林地的承包经营权,为依法开展农村产权交易、扩大农牧业投融资渠道打下坚实的基础。全面做好草地生态畜牧业实验区建设试点。大力推进集约化草地生态畜牧业经营、草畜联动、多元化服务和产业化发展,形成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新机制,为农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提供可借鉴的成功经验。深化农村金融服务改革。围绕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开展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探索符合农牧业发展特点的担保方式、融资模式和金融产品,推动建立银行、企业和担保机构风险共担机制。

(责编:王红玉、杨阳)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