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安徽六安的金安、裕安两区及其所辖乡镇,发生的教师集体讨薪事件在网上持续刷屏。
针对此事件,六安市公安局日前回应,确认了教师因待遇集体上访的事实,并承诺将调查“网曝六安教师维权遭警方殴打”,如调查属实将依法处理;对于网曝的“六安教师维权遭警方殴打”的微信,已在组织调查核实,调查结果将及时公布。
说实话,看到这条“新闻”的诞生以及其后续发展,估计很多人的感觉都是困惑的、茫然的。因为针对该事件的应对,远远不该止于调查“殴打”和核实“网曝”,这些仅仅是事件的表面,面对讨薪事件却主抓信息核实工作,显然解决不了问题。这件事,也远远不只是当地公安局的事,至少还应涉及教育部门、信访部门等。
暂且不说几十名教师在市政府门前,就待遇发放问题要一个解释和答复,能够对公共秩序造成多少扰乱,值得商榷。就该事件而言,我们应理出一个价值排序,或者直白点说,到底什么更重要、什么是次要的。显然,教师被欠薪,是毫无疑问该排在第一位的,“讨薪”二字应该是被放大加粗的。
一是,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再苦不能苦教育、科教兴国……这些价值观公众耳熟能详、也已形成了社会共识,无需多讲。教师的社会地位本就该是尊崇的、优先的。《教师法》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一个待遇水平直接被写入法律的职业,不能仅仅是纸面上的重视。
换句话说,在改革开放四十年后的今天,经济水平等各方面的条件已经有了长足发展,教师讨薪的事件本就不该发生;它发生了,本就离奇,本就该引起足够的重视。事实上,只要当地政府官员和教育部门管理者的工资能够正常发放,就不该出现亏欠一线教师的情况。
而揆诸现实,教师讨薪、乃至集体讨薪的事件屡屡发生,这让人很不舒服。与之形成对比效应的是,前不久,湖南安化县作为一个贫困县,该县公安局半年喝掉600瓶来自贵州的白酒,刚刚被通报。一边是教师讨薪,一边是公款吃喝,类似“厚此薄彼”的效应频现,难免让人质疑:真的没钱发出工资来?
二是,讨薪问题本来就是该事件的主题,事件因讨薪而起,那就应该寻根问底,这才是解决事情的思路和逻辑。其次,是警察执法的问题,既然网络有声音反应“警察打人”,对此调查追究就应彻底;再次,才是所谓的教师上访扰乱秩序的问题。
须知,对于舆情事件的处理,价值排序的混乱颠倒,可比上访对秩序的扰乱严重多了,危害也大多了。当地有关部门应把主要精力放在抓重点、抓主要矛盾上,少“抓”人。现在是,核心的事实太少,边角料太多。目前,除了那则唯一的当地公安局的通报,还有太多问题需要回应,还有太多事情需要澄清,恳请当地把注意力用在舆论关切的刀刃上。
教师有表达权益诉求而被重视的权利,公众有了解公共事件真相的权利,当地有关部门有调查、回应质疑的义务和责任,其实事情就是这么简单。(责任编辑 蒋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