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黑龙江 » 正文

全球报道:七台河激发内生动力 加快转型振兴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5-29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原标题:七台河 激发内生动力加快转型振兴 国家园林城市七台河。孙绪兴 摄作为因煤而生、缘煤而兴的新兴工业城市,七台河的发展
原标题:七台河 激发内生动力加快转型振兴

 

 国家园林城市七台河。孙绪兴 摄

作为因煤而生、缘煤而兴的新兴工业城市,七台河的发展长久以来与煤炭经济形势紧密关联。2012年,受单一的煤炭产业结构制约以及煤焦市场持续低迷影响,“一煤独大”结构性矛盾集中爆发,经济发展连续18个月负增长。在经济下行压力面前,七台河市委市政府保持转型发展定力,强化科技创新,激发内生动力,全面改善发展环境,持续推进产业项目建设,加快转方式、调结构,经济发展2014年实现由负转正,逐步企稳回升。特别是近两年,七台河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黑龙江省重要讲话精神,着力做好“三篇大文章”,坚持“五个要发展”,更加注重延伸传统优势产业链条,更加注重培育战略新兴产业,更加注重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推广和应用,引导实体经济向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的方向发展,地方经济全面走出低谷。

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31.4亿元,经济增速由最低时的-6.7%回升到增长6.0%;三次产业比例由2012年的10.9:56.5:32.6调整到2017年的14.1:36.9: 49。规模上工业增加值实现67.9亿元,增速由最低时的-27.9%回升到增长5.5%;非煤工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由2012年的27.9%提升到2017年的45.5%。公共财政收入22.7亿元,由最低时的-13.2%回升到增长47.2%,增幅居全省第一位。城乡居民收入未受经济波动较大影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23528元,年均增长5.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2169元,年均增长11%,分别高于经济增长4.3和9.8个百分点。

今年一季度继续保持强劲回升势头,GDP增速居全省第1位,规上工业增速居全省第2位,地方工业利润增长25倍,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宝泰隆公司厂区。宣其 摄

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把产业项目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加快构建支撑转型的现代产业体系

坚持改造升级传统煤炭产业和培育发展新兴替代产业“双轮”驱动,全力以赴抓产业项目建设,大力发展煤炭精深加工、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和医药、先进制造、绿色食品、现代服务业“六大产业”,加快构筑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五年来,推进千万元以上产业项目137个,累计完成投资205亿元,72个项目建成投产。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省级七台河经济开发区、省级煤炭循环经济园区、省级金沙健康产业示范基地等园区的产业集聚效应不断增强。积极推进七台河高新区建设,高起点规划建设石墨新材料、生物发酵、光电、跨境电商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园区,努力夯实转型发展基础。

深度开发“原字号”。贯彻落实“煤头化尾”,突出科技支撑,按照循环化、园区化、高端化、多联产的思路,沿着煤—气—化、煤—焦—化一体化发展路径,最大化延伸煤炭产业链条,重点开发煤焦油、甲醇下游烃、醚、酸、酯等精细化工、清洁燃油及碳素材料项目,着力构建材料化工、合成化工、精细化工等多元现代煤化工体系。目前煤化工产品达20余个品种,焦炭产能843万吨(占全省近70%),甲醇产能38万吨(占全省近50%),煤焦油加工能力60万吨(占全省超过80%),LNG产能10.3万吨,宝泰隆、隆鹏等煤化工企业走在全省前列,成为我省煤化工产业链最长、规模最大、效益最好的地市。投资30.6亿元宝泰隆30万吨稳定轻烃、28亿元隆鹏清洁化学品、6.8亿元泓泰兴18万吨合成氨30万吨尿素、11.7亿元勃盛清洁能源焦化升级改造生产化工产品等煤化工大项目,年底前将全面投产。
 

石墨烯原子模型。黑龙江日报记者郭俊峰 摄

培育壮大“新字号”。把石墨新材料产业和生物发酵产业作为支撑转型发展的主导产业。在发展石墨新材料产业方面,充分发挥域内石墨资源储量丰富、大鳞片、品位高的优势,以宝泰隆公司100吨石墨烯量产为契机,以4亿元新材料产业发展基金为支撑,以宝泰隆石墨烯研究院、鑫科纳米院士工作站为带动,推进与100所高校合作,开展石墨烯下游应用产业链招商,重点推进负极材料、石墨烯应用、高端石墨3大产业集群,打造“中国石墨烯小镇”。目前,总投资1.6亿元鑫科纳米1万吨石墨烯防腐涂料、3000吨石墨烯钛纳米聚合物涂料、2万吨耐高温石墨烯树脂项目实现部分投产,总投资12.5亿元万锂泰5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产业集群项目,今年下半年将完成一期建设,实现部分投产。与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中国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合作,组织开展石墨烯应用研讨会、石墨烯应用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转化落地项目11个。在发展生物发酵产业方面,立足七台河及周边地区玉米产量丰富,用水充足,蒸汽、电力要素齐备的现实基础,积极承接国内生物发酵产业转移,深入推进“农头工尾”,大力发展新型发酵、生物饲料、生物基化学品产业。兴粮30万吨玉米深加工项目建成投产,琅琊台集团5万吨衣康酸、10万吨葡萄糖酸钠,哈药总厂原料药等项目进展顺利。

黑龙江升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是国内先进的高端医疗产品制造企业。技术人员在进行设备调试。 秦存广 摄

改造升级“老字号”。坚持用先进技术改造提升制造业,巩固壮大机械制造、木制品、绿色食品、建材等传统优势产业。立足勃农兴达农机装备制造产业基础,支持企业加强技术研发,形成了精播、脱粒等七大类产品体系。推进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园区已入驻企业4户,废旧矿山设备拆解、报废汽车拆解等4个项目试生产,康泰公司18个项目在建。依托双叶家具品牌优势,引导木制品企业协作配套、集群发展,木制品集聚区入驻企业10户,双叶家具实现智能制造、柔性制造升级。贯彻落实“粮头食尾”,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金穗米业30万吨稻谷综合加工、乐宝豆沙、天泰食品项目建成投产,金晖即食米饭、利健蓝果深加工项目即将投产,金沙健康产业园区晋升省级示范基地。扶持发展新型建材产业,万通管业大口径管材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晟斯凯特高铁专用轨枕项目投入生产。稳步发展医药产业,利民药业中药饮片建成投产,升华医疗器械、康草堂中药饮片项目加快推进。

另外,依托地处东部城市群的区位中心优势,着眼打造龙江东部新型商贸物流中心,注重引入新兴业态、新商业模式,投资16亿元的中国供销七台河商贸博览城一期正式运营,二期开工建设;传化鑫达源智慧物流、万通物流等项目有序推进;投资30亿元“新零售小镇”项目签约落地,将打造东北第一家集跨境电商、现代物流、新零售三合一城市综合体。

盛开的万寿菊。 徐志文 摄

围绕人民第一中心,把增进百姓福祉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

经济困难时期,始终保持民生投入力度不减,实施重点民生工程三年行动计划,今年又以市委一号文件印发了30件民生实事。财政累计民生支出302亿元,占公共财政支出80%。在百姓安居上,投资10.26亿元建设城市供水工程,上半年即将全线贯通。完成投资80亿元中央下放地方煤矿棚户区改造工程,新建改造项目5个,住宅49324套。投资36亿元实施采煤沉陷区棚户区改造工程,安置房屋23524套(实物安置4268套、居民自主购房安置18015套、货币补偿1241套),发放购房补贴22.91亿元。在宜居环境上,实施生产生活供水分离工程,完成供热管网改造系列工程,五年新增供热面积248万平方米,雨污、垃圾等处理设施不断完善。开展“治霾卫蓝”“治污净水”“保土护田”等14个环境治理专项行动,2017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04天。在脱贫攻坚上,全力推进精准扶贫脱贫,突出产业、金融、光伏、电商扶贫,2017年4162户、10659人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0.82%,40个贫困村全部实现“三通三有”。在就业创业上,积极落实扶持政策,发展电子商务促进创业创新,建成7个电商产业园和示范园,注册电商及电商服务企业151户,其中自有平台16户,地方90%以上名优特产品进入七台河电商谷,2017年电商交易额超过3亿元,吸纳就业超过7000人。在教育医疗上,全面完成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六统一”。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区县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全部通过国检。失能失智老人养护中心、残疾人康复中心、七煤医院综合楼文化中心等民生保障设施不断完善。

荣胜达公司生产的有机酱油。黑龙江日报记者郭俊峰 摄

突出改革第一动力,不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度释放发展活力

坚持问题导向,以改革破难题、以改革增活力、以改革促发展,全面推进重点领域深化改革。经济和农村体制改革方面,抓住东北地区民营经济发展改革试点市机遇,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和政策支持体系,出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鼓励创业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发展总部经济、支持科技创新、电子商务快发展大发展等N个“黄金十条”系列政策,创新投融资体制,设立产业引导资金、新材料产业基金,2017年兑现企业扶持资金5.4亿元,民营经济发展活力显著增强。2017年民营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的60.9%,实现就业人数占全市80.6%,实现税收占全部税收的72.2%,成为推动煤城转型振兴的主力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全面推开,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深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面,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建立政府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行政权力减少40%。经8轮次清理,保留市本级行政审批265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全部清零,产业项目并联行政审批事项32个工作日办结,审批环节市本级行政事业费实行“零收费”。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实行“先照后证”、“23证合一”,各类市场主体比五年前增长32%。完成七矿公司“两供一业”移交和厂办大集体改革,累计接收富余人员8313人。推进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统一上收三区城管力量,有效解决城市管理职责不清、界线模糊等问题。生态文明改革方面,成立“七台河市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协调推进组”,强化机构、制度、资金保障。出台《七台河市实施河长制工作方案》,全市25条河流落实四级河长,实现全覆盖。强化城市内河污染治理,清理淤泥垃圾9.34万立方米,清理砂场14处、洗煤洗矸企业16家。

七台河煤化工园区夜景。 宣其 摄

坚守稳定第一职责,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始终以忧患意识和责任担当抓安全、保稳定。突出抓好煤矿安全生产。把推进煤矿兼并重组作为治本之策,市场化运作推动136处地方煤矿组建证照统一、产权明晰、统一经营的15家实体煤矿企业集团,煤炭资源开采由“小、散、乱”向“集约、高效、安全”彻底转变,为煤矿可持续发展、安全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目前已有11家集团完成准入审查,3月22日宝泰隆一矿获得七台河市整治整合工作开展以来第一张采矿许可证。不断强化安全责任体系建设。开展“打非治违”歼灭战,对2006年以来陆续关停的304处煤矿,一次性集中关停到位。创新地方煤矿安全生产监管机制,制定实施《地方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强化煤矿安全综合监管“人防”“技防”“制防”措施,建立安监人员交流轮岗、专家安全评估等制度,成立公安巡矿大队,开展无人机巡航。全面开展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道路交通、建筑工地、特种设备等安全专项治理行动。坚持“四个最严”强化“四有两责”,加大食品、药品等市场监管力度,确保百姓“舌尖上的安全”。(郑言 记者文天心)

(责编:赵怡、李忠双)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