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8岁娃拿妈妈手机玩游戏,悄悄绑了银行卡 12天 13万没了账户黑洞
5月11日
账户余额139345元
5月23日
账户余额1.84元(其中,罗女士5月22日自己取了5000元)
游戏烧钱
消费金额
从30元、100元,到后来的500元、 1000元
消费频次
最初1天消费9次,后来1天消费50多次
一块八毛四,这是银行卡上显示的余额。拿着一叠银行流水,罗女士盘腿坐在沙发上,垂着脑袋,目光呆滞,“打,已经打了四五次了,还是解不了气。”她提到女儿,并不避讳自己动过手,然而这些都于事无补,银行卡上13万没了。
罗女士的女儿慧慧(化名)今年8岁,今年5月,在妈妈的手机里下载了《炫舞浪漫爱》游戏。罗女士说,女儿每天回家都要抢过她的手机玩。最近家里急着用钱,她拿出一张存有139345元的银行卡去取钱,ATM机显示余额却为1.84元!找女儿问才得知,女儿在手机上玩的游戏要花钱充“钻石”,而女儿悄悄将罗女士的银行卡绑定在了手机上。
急着用钱
银行卡上13万不见了
5月29日上午,成都南光工人村宿舍,罗女士呆呆地坐在沙发上。当被记者询问时,她才回过神,“钱还要得回来不?”
罗女士和丈夫在成都经营一个汽修铺面。最近家里等着用钱,罗女士把一张存有13万余元的银行卡拿出来,当她拿到ATM机上取钱时才发现,上面只有1.84元。5月24日9点,罗女士到银行打印了5月1日到5月24日个人活期账户交易明细,发现卡上的钱通过“(特约)华为钱包”和“财付通—微信支付:华为钱包”不断被消费。
5月11日她卡上还有139345元,随后就跟开了“水阀”一样,每天流失。从最开始的30元、100元,到后来的500元、1000元,消费频率也从最开始的9次,到后来每天消费50多次。在5月21日这天,银行卡无卡自主消费记录达52次,一直到5月23日,消费记录终于停了,最后一次消费50元后,卡上数字停在了1.84。
罗女士把女儿叫到了身边。慧慧说出了实情——“她说她在耍游戏的时候绑定了银行卡。”
恍然大悟
女儿每天玩手机都在“烧钱”
据罗女士介绍,这个游戏是11岁的花花(化名)教女儿玩的,“她是我一个朋友的女儿,周末我会去接她过来玩。”罗女士说,两个小朋友在一起喜欢玩手机。
女儿在罗女士手机上下载了一款名为《炫舞浪漫爱》的游戏,每天放学回到家中,女儿都会要过手机玩。直到发现卡上取不出钱,罗女士才恍然大悟:女儿每天玩的游戏都要花钱。罗女士的银行卡没有设置短信提醒,这些钱花了也“不声不响”,5月22日这天,罗女士在卡上取了5000元,也没有发现异常。
罗女士说,女儿才上二年级,发生这件事后,已经承认了错误,说长大了后再还回来。
游戏深渊
钻石最高可以充值1000元
在罗女士的手机上,还能够看到女儿玩的这款游戏。打开游戏APP后,屏幕显示粉红色“炫舞浪漫爱”五个大字,下面著作权人显示为“北京树熊科技有限公司”,点击进入后,游戏主页面有“音乐大厅”“神秘小屋”“斗舞场”等多个选项,慧慧在游戏中的等级为30级。左上角有“充值”选项,点击进入后,可以充值“钻石”,1000个“钻石”价格为10元、3000个为30元……游戏中可以结婚、建立家族,还可以换背景、皮肤。
和她一起的朋友,等级更高,为51级。在游戏的应用商城,这款游戏提示为“12岁以上玩耍”。
记者点击其中1000元的钻石充值,屏幕上方显示为“华为应用内支付”,商户名称为“北京树熊科技有限公司”,商品名称为“钻石”,商品金额1000元,在选择支付方式的页面,绑定了两张银行卡,一张尾号为1343,另一张为5890。不过,在点击支付后,需要输入六位数密码。在询问慧慧时,她透露,密码是花花帮助设置的,花花也用了这张银行卡,绑定在了自己的手机上。记者点开下面的“忘记密码”,就可以通过扫描银行卡,使用罗女士的身份证号,最后通过手机短信验证,对密码进行修改,随后用新密码进行支付,在点击支付后,上面显示余额不足。要拿到身份证,对慧慧来说也不是难事,罗女士说,自己不怎么会玩手机,也没用这个银行卡绑定过手机,可能孩子们就是用记者试验的方法,设置了密码。
在罗女士手机中,消费月账单显示为82056元,她推测,慧慧的好朋友也绑定了这张银行卡,可能是她也消费过。让她气不打一处来的是,尾号1343的银行卡用来交社保,开通了短信提醒,上面消费了1600多元,但罗女士并没有看到提醒短信。慧慧则表示,是她删除了短信。
钱还要得回来吗?
华/为/商/城
需要更多的证据 要同研发人员和游戏商家协商
通过论坛上的一个QQ号,记者联系到了“炫舞浪漫爱”的客服人员,对方表示,这款游戏建议“12岁及以上年龄玩家”玩,当记者提出要查询消费记录时,她表示,没有权限核实非本人的游戏数据。她发了华为客服电话,并介绍说,公司和华为、oppo、vivo等品牌手机合作商合作,这些合作商都有自己的管理权限。
随后,记者联系到华为商城客服人员,对方表示,消费者需要将消费信息与银行卡流水进行核对,确认消费明细。是否小孩利用大人的银行卡绑定手机在游戏里消费,还要提供更多的证据。她表示希望消费者将消费记录打包发到邮箱,后台技术人员将对信息进行分析,能否退费,还要同研发人员和游戏商家进行具体协商。
律/师/分/析
家长疏于监护 游戏公司审核注册有漏洞
北京蓝鹏(成都)律师事务所律师王英占认为,首先应当查明玩游戏及转款充值的均是慧慧,若这个事实成立,根据《民法总则》规定,慧慧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通过母亲的手机下载游戏并绑定母亲的银行卡等行为,责任既有慧慧母亲疏于监护,而游戏公司在审核注册信息及大额消费时也有一定责任。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各自承担相应责任。
泰和泰律师事务所律师刘秀也认为,慧慧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游戏软件里的这种巨额消费行为显然和她的年龄不相适应,必须要在监护人确认后才能生效,否则可以要求游戏公司退款。不过,要证明是小朋友在消费,就要提供相关证明,因为不排除孩子家长玩游戏,如果没有证据能够证明是小朋友使用手机进行充值、玩游戏,那么让游戏公司承担退款可能也不合理。刘秀提醒说,整个过程中,家长也有疏忽,“家长要对手机、银行卡、身份证妥善保管,不要让孩子轻易使用它们”。成都商报记者 宦小淮 摄影记者 刘海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