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河北 » 石家庄 » 正文

全球报道:凌晨3点不回家, 是现实折磨还是矫情叹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6-01  来源:燕赵都市报
核心提示:这两天,朋友圈被一篇《凌晨3点不回家:成年的世界是你想不到的心酸》刷屏。虽然文中视频只有短短的几分钟,三位年轻女性在工作

这两天,朋友圈被一篇《凌晨3点不回家:成年的世界是你想不到的心酸》刷屏。虽然文中视频只有短短的几分钟,三位年轻女性在工作压力、经济负担之下的心酸,却戳中无数人内心……

“生活重担如山,沉重得让你无法早睡”,极富感情的语言配上几位女性焦灼、无奈的神情,让人们看到,工作生活压力山大,加班正日益成为职场年轻人不得不面对的生活状态,视频引发了网友的热议和共鸣。

请给辛苦者以温柔的掌声

你见过凌晨3点的北京吗?最近,一篇热文引发网友共鸣。文章里说:“这个社会对年轻人挺苛刻的,他们承受着太多的压力”“成年人的世界是你想不到的心酸”。

文章并没有为所有的加班背书。追求梦想应当以健康为前提,加班需要适可而止,这是常识,也是该热文的启示之一。现实中,一些加班是徒劳无功的。工作效率不够,就拿加班来凑,某些企业的“加班文化”,满足的是管理者的控制欲,消耗的是劳动者的青春与自由。

但是,否认所有加班的意义和价值,也难免太轻飘飘了。一些职场人士加班到凌晨,确实是都市生活的客观样态。他们有的可能为突击完成项目“冲一把”,有的可能为履行一份责任而减少休息时间,也有的因为行业性质常年在夜间工作。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农耕文明时代的社会运转模式。现代城市形成以后,24小时运转的都市社会逐渐成为常态。城市的运转,只存在高峰和低谷的区别,不存在也不能有完全停止的状态。为了你安稳地休息,很多人要坚守岗位;为了你更好地生活,更多人要挑灯夜战。

举个例子说,网购普及之后,前一天晚上下单,第二天上午收货,极大地便利了没时间到实体店购物的城市居民。随便点开一张订单的物流记录,不难想象为提供这份便利,在夜间通宵达旦劳作的人们。他们可能是物流员工,可能是技术维护人员。总之,你的轻松来源于别人的付出。

很多人会说,工作永远都做不完,为什么要把明天的工作拿到今天提前完成?的确,按部就班,朝九晚五,对大多数工作来说是合理的,甚至是必须的。“速成”在很多时候意味着揠苗助长,结果得不偿失。然而,总有一些目标,需要创业者快马加鞭;总有一些竞争,需要参赛者拿出追逐的决心与毅力。

大家都很羡慕一些工作福利高、休息时间多的发达国家。拿德国来说,在一份网上流传的工作时长国家排行榜上,德国人以每天工作6小时的时长位居榜尾。休息时间长,对应的是较高的工作效率,以及高度的机械化生产,再看看德国经济在欧洲一枝独秀的表现,这显然是一份让德国人引以为豪的成绩单。

看到德国人今天的幸福,但也不能忽略一段“拼命三郎”的历史。“二战”以后,面临战争的废墟,享有“德国经济奇迹之父”“社会市场经济之父”美誉的经济学家路德维希·艾哈德(后出任联邦德国总理)引入竞争机制,鼓励劳动者增加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1955年,西德男子平均每周工作时间长达50小时。德国在短时间内超越英、法两国,离不开这段“全民加班”的岁月。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选择什么事业,从事怎么样的工作,都应该是个人自由意志的选择。你不认同拼命竞争,追求“佛系生活”,大可选择一份工作节奏慢的工作,没有人可以绑架你干一份不开心的工作。然而,一个社会要时刻充满进步的动力,总需要一批保持冲劲和干劲的拼搏者。正是这样的人带领社会创新,引领时代进步,为国家前行的每一步铺路。

凌晨3点不回家,为的是自己更好的生活,为的是更多人能好好休息,也是为了将来少一点“成年人的世界”“对年轻人的苛刻”。所以,不要嘲笑加班者,也不必一味对“加班文化”嗤之以鼻。每一个在岗位上扎实奋斗的劳动者,都有资格获得温柔的掌声鼓励。

(《中国青年报》/王钟的)

批评派:

莫让加班文化掏空身体和权益

第八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显示,47.1%的职工每周工作时间在40小时以内,31.3%的职工每周工作时间在41~48小时,每周工作时间在48小时以上的职工占比21.6%;足额拿到加班费或倒休的职工仅占44%;没有享受带薪年假、没有补偿的占35.1%。这些枯燥的数字就是加班文化的生动注释。

为了规避劳动法规的处罚,一些企业往往利用一些励志鸡汤和福利措施,诱导员工自愿加班,“弹性工作制”更是给加班找借口,千方百计变相鼓励加班,形成了不得不加班的公司氛围或者是提倡以加班为荣、自愿加班的公司文化,并利用权势地位使得那些不愿意加班的“异见”员工难以表达自己的诉求甚至被炒鱿鱼。“被加班”成为行业潜规则,“过劳死”也屡见报端。

还有一种的确是自愿加班。自从传说中的科比说出“你见过凌晨4点的纽约吗?我见过”,不分昼夜拼命奋斗便成了成功和财富的潜台词。“每一个拼命奋斗的人都值得被肯定”日渐成为不少人的奋斗格言,“凌晨某点”也屡屡成为爆款鸡汤体的标配。梦想与现实的焦虑在这种似是而非的贩卖中不断放大,为了理想不顾一切,恣意透支自己的体力、健康和睡眠。

而不知哪个调皮的小编辑加了一句:“别矫情,凌晨3点的迪你也蹦过吧”,给整篇文章加了一点胡椒粉,让人辛辣提气,莞尔一笑,也道出另一番生活真相:许多年轻人认为青春无敌,自恃年富力强,熬夜追剧、打游戏、玩手机、吃夜宵……各种刺激的夜生活让本该睡觉的凌晨3点不知不觉地来临,晨昏颠倒的生活也让健康危险悄无声息地逼近。

莫让“凌晨3点不回家”的加班文化掏空身体、权益和思想。追逐梦想,努力奋斗没有错,但不应该付出健康、家庭乃至生命的代价,生活不易,但也要张弛有度,经历风雨才能见到彩虹,毕竟健康是1,其他是0,倘若夜夜加班到凌晨3点,天长日久恐怕难以见到阳光了。

当然,各方应该从中看到背后隐藏的多种信号,加以改变:企业要遵守法规,尊重劳动者权益,摒弃短视、功利的加班文化,优化工作流程,营造充满人文关怀的企业文化。员工自身也要定位准确,平衡心态,合理安排工作休息,勤于运动,尽可能将自己身心调整到最佳状态,如此我们才能应对工作、生活等方面的重重压力,一步一个脚印向梦想靠拢。

(《西安晚报》/斯涵涵)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