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河北 » 正文

全球报道:因《水浒传》误读的沧州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6-03  来源:燕赵都市报
核心提示:■王立成《水浒传》自问世以来,深受广大市民阶层内在文化需求的共鸣,被推崇为家喻户晓的“四大名著”之一。“林冲刺配沧州道”

■王立成

《水浒传》自问世以来,深受广大市民阶层内在文化需求的共鸣,被推崇为家喻户晓的“四大名著”之一。“林冲刺配沧州道”的故事更是其中名篇,从“豹子头误入白虎堂”到“林冲雪夜上梁山”,多个章节浓墨重彩地描述了英雄飞来横祸、落难沧州、杀身成仁之事。故事片段引人入胜,情节设计跌宕起伏,人物命运一波三折,尤其是把主人公从隐忍到坚强的被逼无奈之状淋漓尽致地彰显出来,细读顿觉“始为宏肆,多生情态”。

说到林冲,就不能不提到一个地名——沧州。可以说,沧州在林冲所犯牢狱之灾的地域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这里既是英雄身遭陷害到极致的落难地,也是他命运否极泰来、走向新生的关键点,真可谓“一部《水浒》传天下,谁人不知古沧州”。伴着《水浒传》的广为流传,不但林冲尽人皆知,也造就了沧州的名扬天下,但名出于“恶”。人们提到沧州便情不自禁会把它与发配之地联系到一起,在先入为主的想象中,沧州顺理成章地被拘泥固化为:苦海盐边、荒凉的不毛之所,蛮夷不化的穷乡僻壤,作奸犯科的罪犯发配之地。

然而,如若通读《水浒传》就不难发现,水泊梁山好汉中被刺配的不止林冲,发配之地也不止沧州,比如武松迭配孟州牢城、宋江刺配江州城、杨志迭配北京大名府留守司充军等,同是发配之所,却唯有沧州恶名外放流传于世。那沧州到底是不是荒凉之所?

我们先从小说自身入手来分析,其实,对于沧州全景的描写,作者“蜻蜓点水”没有占用过多的笔墨,而且也恰如其分。文中写道:“(林冲)三人取路投沧州来。将及午牌时候,已到沧州城里。虽是个小去处,亦有六街三市。”此中的“小去处”是基于林冲三人的眼光来写的,他们来自“街衢阔辟,东西人家有至老死不相往来者”的京师开封,东京的阔达当然是沧州难以比拟的,书中在第六回借鲁智深赶往东京之际赞叹一番:“千门万户,纷纷朱翠交辉;三市六街,济济衣冠聚集。凤阁列九重金玉,龙楼显一派玻璃。花街柳陌,众多娇艳名姬;楚馆秦楼,无限风流歌妓。豪门富户呼卢,公子王孙买笑。”据史料记载,作为当时世界第一大城市的东京,城墙周长就达29公里,常住人口峰值近150万,而沧州城周长才7.787公里,人口多时不过数万,因此无论从“市井喧哗”还是城镇规模等各个方面来说都是“小地方”实不足过。

尽管相对于东京城来说沧州是“小地方”,但却不是如想象中那般荒凉,况且作者在行文时并没有刻意贬低沧州,一句“亦有六街三市”道明了沧州城当时工商有聚、买卖兴隆之局面。当然,“六街三市”在实际语意中不是实指,原指长安城的繁华,后泛指大街小巷,引申为都市中热闹繁华区。那么沧州城作为州府所在地其状貌又是如何?施耐庵虽然用春秋笔法带过,但通过前面对同处边境之所的代州雁门县的勾勒也可窥见一斑:“入得城来,见这市井闹热,人烟辏集,车马骈驰,一百二十行经商买卖,诸物行货都有,端的整齐,虽然是个县治,胜如州府。”可见作为州府的沧州定当要比雁门县“市井喧哗”有过之,最低也大抵类此。

如从历史现实情形来看,亦是如此。沧州在宋辽时期虽处边关,但经济活动活跃。“自景德以来,四方无事,百姓康乐,户口藩庶,田野日披。”伴着社会的稳定,农业技术的革新,水利工程的修建,再加上政府的优惠政策,以军屯为主的农业得以迅速发展起来。同时,沧州东部沿海地区是传统的盐产区,《盐山新志》记载:“沧盐之极盛启于五代金辽,南场之盐犹复偏给北方泉州。”在宋代随着盐业贸易的发达,沧州东部沿海地区甚至出现了“万灶青烟皆煮海,一川白浪独乘风”的盛况。盐业的富庶带给沧州的是财政上的巨大收益。

除却盐业,海鲜河渔亦是当地特色,“莞蒲蜃蛤之饶,民赖其利”。另外,沧州地区在当时水陆交通发达,依靠京杭大运河、柳河等地利之便,迅速发展成为辽宋客商往来与南北商货交汇的必经之地。经过官方所设的榷场贸易和民间的水陆商业交流,中原和沿海地区的鱼盐、丝绸、瓷器等大宗商品得到大量输出,换回的是辽国的牛羊牲畜、皮革制品、玉石玛瑙等北方特产。南运河东光县码头段出土的宋代沉船,其上运载了大量用于商贸的磁州窑瓷器,如大碗等;1997年沧州旧州城出土的几十吨宋徽宗时期的铁钱更是当时商税繁荣的见证。

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文化的兴盛。历史上沧州地域原是齐、赵、燕三方交界之地,自古多出慷慨悲歌之士。宋辽时期中原农耕文化、北方草原文化和沿海海洋文化三者在此地激烈碰撞、融合,孕育出了独特的人文历史底蕴。殷实之家在守护尚武的传统习俗外又大兴崇文之风,自然好学之举蔚然大观,人才辈出。张知白,字用晦,沧州清池(行政驻地今沧县旧州,也就是林冲发配之城池)人,北宋宰相,历任龙图阁待制、御史中丞、参知政事等。他性节俭,常以骄盛自满为戒,虽身居显贵,仍清廉如初,司马光在《训俭示康》中尊之为“大贤”,而史书评价其“能靳惜名器,裁抑侥幸,凛然有大臣之概焉”。张知白身居家乡之时,曾垂钓于旧州城东河内,乡老把他垂钓处称之钓鱼台,至今存之。除张知白外,被追赠为“元祐忠贤”、刚直不阿、忠贞爱国的刘挚,被时人称之为神医、医术精湛、名列古代十大名医之列的刘完素等人皆是沧州地区这一时期的贤达。

沧州由于处在水陆要冲,又是边关重镇,无论出辽使臣、任内官员还是由此而过的文人墨客时常被当地的沧海神韵、乡土风物吸引,发幽情而讴歌、唱颂。宋英宗治平年间进士孙谔在他的《夜过沧州》写道:长河日暮乱烟浮,红叶萧萧两岸秋。夜半不知行近远,一船明月过沧州。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石延年与沧州地区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先出任乾宁军(今沧州青县)通判,后又徙永静军(今沧州东光县)通判差遣,他曾专门以沧州一种常见之花蓼花作诗来赞誉坚贞不屈、卓尔不群的情操,其名为《题蓼花》的诗云:深浅霜前后,应同旧渚红。群芳坐衰歇,日日舞秋风。沧州的风骨在诗歌的吟哦中日益清朗。

总之,林冲刺配之地的沧州尽管为边关军州,但自澶渊之盟宋辽百年无战事的大前提下,根基于农业,依托鱼盐之利,畅通漕运,发展商贸,从而经济兴旺、人文荟萃,虽称不上“沧海福地”,但也成就一时的“繁阜”。一言以蔽之,沧州历史几多辉煌,犹以宋为佳,重修于宋代至今仍煌煌矗立的旧州城墙便是明证;但当沧州与林冲相遇成就英雄威名之时,注定要将它日渐鹊起的声誉消融在荒凉、野蛮中,细究之,虽作者无意,但读者甚至妄解者(指不曾深读甚至无读却妄加言者)却是有心,于是沧州在小说的演绎下被彻底地讹言苟毁。古人云“众口铄金,积毁销骨”,沧州的尴尬当如是。

连环画《野猪林》

连环画《林冲雪夜上梁山》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