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报道:农业文化遗产在这里“复活”

   2018-06-04 人民网970
核心提示:原标题:农业文化遗产在这里“复活”“去年,我家4亩稻田全部实施稻鱼鸭生态种养,亩产稻670多公斤、田鱼35公斤、鸭52.7公斤,平均
原标题:农业文化遗产在这里“复活”

“去年,我家4亩稻田全部实施稻鱼鸭生态种养,亩产稻670多公斤、田鱼35公斤、鸭52.7公斤,平均每亩收入6800多元。今年,我又承包3亩多稻田,年收入肯定超过45000元。”5月29日一早,从江县高增乡占里村村民吴补香就挑来两桶刚繁殖的鱼苗放进了稻田里,“再过一段时间,等鱼苗稍长大些,就可以放鸭苗了。”

占里村是从江县“侗乡稻鱼鸭复合系统”示范基地。去年,在县里的扶持下,全村发展稻鱼鸭面积890亩,平均亩产值6500多元,亩产值最高达到7200多元。“稻鱼鸭现在成了我们村增收的一大产业,今年我们计划扩大到1000亩。”占里村村委会主任吴占和介绍说。

从江侗乡稻鱼鸭生态种养已有千余年历史,该系统以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独特的农业生产模式、古朴的少数民族文化,于2011年成功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2013年入选第一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近年来,从江县利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这张金字招牌,按照“在发掘中保护、在利用中传承”的思路,大力推广稻鱼鸭复合系统生态种养,将全县19个乡镇全部列入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范围。同时,借助“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和扶贫“雨露计划”等培训项目,多次举办稻田养鱼、养鸭、鱼种培育、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等培训。另外,围绕侗乡“稻鱼鸭复合系统”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着力打造生态农业品牌,提升产品附加值,建立了“稻—鱼—鸭主题餐厅”和“从江稻—鱼—鸭农耕产品实体店”,为稻鱼鸭产品拓宽销路,不断提升农业遗产地文化价值和品牌影响力。

经过几年发展,目前该县已创建“稻鱼鸭系统保护与发展技术示范点”33个,实现年发展示范面积1.6万亩,带动全县推广稻鱼鸭种养面积11万亩以上,并扶持培育了一批示范户,户均增收3万元,人均增收6700元。为进一步发展稻鱼鸭复合系统生态种养,助力全县脱贫攻坚,从江县明确提出将稻鱼鸭作为全县主导产业之一,计划到2020年发展稻鱼鸭核心种养10万亩,带动推广稻鱼鸭种养面积15万亩以上,覆盖全县19个乡镇、1.65万贫困户。(王远柏 梁雨)

(责编:陈晶晶、陈康清)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相关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说点什么吧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帮助中心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全息元宇宙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