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深圳市政协发布由第三方测评机构完成的六届四次会议提案分析报告。报告显示,“发展”“建设”“企业”“服务”“社会”位居579件立案提案108.3万字中热词前五位,凸显提案内容聚焦如何破解创新发展、城市管理治理难题等特点。
社会建设最“热门”超3成委员关注
市政协六届四次会议期间,市政协共收到提案660件,经审查立案579件,立案率为87.73%,上升约6个百分点。分析报告称,提案立案率提升,也就是“淘汰率”下降,说明经过一系列“提质减量”努力,今年的提案质量整体上有明显提高。
今年市政协提案共分为五个大类,分别是经济建设类、政治建设类、文化建设类、社会建设类和生态文明建设类。据分析,在579件立案提案中,比重最高的是社会建设类,共186件,占32.12%;其次是生态文明建设类共164件,占28.32%。经济建设类、文化建设类和政治建设类分别占20.38%、11.40%、7.77%。
近几年来,社会建设类提案在政协立案提案中比重均是最高的。今年社会建设类提案涉及社会管理治理的提案数量最多,包括共享单车管理、社会组织建设等,而社会保障、教育保障、医疗健康等方面也有大量提案。
“发展”位居热词首位 “企业”进入前三
分析报告还从579件立案提案共计108.3万多字中进行词频分析,归纳出提及率较高的“热词”。结果显示,“发展”“建设”“企业”“服务”“社会”位居前5位。
报告称,从词频统计情况来分析提案内容关注的热点问题,可以发现,委员提案内容密切联系实际,聚焦于怎样破解创新发展及城市管理治理难题,如词语“发展”(3467次,下同)位居热词首位,其次是“建设”、“社会”、“创新”、“管理”。从这个意义上看,579件政协提案就是一份深圳经济社会发展的“诊断书”及“建议书”。
其次,委员们责任意识较强,主动参政议政,并怀有“问题意识”,提案坚持“问题导向”。如词语“问题”(1442)、“建议”(1324)、“完善”(675)、“监管”(569)、“促进”(547)等高频出现,反映出委员们立足本职,开展调研,提出建议,力图把各项工作推向前进的愿望。
报告还提出,从“热词”集中度分析结果看,有不少事关城市发展、社会进步和民生福祉的热点问题受到了委员们高密度的聚焦,如关注交通规划建设及管理治理、深港/澳合作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教育资源不足及分配问题、优质人才引进和培育问题。而“企业”以2515次排在第三位,以及“生产”(229)、“研发”(229)、“营商”(195)、“税收”(117)、“孵化器”(33)等具有典型相关性的词语出现频率较高,则显示委员们高度关注推动我市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问题。
报告提出,今年有137件提案符合“监督类提案”特征。监督型提案中,涉及市委市政府重大部署、市内重大工程、市内已规划或部署的工作推进问题,另外还有以政府机构工作为监督对象的提案。
报告认为,今年监督类提案所监督的问题呈现多样化特征。以针对深圳现有工程项目推进与政府执行管理方面的监督类提案为例,主要包括工作项目推进进程缓慢、政策指导、工作方式不适社会发展及问题现状以及个别制度立意虽好但实际操作存在弊端。
另一方面,监督类提案监督内容侧重民生领域。以医疗、交通、教育、城市环境等民生话题为主要内容的监督类提案有42件,占比31%。此类提案体现出对深圳社会公平的追求,提案建言完善公共服务政策,保障市民权益尤其是弱小边缘群体的利益。
委员应加大对薄弱领域关注热度
围绕短板建言献策
报告认为,政协提案应该有利于帮助党委政府破解短板问题,但从提案分析看,近年来关于深圳企业成本不断提高、创新链条面临断裂、科创生态可能僵化等问题的提案建议相对较少,另外在文化等城市软实力方面,从现有提案分析情况看,未能起到有力推动的作用。
因此,报告提出,建议在培育提案时坚持问题导向,增加围绕现有短板及不足的调研活动;要通过优化分类,引导委员加大对薄弱领域的关注热度,探索符合特定领域提案的调研方法、考察方式;要继续坚持对监督性提案的培育、办理重视程度,鼓励发挥政协委员建言献策、民主监督的作用。(记者 周元春)
(责编:夏凡、陈育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