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营商环境是重要的发展基础。近年来,南宁市三大国家级开发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自治区、南宁市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部署,多举措优化和完善营商环境,激发了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南宁高新区:
打通“最后一公里”为企业排忧解难
“要感谢政府的贴心服务,为我们解了燃眉之急。” 近日,和正顺兴公司李林茂经理激动地告诉记者,一直困扰企业的原材料采购问题在南宁高新区与南宁海关、邕州海关多部门联动下及时得到了解决。
和正顺兴公司是深圳市御金坊珠宝有限公司在南宁综合保税区注册成立的全资子公司,主要从事黄金、铂金等珠宝首饰的研发、加工和销售业务,是首批进驻综保区的加工贸易企业之一。目前,该公司已具备生产条件,但由于原材料黄金货品体积小、易携带、价值高的特点,航运公司因不能提供独立空间和无法保证货运物品安全,无法接受舱单委托,无法按常规方式申报通关,影响了企业原材料采购及按计划投产。了解情况后,高新区与南宁海关、邕州海关多部门联动,联合上门服务。海关部门经研究后决定突破常规,采用无仓单申报方式为企业办理通关手续,解了企业燃眉之急。
这只是南宁高新区通过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提供“管家式”服务,打通“最后一公里”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南宁高新区以“放管服”改革为重点,全面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据悉,南宁高新区是国家工商总局确定的全国31个“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工作重点关注单位之一,也是自治区政府确定的两个重点试点园区之一。这项改革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好市场主体“办照容易办证难”“准入不准营”等问题,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营造便利化营商环境。试点工作开展一个多月来,高新区已办结143户市场主体申请,实现“准入即准营”。
此外,高新区积极推行工商登记便利化,实行当场办结制、容缺后补制,最大限度简化程序。同时,加强规范事中事后监管,切实为市场主体在高新区营商经商创造公平竞争的秩序和环境。
南宁经开区:
打出优化营商环境“组合拳”
4月25日,《南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出台,《方案》要求进一步优化企业投资环境、政务环境、经营环境、基础设施及公共设施环境、法治环境、社会环境,加快建设面向东盟的改革开放新高地,力争通过2年左右时间,使经开区营商环境和竞争力指标达到国内经济发达开发区水平。
这是南宁经开区不断加大改革力度、切实优化营商环境打出的“组合拳”。
近年来,南宁经开区一手抓基础设施等投资硬环境建设,一手抓政策、政务等投资软环境建设,努力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建立了一对一的对口联系服务企业制度,即按照“一个企业、一名管委会领导、一个责任部门”的模式,定点联系服务辖区企业,对企业提出的困难和问题,逐一研究、限时解决、及时反馈,全程跟踪,定期回访。
成立了广西首家、全国第三家行政审批局,实现了“审批不出区”“办事不出区”“一个部门管审批”,企业“六证合一、一照一码”办理只需3个工作日,工业项目审批时限最快25个工作日,达到全国领先水平。同时,成立了广西首家由政府主导的商务秘书公司——南宁市经开商务秘书有限公司,无偿为入园企业提供优质、高效、专业的“一条龙”手续办理服务,并且不断拓宽服务业务,持续提升服务企业质量,推动“妈妈式”服务向“专家+妈妈式”服务升级,为企业提供更加优质、全面、高效的深度服务。
此外,南宁经开区加大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力度,园区水、电、路、燃气、通讯、市政等设施成熟完备,学校、医院、金融、商业和文化配套服务齐全,拥有立体化、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体系和便捷、高效的物流服务体系,营商环境得到了广大客商的认可和青睐。
广西—东盟经开区:
健全重商亲商安商机制
近两年,广西—东盟经开区先后引进60余个项目;标准厂房租赁面积新增19万平方米,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开发区出台了《聘请招商顾问办法(试行)》《鼓励企业租赁或购买标准厂房(或闲置厂房)的若干措施》《企业投资项目“容缺后补”制度(试行)》等政策,在促进园区企业发展的同时,也提升了开发区营商环境的软实力。
近年来,广西—东盟经开区主动服务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健全重商、亲商、安商的工作机制,将各类市场主体服务好、培育好,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以广西南宁科天水性科技产业园、南宁教育园区(西片区)等重大项目为重点,广西—东盟经开区切实推行党政领导包点推进项目制度,强化合力攻坚,集中力量做好要素保障,加快了签约项目开工建设、续建项目竣工投产的速度,促进了投资的持续增长。
以推动产业聚集为方向,广西—东盟经开区在做好现有的食品加工、生物医药、机械制造产业招商的同时,突出抓好新业态、新产业的招商。进一步研究园区本级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注重借鉴发达地区的做法,充分发挥现有招商顾问的作用,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抓大、引强、不放小”,推动项目签约入园,为园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此外,广西—东盟经开区不断提高服务精准度,通过集中开展“走基层、访企业、进项目”大行动,组织机关党员干部深入一线,切实有效地解决了群众急盼解决的问题、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项目急要解决的问题。(杨静 阮晓莹 胡光磊 常丽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