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贵州 » 正文

全球报道:贵州“山水名片”越印越精致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6-05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原标题:贵州“山水名片”越印越精致365天,天天都是生态日。近年来,贵州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实

原标题:贵州“山水名片”越印越精致

365天,天天都是生态日。近年来,贵州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实现生态美、百姓富。2017年,贵州全力实施十大污染源治理、十大行业治污减排和十大生态修复工程,完成营造林2882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5.3%,出境断面水质优良率100%,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县城以上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97%。贵州的山水名片越来越精致、百姓日子越来越美。

念好“山”字经 种出摇钱树

曾经的贵州,是“好山好水好地方”,但也是“好穷好苦好难熬”。之所以如此,和当地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贵州,偏居西南内陆一隅,喀斯特地貌,境内沟谷纵横、土地零碎,八山一水一分田,很多地方“种一坡、收一箩”,传统种植投入大,流失水土收成还少,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

念好“山”字经,种出摇钱树,靠的是对“种什么”的精选和对“怎么种”的钻研,贵州立足资源禀赋,改变单纯口粮种植,因势发展特色果蔬、中药材、茶叶等山地高效农业,原本的穷山恶水,种成了金山银山。以贵州湄潭一县为例,茶叶作为该县的支柱产业,成了农民的“提款机”。目前贵州茶园面积已达700多万亩,全国领先,贵州全省粮经作物种植比调整为38∶62。

贵州山的价值远不止此,不仅能拿来种,还能“看”出一个井喷的产业。从湄潭一路往北到黔川交界的赤水市,这里山水资源得天独厚,丹霞地貌让百万亩竹林成海、瀑布成群、桫椤成林,森林覆盖率达80.87%。2014年“十一”黄金周,旅游出现爆发式“井喷”。2017年,全市游客接待1634万人次,接待能力大提升的赤水轻松收获“生态红利”。

重点打造100个风景区

“旧说天下山,半在黔中青。又闻天下泉,半落黔中鸣。”从养在深闺人未识到盛装亭亭玉立,通过发展山地旅游,贵州重点打造100个风景区,山山水水焕然一新;同时,实现县县通高速、市州有机场、高铁联四方,山中美景不再难通达,变得人人可赏。2017年,贵州全省接待游客7.44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7116.81亿元,同比增长均在41.6%以上。山在转,水在流,“看山看水”成了贵州发展的新动力。

依托绿水青山的生态优势,贵州一头扎进“蓝海”,选择大数据发展战略,力图弯道取直走出新路。发展大数据,生态好有什么用?中国电信云计算公司主管宋通波打了个比方,1万台服务器,放在北京一年电力运营成本1个亿,而在贵安新区只需4000万元。2017年一年,公司机房开空调才20多天。“贵州年平均气温24摄氏度,空气清新,地质稳定,这些都是建数据中心的优势。”中国电信投入70亿元在贵州打造南方绿色数据中心,服务器数量达80万台。

绿水青山换来“数据金山”

2016年,贵州获批建设全国首个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同年获授中国南方数据中心示范基地,贵州以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大通信运营商和富士康、华为贵安新区数据中心基地为核心,汇聚一批国际级、国家级、行业级数据中心,汇聚海量的“数据金山”,高通、微软等一批世界级企业山里淘金。2017年,全省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软件业务收入年均分别增长57.7%、35.9%。大数据成为世界认识贵州的新名片。与山水相融,大数据撑起贵州绿色经济一片新天地。

有风自南,翼彼新苗。贵州正撕下贫困落后的标签,依托绿色家底,迈入生态文明新时代。大生态引领大农业、大旅游、大数据,经济社会发展冲出“洼地”、步入“平地”,某些领域攀上“高地”。如今的贵州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人更富,人与自然越来越和谐。

原刊于《 人民日报 》( 2018年06月05日 16 版)

(责编:王培(实习)、陈康清)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