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四川 » 正文

全球报道:四川造“地壳一号”创纪录 一口通向恐龙时代的井打通了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6-06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原标题:四川造“地壳一号”创纪录 一口通向恐龙时代的井打通了2012宏华集团有限公司和吉林大学开始研发“地壳一号”。201310月1
原标题:四川造“地壳一号”创纪录 一口通向恐龙时代的井打通了

2012

宏华集团有限公司和吉林大学开始研发“地壳一号”。

2013

10月15日

“地壳一号”被分拆成零件,由50辆大型拖车装载,从广汉市启运。

2014

4月13日零点

“地壳一号”万米钻机在松科二井现场开钻。

2018

5月26日

科学家宣布“地壳一号”取得重大突破,完成钻井深7018米纪录。

继“神舟”上天、“蛟龙”下海后,中国科学家在地球深部的探索又迎来历史性突破。

5月26日,由航天科工下属宏华公司和吉林大学共同研发的“地壳一号”万米钻机正式宣布完成“首秀”:完成钻井深7018米,创造了亚洲国家大陆科学钻井新纪录,标志着我国成为继俄罗斯和德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拥有实施万米大陆钻探计划专用装备和相关技术的国家。

鲜为人知的是,该钻机的产地就在四川广汉。6月2日,来自宏华公司消息,宏华公司再次与吉林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科探能力可达15000米的“地壳二号”钻机上进一步合作。

创造纪录 全球首个钻穿白垩纪地层

“这是全球首个钻穿白垩纪地层的陆相科学钻井。”来自宏华公司消息, 这个由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ICDP)支持的、由中国自然资源部主导、以中国地质调查局为主承担的松辽盆地大陆深部科学钻探工程——松科二井于2014年4月13日零点开钻,目标是打穿松辽盆地白垩系,探索松辽盆地深部能源潜力,建立松辽盆地深部地层结构,寻求白垩纪气候变化地质证据,研发深部探测技术。

自2014年开钻以来,经过4年多的不懈努力,钻机累计钻进进尺9843.67米,最高日进尺达265米,最快机械钻速每小时达28.8米,分别创造了最高日进尺和最快钻速的国内纪录。

在地质构造复杂地区,堆积着不同年代的地层,就如同“时间隧道”,记录着当时气候变化的信息。“地壳一号”首次“练手”的深度,正好覆盖从6500万年到1.5亿年前的白垩纪地层。

松科二井工程使用的是宏华公司制造的中国首台万米大陆科学钻探专用钻机“地壳一号”,并由宏华油服HH024井队实施钻井作业。

为什么是白垩纪

松科二井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成善指出,“因为这一时期是离我们最近的温室气候时期,也是高二氧化碳、高海平面和高温的‘三高’时期。搞清楚白垩纪,对于研究未来地球演化——可能会进入这种‘三高’时期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广汉出生 拥有22项专利技术

成都商报记者了解到,该钻机的产地正是在四川广汉。

2009年,“地壳一号”由宏华公司和吉林大学共同进行研发,它体重1000吨,身高约20层楼高。“地壳一号”产品获得专利技术22项,其中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16项。

2014年10月15日,“地壳一号”钻机被分拆成零件,从广汉市启运。为了运送它,制造方宏华公司请来长度逾10米的50辆大型拖挂车,跋涉3500公里后抵达黑龙江省大庆油田。

据了解,“地壳一号”的“高转速大扭矩液压顶驱系统”是国产紧凑、高经济性的液压顶驱首次运用到超深井钻井作业中,为钻井装备的发展做出有益的探索;其“自动化机具处理系统”成功实现自动化、智能化集成,节省操作人员1/3以上,综合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该钻机还集成了宏华公司特有的机电融合及高寒钻机保温技术,使钻机在恶劣的风沙、高寒环境(-45℃)下也能正常钻井作业,保障钻机在松科二井最低温度零下37度的环境下一次累计工作1163天,确保了完钻进程。

来自宏华公司的一组数据显示,“地壳一号”产品大量就近采用国产零部件,在超深井领域实现了70%-90%设备国产化,带动了四川省内石油装备产业提升。

钻地不止 15000米“地壳二号正研发

人类的征途不仅仅是星辰和大海,还有探索通向地球深处的隧道,更加贴近地聆听地球的“心跳”。通俗地说,通过松科二井这一“时间隧道”,中国地质科学家基本还原了白垩纪的场景。此外,7018米的松科二井还揭示了松辽盆地形成的原因、过程和结果,为支撑大庆油田未来50年发展,保证我国能源安全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

6月2日,宏华公司再次与吉林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下一步,科学家们将继续研发15000米国产超深钻探装备系列。“在全球都没有能达到15000米这个深度的,它对我们后续的基础材料的研究,对研究地球及其成因、资源的开采都能起一个重要的作用。”四川宏华石油设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吕兰表示。

成都商报记者 王明平

(责编:袁菡苓、高红霞)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