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广西 » 正文

全球报道:广西三江传统农业技术革新助力扶贫攻坚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6-07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原标题:广西三江传统农业技术革新助力扶贫攻坚油锯轰鸣中,一棵棵老茶树应声倒下;油钻猛刨后,一个个树坑瞬时挖好,干群们挥臂

原标题:广西三江传统农业技术革新助力扶贫攻坚

油锯轰鸣中,一棵棵老茶树应声倒下;油钻猛刨后,一个个树坑瞬时挖好,干群们挥臂扬锄,将一株株新品种油茶苗栽入坑中。在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同乐苗族乡归东村光里屯,油茶品改专业服务队正在油茶地里高效作业,34岁的村民石兴荣脸上乐开了花。

扶贫攻坚以来,广西三江积极通过技术革新向传统农业注入新动能,该县的油茶、高山鱼稻共生等传统产业通过技术革新实现大幅增产增收,给扶贫攻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政府补贴油茶品种除旧换新

“我家有2亩老油茶林,已有60多年树龄,产量很低,每亩年产油量不足10斤,连自用都不够,并且年年要铲山捡茶籽,费时费力又无效益,早年就想把它砍了再种别的,但我长年在外打工,家中父母年迈无法做,一直拖到现在。”石兴荣说,今年政府号召砍老种新,每亩补贴2750元,村里还成立专业服务队,帮助砍掉老树、打坎挖坑、种上新苗,自己不用从口袋掏一分钱,种苗、肥料和买茶油的钱都不用操心,就可得到一片标准化高效油茶基地,这样的好事以前想都不敢想!

他还在地头掰起手指算了一笔明细账:“新品种油茶4年后挂果,8年后丰产,百年受益,又不用铲山捡茶籽,只需按期施好肥,一次性就可直接摘光茶桃,丰产时每亩最高可产油100斤以上,2亩产值就有1万元,除了留足自用的茶油外,每年的茶油纯收入至少有5000元以上。”

“3月中旬,柳州市委书记郑俊康曾到我的油茶地跟我同备耕、同劳动,让我更加坚定了对油茶品种的除旧换新。”归东村63岁的贫困户李付松乐说,除了政府支持,现在还有专业服务队上门服务,油锯、油钻齐上阵,非常高效。今年,他家的5亩老油茶林全部“砍老种新”,目前已完成种植。

油茶树“砍老种新”催生的专业服务队,也给青壮年贫困劳动力找到了在家门口就有活干的机会。归东村专业服务队队员龙金元说:“我们服务队共15人分为三组,每组5人,备有三台油锯和两台油钻,全机械化连砍连挖连种,5人一天起码可完成2亩,至少比传统备耕方法快上3倍,既轻松又高效,按政府发放的油茶品改劳务补贴每亩700元计算,在家门口就业每天也能轻松挣上200多元,目前村里还有不少订单,手机都差不多变热线电话了!”

同乐苗族乡党委书记龙善介绍:“我们成立油茶品改专业服务队,由党员干部带头,由不便外出务工的青壮年贫困劳力自由组队,由村集体或后盾单位提供适用于山地作业的轻型小农机,主要服务于村里有意向油茶品改的老弱病残或缺劳力的农户,从政府补贴中按种植面积支付队员劳务工资,农户不需自己出钱,种完后交由农户管护受益。”他表示,如此一来,一方面解决了弱势群体的实际困难,一方面为贫困户提供了居家就业的好门路,同时又能确保油茶品改目标任务稳步推进。

据悉,去冬今春,为抢季节、抓进度、提效率,三江县各乡镇创新组建油茶品改专业服务队,借助新型小农机,帮助老弱病残及缺劳力的农户加快实施油茶品改“春风行动”,使侗乡百姓早日脱贫致富。截至今年4月底,该县已完成油茶品改备耕及种植面积6万余亩。

鱼稻共生养殖升级换代

打木桩、装模板、铲田泥、筑田基……5月6日,三江县八江镇组织政府机关党员和驻村工作队员到八江村稻田里开展“助推鱼坑建设”主题党日活动,数十名党员干部撸起袖子,卷起裤脚,跳入泥田,与村民一道挥锄弄铲,开挖鱼坑。

时下正值“晒江鱼花”的繁育季节,在三江侗乡稻田养鱼发源地良口乡晒江村,村民欧成刚介绍,晒江村80%以上的村民都掌握一整套育苗、饲养和销售稻田鲤鱼等传统技术。“传统养鱼都建有鱼坑,但鱼坑偏小,稍有狂风暴雨就担惊受怕,生怕饲养几十年的母鱼被山洪冲走。此外,种稻须打虫、晒田、收割,要不断地将鱼转移,稍有不慎鱼儿就会遭殃,给农户增加不少麻烦,鱼坑革新建设刻不容缓!”

今年下达和分派指标时,该村仅分到100个鱼坑建设指标,村民不知如何分配,便采取抓阄方式选定农户,该县水产畜牧兽医局领导下乡调研时了解此情况后,当即给该村追加了400个鱼坑建设指标,极大地激发和鼓舞了村民的革新干劲。

良口乡和里村村民杨卫德每天都要到示范基地看、喂自己的鱼,如今和里村稻鱼示范基地已基本完成鱼坑建设、灌溉水渠及春插任务,蓄水充盈的连片稻田如同一面面镜子蜿蜒铺开,美不胜收。他算了一笔明细账:“以前不做鱼坑,只能养鲤鱼,无法养草鱼,每年亩产稻鱼不足30斤,仅够自己食用,基本没啥收入。如今建好鱼坑后,可常年有鱼,亩产量可达60余斤,我去年管理得好,亩产量达到了102斤,除了留够自己食用外,每亩折价还可有2000元左右的收入。”

“以往我们要求农户统一硬化建设鱼坑,这样虽然可以一劳永逸,但不少农户由于缺劳力或者稻田远不便运送砂石水泥等材料而迟迟不动手改造,严重影响了项目推进速度,今年我们改变做法,鼓励群众就地取材,打木桩、用木板或竹子围框,然后往框内填泥围成鱼坑。这样一方面减少了施工难度,保持了稻田原生态,加快了建设进程;另一方面还方便农户在田埂上搭棚种上果蔬,为鱼儿搭建‘避暑山庄’,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立体生态综合种养模式。”该县水产畜牧兽医局副局长莫善康说。

莫善康介绍,该县还微调了鱼坑建设奖补标准:规定每户达到一个鱼坑,鱼坑面积10㎡以上,硬化的每个补助1000元;不硬化只用木板围挡的每个补助800元。对新建设有标准鱼坑的,每坑一次性补助鱼苗200尾。养螺示范点,每亩一次性补助螺种50公斤。

在宣传发动和技术培训方面,该县多措并举,自制图文并茂的鱼坑建设技术标准和表格式的项目补助标准,通过微信、电视、发放资料及下乡开办培训班、现场会等办法,推行网格化管理模式,由各村工作队及帮扶联系人宣传政策和摸底调查,使百姓家喻户晓,做到心中有数、心中有底。针对缺劳力的农户,则充分发挥村产业发展服务队作用,由服务队统一聘请勾机施工、统一采购建设物资、统一鱼坑建设标准,确保鱼坑建设目标任务稳妥推进。

“我们就是要以主题党日活动为契机,引领带动全镇干部群众通过‘大干30天,建设鱼坑600个’的突击月行动,确保完成全镇全年的鱼坑建设任务,为群众开辟脱贫增收新富路!”八江镇副镇长石广民介绍,为进一步做大做强三江稻田综合种养产业,促进鱼粮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该县新出台了《三江县2018—2020年推广稻田综合种养项目工作实施方案》,确定了近三年全县计划推广“优质稻+再生稻+鱼+螺”稻田综合种养项目的时间表和任务单:2018年1.8万亩,2019年3万亩,2020年5万亩。其中每年建设标准化示范基地4500亩以上,力争实现头季稻平均亩产500公斤以上,再生稻平均亩产200公斤以上,鲜鱼平均亩产35公斤以上。

据统计,截至6月1日,三江全县完成鱼坑建设12241个,发放罗非鱼苗77万尾,发放三江稻田鲤鱼苗20万尾,发放田螺75090斤。

据悉,三江计划用3年时间,推进三江稻田综合种养标准化、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着力打造“中国?三江高山鱼稻”和“中国?三江高山稻鱼”绿色生态品牌,使之成为侗乡现代特色农业主导产业,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供产业支撑。

帮扶干部分片包干助推脱贫

在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工作中,三江县创新实施领导干部分片包干帮扶模式,助推脱贫攻坚帮扶到位。

柳州市委常委、三江县委书记袁东升介绍,三江按照“出门一把抓、回来再分家”的抱团服务模式实行包村责任制,驻村工作队员与包村乡镇干部合力驻村开展精准脱贫攻坚、农村经济发展、民生事业、乡村建设、社会安全稳定、基层组织建设等各项工作,做到时刻了解村情民情,全覆盖倾听民众心声,达到“入村屯、访民情、排民忧、解民难”目的。目前,三江全县共有1442名党员干部分别在169个行政村开展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工作,宣传活动达20000余人次。

三江大力实施分片包干准到位,细化措施明责任。包村工作组按照“村干就近、组干附近、群众相近”的就近原则,把行政村细化分成若干片区,实行由驻村工作队员为组长,乡干、村干、组干为成员的工作小组的“分片包干”责任制。深入片区包干贫困户开展帮扶工作,鼓励贫困户发展油茶品改、种稻养鱼等特色产业,劝导辍学儿童返校学习,并做好跟踪、落实、反馈工作,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

同时,三江还健全机制双引擎,奖惩分明管和用。三江县委制定出台《三江县乡镇干部包村责任制实施方案》,以长效管用为目标,明确包村工作小组考核机制、激励机制、评议机制和监督机制,加强对包村工作实地走访督查。(完)

(责编:周雨乐、陈露露)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