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创新求变 徐州马庄村全面推进乡村文化发展
贾汪,真旺;马庄,很红。
最近,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团涌向潘安湖畔的马庄。在这里,人们既看到煤村蝶变的新气象,更感受农民在乡村文明建设中活出的精气神。三十多年文化坚守,马庄在一次次解放思想中,坚定地树起乡村文化振兴的大旗,实现两个文明的比翼齐飞。
真抓实干,坚守文化立村
5日下午,记者来到马庄,还没走进村委会大院,就听见文化礼堂内锣鼓喧天。平时,村里的演出不断,最近,农民乐团又策划了新活动:下个月,将到多地农村交流演出,主题初定为“幸福马庄人,放眼40年”。
音乐响起来,扇子舞起来。30岁的乐团圆号手梁园和几位姐妹,正在排练舞蹈新节目《水韵潘安》,“潘安湖这么美,我们要尽情跳出来”。作为土生土长的马庄人,梁园从小就跟着母亲参加民俗表演,多才多艺。她期待乐团通过歌舞、说唱、演奏等多种艺术形式,把马庄的发展成就展现给全国观众。
文化礼堂外,来自徐州市的体育指导员正进行“八段锦”培训。十多名村民排成两排,学得格外认真。忙完家里两亩地麦收的活,年过五旬的村民刘英加入进来。“前段时间刚学完太极拳,练练舒服,身体要保养好。”从零基础练起,刘英的一招一式学得有模有样。她笑着说,村里文体活动丰富,大家根本闲不住。
“以文惠民,以文育人,以文兴村”,马庄尝到乡村文明建设带来的甜头。有人说,马庄有三宝:乐团、香包、婆媳好。而这背后,正是马庄对文化立村的坚守。在马庄,农民乐团吹了30年,周末舞会跳了25年,元宵灯会办了32届。不少人感慨:培植乡村文明,马庄长期真抓实干,成功并非偶然。
“走进新时代,我们改革的脚步不能停,发展的道路不能偏,文化的根基不能断。”近半年来,马庄村党委书记孟国栋在深入思考:马庄将如何深扎文化之根,在新征程上“再出发”。
创新求变,富脑袋也富口袋
马庄的实践表明,抓文化建设,既能富脑袋,也能富口袋。全新的规划中,一个主打文旅产业的新马庄,将把“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的辩证法演绎得更加生动。
马庄清泉、马庄折扇、香包礼盒……马庄人拿出的一件件新品,都让人眼前一亮。走在村里,记者看到,一系列大项目也在火热推进中:香包文化大院将完成主体工程,带动上千人就业;建设中的文化创意综合体,将成为文创产品展销的新平台;婚礼小镇人气火爆,已成为一张全新名片。正在贾汪区委宣传部挂职的宝鸡市太白县干部王亚云赞叹,马庄人的思路很开阔,创新的意识很强。
“这些年发展靠啥,靠的是不断解放思想和创新求变。”马庄村老支书孟庆喜干了30年,见证了村子的变迁。他说,当年建乐团,农民吹起西洋乐,马庄独树一帜;煤矿效益好时,同步发展地面接续产业,马庄意识超前;煤矿关闭,乐团发展遇到困难,果断走市场化道路,马庄应变迅速。在一个个重要节点,马庄不断跨越,走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发展道路。
如今,聚焦高质量发展,马庄把文旅产业作为突破口,向发展绿色经济深度转型。在村里的香包工作坊,乐团编导夏桂美忙里偷闲缝香包,每天能挣七八十块钱。数百名村民加入进来,靠着香包鼓起口袋。随着一个个文创项目的建成,再结合农家乐和文艺表演,乡亲们的收入增长点会更多。
在孟国栋看来,文化熏陶下的马庄,更好凝聚起干事创业的激情。因为有国内大型地产集团要开发建设,村里正进行部分拆迁,大家积极配合,只用不到一个月,就拆完了120多户。贾汪区来村里督查拆迁工作的干部彭斌在微信中写道:芒种之际,完美收官,笑待乐土翻新篇。
讲好马庄故事,弘扬先进文化
上月中旬,贾汪向5个镇、社区和文化馆的艺术团授予“新时代新思想宣传队”队旗。而在今年初,耿集乡贤艺术团和紫庄农民文工团分别成为马庄农民乐团的一分团、二分团。贾汪区委书记曹志说,在马庄的带头引领下,乡村文明建设要由“一花独放”,变成“春色满园”。
贾汪区制定推广马庄经验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方案,包括全面提升农民素质、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深入推进移风易俗、深化文明创建活动、培育文明生活方式等五方面内容。今年底前,贾汪各镇(街道)均将成立马庄农民乐团分团;到2020年,每个镇(街道)、村(社区)至少组建一支文艺团队;推广马庄“家庭档案”制度,建立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
当好领头羊,马庄不断做好表率,汇聚更多资源。在村里新改建的乡贤工作室,退休后担任乡贤会长的孟庆喜表示,他将带着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继续为乡村发展发挥余热:“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愁,让村干部腾出更多精力抓‘大事’。”
孟国栋同样筹划好了,除了日常的新时代新思想宣讲和参观讲解外,村里还与高校合作,打造网上讲堂。他说,要让更多人听到“马庄故事”,在更大范围内弘扬主流先进文化。(王 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