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上午,一场以“多彩非遗,美好生活”为主题的“丝路记忆”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主场活动在美丽的敦煌开幕。在当天的开幕式上,敦煌舞、唢呐艺术、藏族民间弹唱、京剧等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轮番上演,集中展示了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表演现场高潮迭起,观众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而在展览区内,则人头攒动,当地群众和游客在琳琅满目的非遗展品中流连忘返。
据了解,此次活动是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甘肃省主场活动之一,这场活动是由省文化厅主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酒泉市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局、敦煌市人民政府共同承办,共汇集全省63个国家级、省级非物质传统工艺项目参展,有24个非遗表演项目集中展示展演,旨在进一步挖掘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具有发展潜力,具备生产性保护示范作用的项目。
主场活动共吸引了来自全省各市州的非遗传承人、专家学者和表演人员1000余人,展演活动从6月9日持续到18日。这次主场活动主要内容包括非遗传统工艺项目展览、传统戏曲(音乐)类项目会演。全省参加展览的非遗传统工艺项目,将按照项目的展位在敦煌小镇进行集中展出,敦煌小镇为宣传展示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项目,专门打造以展览、宣传、销售为一体的“敦煌小镇特色非遗体验馆”,体验馆为各市州划定固定区域和摊位,旨在将全省非遗项目集中展示并推广,且为每个市州开设一处对外宣传和交流的窗口;与去年“丝路记忆”活动相似的是,今年最吸引人眼球的仍然是传统戏曲(音乐)类项目会演。今年这项活动内容自6月9日开始,按照时间和项目展演安排,每天拟将2—3个项目保护单位的展演节目融为一场进行集中展演,时长约90—120分钟。每个项目保护单位将在敦煌进行为期1—3场的展演,除在敦煌小镇的主场展演以外,还安排进敦煌社区、学校、军营等分场进行展演,以普通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向广大市民、中外游客宣传展示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成果。
甘肃作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孕育出敦煌文化、黄河文化、仰韶文化、齐家文化、大地湾文化、马家窑文化、伏羲文化等众多风格迥异、独一无二的文化形式,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独特的优势。甘肃是丝路绵延最长的地区之一。在甘肃文明的历史河床上,丝路文化飞珠溅玉,作为最具民族性和地域性的文化遗产,更因其与人民大众的血脉相连而闪烁着瑰丽的光辉。甘肃也被誉为古丝绸之路的锁钥之地和黄金路段,历史悠久,积淀着底蕴丰厚、异彩纷呈的文化遗产。这其中,作为文化遗产活态部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留着我们祖祖辈辈的历史记忆,凝结着先民们的情感和智慧,彰显出甘肃特有的文化个性和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