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江技术人员在田间地头传授技术。 左禹华 摄
“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就必须培养一支能征善战的农村实用技术人才队伍,当好产业结构调整的‘保姆’。”沿河自治县副县长崔永龙说,该县大力推动农业实用技术强产业、提升农技干部服务真本领、外引专家团队攻关键技术难点,建强农技队伍,开展技术服务,为群众增产增收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加快沿河脱贫攻坚步伐。
实用农技强产业
“要注意栽种距离,每株0.5米间距为宜,茎与塑料膜保持5厘米距离,浇好蒙头水。”5月13日,在沿河自治县夹石镇踩经村辣椒种植地里,该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干部认真指导着村民挖坑、整地、定植、盖膜,不时蹲下身子,用手比划着辣椒的间距。
随着农忙时节的到来,该县各地田间地头热闹起来。各级各部门围绕服务现代农业发展和满足农村劳动力的需求,改变以前集中到县、镇培训的单一方式,把农业技术送到田间地头去。
5月13日,中界镇邀请农业专家,在心齐村村民田贵松的1.5亩责任田里进行了水稻机植播栽培示范。田贵松高兴地说:“往年栽插秧要4个人1天才能完成,插秧机只要个把小时就搞好了,劳动强度不大,还省去了育秧环节。”
在决战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该县组建11支“三农下乡”专家服务团分批分组深入田间地头提供技术服务,选派50名农技专家到深度贫困村对口帮扶,按照农业生产不同季节,广泛开展产前、产中、产后“三位一体”技术服务。通过这些人员的“链条式”技术传递,全县农户基本掌握了两门以上适用技术,为规模发展产业筑牢了基础。
“乡村夜话”增本领
“今天晚上开会的主题,就是交流讨论魔芋、银杏树等栽培技术。”近日,思渠镇红岩村支书夏明定在“乡村夜话会”上,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农忙时节,红岩村党员干部利用晚上到各小组开展“乡村夜话会”之机,跟踪指导魔芋、银杏树、空心李等产业栽培管理技术。
“‘乡村夜话’这种接地气的交流方式成了党员干部进农家问实情、解生产技术难题、密切干群关系的好机会。”该村“第一书记”赵金海说。
为加强农技干部的农技水平,该县邀请省市农技专家为农技干部、致富带头人等提供技术指导。对口帮扶沿河的张家港市也分批分组选派130余名农业、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专家到沿河指导培训。
针对贫困村群众在农业生产技能上的局限性,该县采取“走出去”的方式,选派230余名贫困村党员干部及致富带头人到江苏张家港、山东寿光等地培训。
“跟他们比起来,我们普遍缺乏专业技能。”赴张家港市参加贫困村致富带头人培训班学习的中界镇高峰村种植大户罗江谈到外出学习的感悟时说道。
罗江介绍,他目前已发展野生百合100余亩,带动10余户群众种植百合10多亩。他表示将运用在张家港市学到的经营管理技术,继续扩大百合种植规模,带动更多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近年来,该县通过“分级式”“分批次”为农技干部集中“充电”3000余次,培育“土专家”“田秀才”、致富带头人2500余人,有效解决农业生产技术问题7000余条。
团队攻关产业链
“使用这个积水盘有四个好处:一是积水灌溉,二是有效抑制杂草生长……”前不久,在沿河联桥村空心李基地,一群村民紧紧围在一起,观看贵州大学农学院副院长程剑平演示积水盘使用技巧,村民都说技术简单,好懂易学。
今年,贵州大学专家团队牵手贵州识礼农养科技公司,帮助沿河攻关技术,拟三年内在沿河发展以沙子空心李为主的经果林产业10万亩,做全产业链。
随着沙子空心李产业的迅速壮大,仅凭鲜果销售,可能导致空心李销售难、价格低,果农受损。
近年,在铜仁学院的攻关下,沿河破解了空心李果脯深加工技术难题。贵州蛮王酒业等企业空心李酿酒技术得以突破,延伸了空心李产业链,提升了附加值。
为有效掌握空心李、铁皮石斛、茶等产业关键节点技术,带动一方群众致富,近年来,该县依托省内外茶学界、农学界等领域的专家团队和技术力量,大力攻关贮存加工等关键技术难点。
“通过专家团队技术示范引领,打破了现有技术瓶颈,推动沿河特色产业健康发展。”该县扶贫办主任刘洪友说,沿河将继续围绕生态茶、中药材、畜牧业、蔬果、旅游五大主导产业,不断创新技术服务模式和思路,着力增强农技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全县农技人员舒经活血壮筋骨,夯实农业增效和群众增收之路。(张著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