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学生被关小黑屋“采集语音”不给饭吃:背后是否存在商业利益?
连日来,有多名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的学生家长向法制晚报爆料,称他们的孩子被学校安排到一处偏僻的民房里,并被关在一个个由纸板制作的小黑屋里背诵单词等内容,期间不给食物,只能给点水喝。6月12日,有网友发布视频,视频中多名愤怒的家长来到了一处民房内,房间楼上楼下有多个用纸板制作的小型隔断,这些隔断上都贴有加盖当地政府印章的封条。在另外一段视频中,多名学生家长聚集在九阡红星小学院内,一名穿着白色衣服的干部在向家长讲话,“你们不要把拍摄的照片和视频随意发到网络上。”
学生正处于体身发育的关键年龄,不给吃饭,只给水喝,这严重影响学生的身体发育,而且,在这样的小黑屋里,本身也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不良影响,因而,对于学校这样的无厘头安排,实在是找不出一点可以肯定的地方,只会让人感觉到,这些学生在学校已经成了某种学校想要的实验品。
从新闻报道中可以看出,学校将之解释为“隔音棚进行语音采集”,但这种解释依然不能让人理解。因为学生在学校的任务就是学习,而语音采集这样的事,并不是学生必须要参与的事,如果学校提前告知学生和家长实际情况,并讲明语音采集过程中不能吃饭只能喝水,那么在知情的前提下,家长兴许会在自愿选择的情况下让自己的孩子参与其中。
但学校并没有给出这样的提前告知,而这种自作主张地减免学生饭食,本身也违反了学校关于保障午餐及午休息时间的规定。显然,学校这样的暗箱操作,是对学生及家长知情权的蔑视,学校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这种随性,其实就是学校的任性,而这种任性本身更是对学生及家长的极度不尊重。
而另一个必须要质疑的问题是,学生学习单词本身与语音采集并无关联,换言之,学习单词的效果,并不与语音采集产生必然因果关系,但学校搞这种“隔音棚进行语音采集”其目的何在?显然,这是一个必须要回答清楚的问题。
在一些校外的学习机构,他们为了显示自己的教学效果,而经常在大屏幕上播放一些学生学习过程的效果片,以及学生们单词发音的效果录音,为的是让更多的家长对他们产生信任感,从而吸引更多的学生花钱到机构学习,然而,这其实就是一种带有营利目的广告。
而对于这所学校所说的“隔音棚进行语音采集”,其到底是不是与商业机构合作用于商业目的的广告,这本身就是一个需要查明的大问题。因为这等于是让学生在不知情的前提下,充当了商业运作的免费资源,甚至还是一种非法使用童工的违法行为,其背后到底是否存在着与社会商业机构的利益链条,必须要查到水落石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