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责任中国 » 正文

全球报道:“世界杯时间”,以独特方式展现中国元素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6-15  来源:人民日报
核心提示:2018俄罗斯“世界杯”带火浙江义乌体育用品。图为6月13日,两名俄罗斯客商在义乌国际商贸城采购球迷用品。核心阅读尽管中国国家

2018俄罗斯“世界杯”带火浙江义乌体育用品。图为6月13日,两名俄罗斯客商在义乌国际商贸城采购球迷用品。

核心阅读

尽管中国国家足球队无缘亮相,但在进入“世界杯时间”的俄罗斯,中国元素无处不在。四家中国品牌占据顶级和二级赞助商的1/3,加上赞助球队及球星的企业,以及来自中国的吉祥物、纪念币、小龙虾等,几乎涵盖世界杯期间的吃喝玩乐;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从体育产品到体育产业,从中国球迷到中国护旗手,越来越多中国元素在世界杯领域展现,这都以独特的方式显示出中国与世界第一运动足球的亲密关系。

放飞梦想,中国护旗手现身开幕式

当地时间6月14日下午5时,修葺一新的莫斯科卢日尼基体育场,阳光下披着节日的盛装。开幕式上,护送国际足联会旗进入卢日尼基体育场的6名中国少年,吸引了世界目光。少年们来自中国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也成为首次出现在世界杯开幕式上的中国护旗手。

丹寨少年的出现,另有机缘。作为国际足联最高级别的合作伙伴企业,中国万达集团被授权负责本届世界杯64场球赛384名护旗手的全球招募。贵州丹寨是万达的扶贫县,万达特意把最受瞩目的开幕式上的护旗手名额,全部放在他们扶贫对象县,通过对全县4000多名青少年选拔,让这群热爱足球的山区少年走出大山,走近他们的“世界杯梦想”。

这6名少年中,有的一天不踢球就不舒服,有的将足球和武术有机结合,有的带着从小一起踢报纸球的弟弟的梦想,有的矢志传承家乡的传统文化……他们富有民族特色的服饰一在莫斯科亮相,就吸引众多当地居民和各国球迷的目光。“音乐少年”杨昌胜准备用芦笙吹响世界杯主题曲旋律。“双语少女”汪美伦自己制作的介绍贵州风光民俗的明信片,不一会就全都发给了外国小朋友。

在本届世界杯,中国球迷刷新的一项新纪录,既展现了中国普通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更成为世界杯重要的“市场保障”。根据国际足联最新统计数据,超过4万名中国球迷购买了俄罗斯世界杯的门票,位列俄罗斯之外的前十位球迷来源国之列——没有本国队伍参赛的情况下,还有如此多购票者,这不仅令国际足联满心欢迎,也让东道主俄罗斯笑逐颜开。

中国品牌占据顶级和二级赞助商的1/3

临近开幕,负责世界杯项目现场统筹的中国海信集团的王寅,每天穿梭在体育场、国际广播中心、球迷广场等地方,协调技术人员和相关部门,调试设备,希望以最清晰的画质在全球精彩亮相。

2017年,海信成为世界杯官方赞助商后,旋即承担起国际足联授予的专项开发赛事直播显示产品和技术的使命。世界杯历史上,这也是首家来自中国家电业的合作伙伴。此次世界杯上,他们提供的电视设备,也将出现在11座城市的12座体育场馆里。此次卢日尼基球场新闻发布厅电子大屏幕搭建工作,由海信负责。尽管忙得不可开交,但王寅说,这是作为中国企业人最自豪的时刻。

本届世界杯上,中国企业还以雄厚的整体实力,成功抢占了国际足联赞助商的“C位”。四家中国品牌占据顶级和二级赞助商的1/3,加上赞助球队及球星的企业,创下了历届中国赞助商数量之最,也打破了昔日美欧日企业对奥运会、世界杯等国际体育盛会的赞助席位大包大揽的局面。

不仅如此,还有更多企业在世界杯场馆的多个大型项目招标中,成功中标。12座比赛场馆中,包括卢日尼基体育场、圣彼得堡体育场等在内的8座主场馆,其所用的中央空调设备被来自中国的美的和格力两家民营企业承包;莫尔多瓦体育场与萨马拉体育场里,同样出现了由中国企业远大智能博林特生产的66台电梯产品。

中企瞄准体育赛事转播等产业上游

为了让各国球迷在世界杯之旅中有更好的网络体验,莫斯科积极在体育场馆、热门景点、机场火车站等区域创造5G网络环境。负责项目研究的斯科尔科沃管理学院负责人弗拉基米尔·科罗夫金表示,包括华为在内的中国企业,“在新标准开发中发挥积极作用”。

当全球亿万球迷通过转播,在电视上、网络、手机上,与世界杯赛事一起心潮起伏时,很少有人知道,球迷们所看到的那些比赛官方直播、回放的视频内容制作,其实也和中国大有关系。

拥有本次世界杯足球赛转播权的,是全球最大体育媒体制作及转播公司之一——盈方体育传媒集团(简称盈方)。此次世界杯前夕,盈方就已派出一支3000多人的团队来到俄罗斯,精心准备。不过,这家总部位于瑞士的体育传媒巨头,如今姓了“中”——2015年,中国万达斥巨资,联合并购了总部位于瑞士的盈方100%的股权,万达集团控股68.2%。

盈方拥有包括世界杯赛事在内的全球众多体育赛事转播权,握有不少体育产业上游的重要资源。万达在大手笔并购盈方后,曾公开表示,着眼点不在于世界杯,而是希望有助于提高中国在国际体育产业上的话语权,走向国际体育产业的上游。

“一届离不开中国的世界杯。”本次世界杯开幕前,国际足联官员在不同场合多次表达过上述看法。相信未来,他们越来越离不开中国元素。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