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余江创新乡村治理带动乡村振兴
近年来,余江县以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为契机,用乡村治理新举措,为乡村振兴带来新气象。该县通过创新村民事务理事会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党员干部、乡贤群体的示范带头作用,以培育乡村文化、建设文明乡村为抓手,有力推进了农业发展现代化、基础设施标准化、公共服务均等化、村庄面貌亮丽化、转移人口市民化、农村治理规范化。
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宅改”试点以来,余江县始终坚持农民主体地位,按照“一村一理事会”的要求,在基层党组织领导下,全县1040个村建立完善了村民事务理事会,选出了4765名理事会成员。各理事会以新农村建设、宅基地审批等为工作重心,辅以干部理事划片区、定责任,村内事务村民共议表决,矛盾纠纷理事调解等举措,使乡村治理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民主化,也激发了村民自治的积极性和活力。在“宅改”中,理事会充分发挥地缘熟、人缘亲的优势,广聚才智,凝聚民心,做到“制度由群众想出,操作让群众实施”,为“宅改”顺利推进打下了坚实基础。
充分发挥“头雁”引领作用。余江县在乡村治理过程中,注重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头雁”引领带动作用,有效凝聚广大乡贤智慧力量,积极引导各类人才投身乡村振兴。先后从县直单位和乡镇选派了111名第一书记和268名驻村工作队成员,充实基层党组织、延伸党建引领触角,整顿提升软弱涣散党组织69个,带动解决实际问题和办实事5180余件。同时,对本地乡贤进行摸底调研,定期向各类乡贤人士传递家乡信息,加强了与乡贤之间的沟通联系,吸引了众多乡贤为家乡捐资或返乡支持家乡建设。目前,全县100多名乡贤先后为家乡建设捐资2500多万元。
构筑农民精神家园。讲究卫生、不乱丢垃圾;提倡节俭、不铺张浪费……这是村规民约;惟公民、须学法、善运用、好处大……这是普法三字经;公共书籍,来源不易,善爱善读……这是农家书屋里的爱心提醒。近年来,为了移风易俗,提高村民思想道德素养,余江县以村史馆建设为契机,大力推进乡村文化建设,构筑农民精神家园。以各村历史沿革为主线,通过融入爱国主义精神,运用图片、视频、实物等方式,展示乡村民俗、乡贤名人、发展成就,使村民有了回味乡愁、感受乡情的好去处。同时在各村积极打造农家书屋、文化广场、文化长廊,为广大村民提供了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和文化服务窗口,满足了村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记者钟海华 通讯员吴茂兴、周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