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四川 » 正文

全球报道:姜文接受成都媒体采访 电影有原创性 导演才有态度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6-19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原标题:电影要有原创性 导演才有态度因为出任第2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主竞赛单元评委会主席,姜文导演再次成为媒体关注的焦
原标题:电影要有原创性 导演才有态度

因为出任第2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主竞赛单元评委会主席,姜文导演再次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前日,姜文导演在上海接受成都商报记者面对面采访,从评委工作到新片进展,他都侃侃而谈。

谈选片

“在最好的片子中选出最好看的电影”

作为本届金爵奖评委会主席,将以什么样的标准去评判电影作品?姜文表示,“我认为(这部电影)要么要具有原创性,如果没有原创性就把非原创的部分做到更好。”谈及选片在自己心中应该有什么样的“特质”?姜文回答,“评片的人不选片,选片的人不评片。当然我希望上海国际电影节作为A类电影节,能选出最好的片子,在最好的片子中选出最好看的电影。”

问及怎么看待技术和内容的关系?他表示,“技术当然重要,但还是为内容服务,不过有些技术也算内容本身,还是那句话‘形式为内容服务’,内容是最主要的。技术发达有助于电影的表达,能方便人们实现想表达的东西,电影技术现在还没那么方便。”

6月18日上午,上海国际电影节迎来金爵奖评委主席论坛,姜文带着新片《邪不压正》(将于7月13日全国公映)主演彭于晏、周韵及幕后主创团队悉数登场。对于这次电影节评选的标准,姜文再次做出回应,“影片首先是组委会选的,我相信他们选的都是好片子。作为A类电影节,片子给到我们评委时,我希望是有原创性的片子,有原创性导演才有态度。我的标准就是这个。”

姜文一直有多重身份,从演员到导演、再到评委会主席,不同角色会不会让自己对电影的理解发生变化?姜文说:“做导演或评委会主席,不会影响我对电影的认识,它像是外套一样,不是本质的事。我做演员、做导演,其实就是从摄影机前边到后边来回转。我做导演时也没有放弃做演员,没有本质变化。”

谈自己

“如果是现在,可能没兴趣拍《阳光灿烂的日子》”

对于是否会怀念以前技术很粗糙时拍电影的时光,姜文说,“自己没那么怀念过去,我对未来太好奇了。未来很多需要了解的东西,来不及太多的怀念。当然不是不记得了。另外,我骨子里可能有一种反对‘今不如昔’的认识,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人可能会怀念过去,但理智地说,我认为现在肯定比过去好,未来肯定比现在好。”

有记者追问,现在比以前好,是不是等同于自己认为现在拍的比以前的作品好?姜文直言:“可以这么理解,因为我也在长大。如果是现在,我可能没兴趣拍《阳光灿烂的日子》,50多岁的人装成20多岁太不好意思了,或者我没那种感觉了,得拍我现在能拍的东西,这样才有价值。透过电影看到的是一个人的生命历程,这才有意义。如果你看到一个老头装小孩拍电影,会觉得无聊。”

电影技术日新月异,问及会不会担心自己对电影的审美或是电影语言变旧?姜文表示,“我担心自己变得太新。新,没什么价值;好,才有价值。我不觉得存在所谓的电影语言。这是个伪命题,有什么语言?电影就是工具,拍东西还是看你内容怎么样,你对人生的态度怎么样。你说话,拿笔还是电脑写,的确有很多变化,但还是要看内容,内容不是那么回事儿,也没什么意思。”

谈及中国电影未来如何更好地“走出去”,姜文也有自己的看法,他说:中国电影走出去,得分怎么走出去的。有些通过电影途径‘走出去’,有些是别的途径,有些不是真的‘走出去’,只是自家人跑那儿去看。‘走出去’是让世界认识到中国电影,先要弄清楚三种不同的“出去”。因为普通人走出去的更多了,当然也把中国电影带到更多地方去了,但有没有到更高的‘地方’,是另外一回事。所以我说中国电影走出去是一个从量到质的变化,量多了,不等于质更高了。

成都商报记者 张世豪 上海报道

(责编:罗昱、高红霞)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