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手机APP下订单,即可呼叫专业护士到家中提供打针、输液、换药等服务……随着共享经济的风靡,“共享护士”开始在深圳、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悄然兴起。
近日,记者发现,不少APP推出了“医护到家”“护士上门”等服务,“共享护士”逐渐走进了普通居民的家庭。目前,深圳也有不少市民开始“尝鲜”。专家称,上门诊疗存在一定风险与安全隐患,市民在享受服务时,应进行全方位评估。此外,亟待有关部门出台行业准入标准和管理政策。
【APP涌现】
热门护士抢约数达397次
近日,家住南山区前海花园的市民张女士告诉记者,她的母亲80多岁,长期卧床的母亲需要定期更换尿管,每次扶老人下楼,再到医院挂号、排队、导尿,总需要花费大半天。今年2月,她通过某“共享护士”APP帮自己的母亲预约了导尿服务,不久后,便有护士来到家里服务。“更换尿管护理的套餐是每次189元,比医院贵,但方便很多。”张女士说。
“共享护士”是指用户通过手机端相关的护理APP下单,便可享受到专业护士提供的上门护理服务。记者在手机运用搜索发现,诸如“医护到家”“护士上门”“金牌护士”等十余款主打护士上门服务的手机APP映入眼帘。这些平台主要提供打针、输液、采血、换药、导尿等十余项上门服务,以及打保胎针、产后护理等母婴护理服务。
张女士告诉记者,在手机上一键预约护士上门服务,不但提升了老年人的护理质量,也减轻了子女的护理压力。
6月18日,记者下载了其中一款APP,填写基本信息,选择“输液服务”后,发现深圳有20多位护士可供选择。护士来源除了三甲医院外,也有部分来自基层医院门诊等。其中,最热门护士的抢约数已达397次,这意味着“共享护士”正受到不少市民的欢迎。
【市护士协会】
医院鼓励护士为出院病人提供服务
面对“共享护士”APP涌现的情况,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综合科的护士长于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共享护士”APP涌现是护士社会价值的体现。“如果有条件又有能力的护士或者有丰富专业经验的退休护士,他们愿意入驻共享护士这样的平台,对护士本身和社会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于丛说。
于丛认为,因为有大量的社会需求,“共享护士”APP才会应运而生。她表示,很多患者在家解决了需求,也能减少医院的门诊量。这样一来,医护人员还可以把多余的精力放在其他工作上。
那么,“共享护士”APP是否合规?深圳市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深圳市护士协会会长吴惠平介绍,广东自今年5月1日起,已开放护士区域注册,即护士可多点执业,以此推动护理专家、专科护士从医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流动,推动护理服务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社区、家庭流动。有了这样的政策,护士入驻“共享护士”的平台,便不涉嫌违规。
吴惠平表示,为了解决病人住院难的问题,深圳市人民医院已开展“延续护理”服务。医院鼓励护士利用自己碎片化的时间,为出院病人提供服务。“我们医院本身就在进行这样上门服务的工作,所以面对‘共享护士’的出现,我们觉得是一件好事。”
【记者调查】
服务、收费都尚未形成规范
如今,巨大的护理需求和专业护理力量通过“互联网+”的形式整合,“共享护士”正走进普通百姓家庭。“共享护士”APP给市民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不少市民对其安全性的质疑。护士的签约标准是什么?病人的权益是否能得到保障?面对不少市民的疑惑,记者展开了调查。
对比多款“共享护士”APP,记者发现不同平台收取的费用千差万别。以“打针”为例,各个“共享护士”APP中,上门“打针”1次的价格从80元到139元不等。记者联系到其中一家APP的相关工作人员,该工作人员表示,目前收取的费用主要参照北京市场定价,没有单独按照深圳市场的价格进行调整。
“上门服务主要针对慢性病人,加上护士上门也需要费用。”该工作人员表示,其平台签约的护士绝大多数都是医院的在职护士,都需要经过审核,而且要求有3年以上的工作经验。该平台还为患者和上门护士免费购买相关保险。
记者调查发现,“共享护士”各个平台的服务内容、审核机制方面均没有统一标准。在某款“共享护士”APP上,用户只需要在下单时填写患者家庭住址、身份证号、病情说明等信息,就可以预约护士上门。而有的“共享护士”APP,用户则需要上传此前的就医证明如处方、药品等,经过APP的系统以及人工评估后,才能完成下单。
记者梳理发现,“共享护士”APP是否属于医疗卫生机构,目前尚没有认定。“共享护士”APP对于医疗事故和纠纷的认定、责任归属及处理规定也较为模糊。某平台工作人员对于责任归属问题表示,药品是病人自己提供的,护士只进行护理服务,一般不会产生纠纷。如因上门护理服务出现纠纷,平台将免费提供以“患者为中心”的协调服务,根据情况对上门护士进行协调或处罚,让患者满意。
【建议】
平台有安全隐患,亟待管理政策出台
要想让“共享护士”在规范中发展,亟待配套出台“靠谱”的行业准入标准和管理政策。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此前表示,下一步将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推进分级诊疗和持续深化医改工作,逐步修订完善护士执业管理相关政策。同时,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结合各地探索开展“共享护士”的做法经验,引导规范发展,以满足公众多样化、多层次的健康需求。
吴惠平认为,上门诊疗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安全隐患,市民在享受服务时,应进行全方位评估,比如护士是否具有资质、平台上护士的相关信息是否准确等。吴惠平提出,家里的医疗设备资源有限,若是护士在进行服务的过程中,病人出现任何突发症状,家中若没有抢救设备,很可能耽误抢救。“尤其在进行一些插管服务的时候,病人很可能突发心梗或其他病症。”吴惠平说。
“共享护士”平台如何规避医疗风险?出现医疗事故和意外,责任归属哪一方?吴惠平认为,对于“共享护士”这样的新鲜事物,应该明确监管部门。有关部门也应结合“共享护士”行业的特点和服务要求,制定相应的行业准入标准和管理政策。在护士资质认证、医疗纠纷责任划分、医疗风险等方面进行规范引导,以此保护病人和护士的安全。在医疗风险方面,也可为病人和护士购买保险,解决医疗纠纷问题。(记者 王宇 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