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省直事业单位改革,是一次全方位、深层次的重大改革,力度之大、影响之广、关注度之高,前所未有。
省直公益性事业单位是这次改革的重头戏。进行大幅优化整合后省直公益性事业单位为65家,其中新组建“五大基地”建设工程中心5家,跨部门整合组建省委、省政府直属事业单位8家。
“瘦身”更要“健身”。省编委办有关负责人介绍,优化服务职能,理顺管理体制,此次事业单位改革重点解决“有人没事干、有事没人干”的矛盾,通过跨部门整合,将职责相同或相近的公益性事业单位优化重组,有利于整合资源资产,提高服务能力,激发创造活力。
新组建“五大中心”,直接服务“五大基地”建设
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是辽宁振兴发展的迫切要求,必须加大力度加快推进。这次省直事业单位改革,我省创造性地整合34家事业单位,组建省政府直属“五大基地”建设工程中心,赋予其新的职责任务,作为“五大基地”建设发展的平台和支撑。
改革前,这34家事业单位承担项目管理服务、工业技术服务、农业生产和科研服务等职能,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却分散在各部门,难以发挥应有的效能。
此次改革,围绕“五大基地”,即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重大技术装备战略基地、国家新型原材料基地、现代农业生产基地、重要技术创新与研发基地的建设发展,我省通过优化整合,把分散在各部门具有较强技术力量和支撑作用的事业单位优选出来,组建“五大基地”建设工程中心,承担为“五大基地”建设发展提供服务、保障、支撑职能。
这“五大中心”分别是省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工程中心、省重大技术装备战略基地建设工程中心、省国家新型原材料基地建设工程中心、省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建设工程中心、省重要技术创新与研发基地建设工程中心(省产业技术研究院)。
省编委办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新组建“五大中心”,可以改变目前为“五大基地”建设直接提供服务的事业单位少之又少的现状,将有效推动“五大基地”建设,为实现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跨部门整合,组建8家省委省政府直属事业单位
坚持管办分离,破除束缚事业单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我省对面向社会开展服务、职责任务相同或相近的事业单位进行跨部门优化整合。根据《省直公益性事业单位优化整合方案》,改革后我省跨部门整合组建省委、省政府直属事业单位8家,保留辽宁社会科学院。
这8家事业单位分别是,省委党校(辽宁行政学院、省社会主义学院)、辽宁报刊传媒集团(辽宁日报社)、辽宁广播电视集团(辽宁广播电视台)、省文化演艺集团(省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省农林科学院、省信息中心、省检验检测认证中心、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省政府采购中心)。
省编委办有关负责人介绍,改革前,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此类事业单位,分散在多个部门,职责、任务、服务对象相似,重复设置较多,条块分割情况严重。改革后,组建大型综合性事业单位,将集中力量、集中资源,整合技术力量、资金设备,统一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
重新组建的省信息中心就是典型例证。这家事业单位由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委等部门所属26家政务信息事业单位整合而成,为省政府直属事业单位,承担政务信息服务和数据综合应用等职能。
据介绍,改革前,不少省直部门都有信息中心,每家信息中心都有一班人员、一套系统、一条线路,重复建设,却又不具备系统开发的技术力量,还要大量外包服务。改革后,政务信息资源统一由省信息中心一家建设和维护,不仅可以大幅压缩机构编制规模、节约大量资金,而且可以提高提供信息服务的专业化水平。
据了解,优化整合后,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编委办等9个省委部门不再保留事业单位,其他省委部门所属事业单位整合保留为6家。
大幅度精简,400多家事业单位整合为51家
对照《省直公益性事业单位优化整合方案》可以看出,改革后省直公益性事业单位共65家,除“五大中心”及省委、省政府直属的9家事业单位外,其余51家事业单位由400多家整合而来。
省编委办有关负责人介绍,这400多家事业单位多数规模较小、定位不清、职能分散、力量薄弱、效率低下。比如,省直党群部门所属99家事业单位中,10人以下的占三分之二,5人以下的达到三分之一,最少的仅有两到3人。大量资产分散在这些“小、散、弱”的事业单位中,造成资源闲置。对于这类事业单位,本次改革进行了大幅度精简整合,撤并了规模过小的省直事业单位。
为保证省直事业单位改革不折不扣地完成,省委、省政府强调,必须严明改革纪律,加强督查落实。对于已经明确的改革方案,任何人、任何部门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借口拖延执行。要加大对事业单位改革工作的督促检查,省委督查室、省政府督查室要会同有关部门,对省直事业单位改革进展和完成情况进行督查,对发现的问题要予以通报或追责。
敢于涉险滩、敢啃硬骨头,真刀真枪、攻坚克难,我省正以这次省直事业单位改革为新的起点,把事业单位改革融入全省振兴发展大业之中,进一步增强事业单位的活力和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