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寿黑龙滩被誉“川西第一海”。
封面新闻记者 李庆 见习记者 王越欣 摄影报道
水域面积33000亩的仁寿黑龙滩,被誉“川西第一海”。碧波绿水下,生长着一种既普通又尊贵的美食——花白链。
普通的花白鲢,因在黑龙滩天然深水养殖,肉质肥美,是当地独有的美食,价格也高出同类一半。
然而,利益驱使下,大量花白鲢涌入成都、眉山等地,冒充黑龙滩花白鲢。
“黑龙滩花白鲢堪称‘水中贵族’,非常稀少,一亩水域只产10多斤。”6月20日,四川省都江堰市黑龙滩灌区管理处水政科科长王勇说,为了避免很多游客花大价钱买假货。“从今年3月起,黑龙滩花白鲢有了‘身份证’,食客可以通过二维码一扫真假。”
出水就有二维码
哪天打捞都能查到
“师父,你这个是不是黑龙滩生态鱼哦?”
“绝对是,你扫二维码就晓得了。”
眉山市仁寿县黑龙滩镇一卖鱼点,一群花鲢鱼在水池里游来游去,有趣的是,他们的头部都打上了一个塑料壳封装的二维码,远看着就像是给鱼带了个鼻环。
今年3月起,黑龙滩花白鲢有了“身份证”。
鱼老板曾师傅向前来购鱼的顾客介绍着二维码的使用方法:“手机扫描二维码以后,就能实时快捷地浏览该水产的公司介绍、产品系列、销售网点。”在鱼池边,曾师傅随手抓起一条花鲢鱼,现场一扫,手机上立即出现了详尽图文介绍。
封面新闻记者注意到,扫了二维码之后,不仅有黑龙滩花白鲢的整体介绍,这条鱼的打捞信息也全部可见,甚至连打捞时间都有。
扫了二维码之后,这条鱼的打捞信息全部可见。
“上面还有扫码的时间记录,防止有人将用过的二维码再次使用。”
多年从事鱼生意的曾师傅说,黑龙滩花白鲢因生产环境好、天然养殖,一直就是难得一品的美味。价格也比普通同类贵上一半。“以花鲢为例,普通的价格大概是11元,而黑龙滩的要18元。”曾师父说,“但黑龙滩的鱼很少,就算这个价,很多时候还拿不到货。”
曾师父说,正因如此,大量假冒黑龙滩鱼出现了。“现在好多地方的餐馆啊、卖鱼点啊都说是黑龙滩鱼,其实根本不是。”曾师父很高兴,“以前没得办法,普通人根本看不出来。现在一扫二维码就懂了。”
假冒花白鲢太多
真品当地都供应不上
即将进入盛夏,“吃黑龙滩生态鱼、喝野生斗鸡菇菌汤”,也是热情好客的仁寿人,待人接客的最高标准。
上世纪七十年代,为了解决“十年九旱”的问题,当地建起了黑龙滩水库。碧波荡漾、群峰环绕的黑龙滩,不仅彻底解决了仁寿人的用水困境,更带来了一个著名的风景区。作为大自然的馈赠,一汪清水又育出了黑龙滩生态鱼。
但在王勇看来,不少假冒黑龙滩鱼,不仅破坏市场,也大大坏了仁寿人“耿直”的名声。“现在很多地方都打着黑龙滩生态鱼的牌子,大部分都是冒牌货。”王勇说,黑龙滩花白鲢的产量很少,一年大概60万斤。“2015年更是只有20万斤。”
王勇介绍,目前黑龙滩鱼的经销点只在黑龙滩镇本地、眉山城区和仁寿城区4家,大部分时间,黑龙滩鱼在眉山本地都供不应求。“外地只有成都市场有少量。”
但日益增多的“黑龙滩生态鱼”“黑龙滩野生鱼”让大家头痛不已。“其实我们一看就知道是假的,但消费者根本看不出来。”王勇说,“从去年开始,我们着手二维码的事情。今年3月份开始,所有黑龙滩花白鲢,都会在捕捞后打上二维码。”
一亩只产10多斤
主要功能是“清道夫”
既然黑龙滩鱼供不应求,当地为何没有扩大产能?
王勇说,最初,为了经济发展,大家开始用网箱养鱼的模式,向黑龙滩投放了大量的鱼苗。没想到,高密度的养殖出来的黑龙滩鱼不仅没有达到生态标准,反而污染了饮用水源。为了保护水质,2004年便取缔了网箱养鱼。
经省市水产专家反复论证,黑龙滩确定建立起“人放天养”的生态养殖模式,投放滤食性鳙鲢鱼(俗称花白鲢)。
“花白鲢是滤食型鱼,它的鳃的结构和其他的鱼不一样,通过鳃就把浮游动植物过滤到上面,它就吃了,达到清洁水域的作用。”眉山市水产渔政局局长彭建安说,当水里产生氮、磷后,就会孳生出许多浮游动植物,而花白鲢鱼,恰好可以吃掉这些污染物。
黑龙滩花白鲢的主要作用是“清道夫”。
循着这一思路,在相关专家的指导下,当地开始向黑龙滩水库投放花白鲢鱼苗。“大约每亩投放10到—15公斤的花白鲢。投的太多,水里的浮游动植物不够鱼吃,也有可能带来其他的污染源。”彭建安也指出,每年的捕捞数量也是有讲究的。“每年每亩水域最多捕捞30公斤,而且必须是重于2斤半的大鱼。其他的小鱼要留着生长和净化水质。”彭建安说,“正因为如此,黑龙滩的花白鲢,才显得这么珍贵。”
王勇说,目前黑龙滩的水质不断提升,一直保持在二三类水质的标准。“掬一捧水,都可以直接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