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河北 » 石家庄 » 正文

全球报道;我们从“诚信考试”中 取到什么真经?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6-21  来源:燕赵都市报
核心提示:你愿意参加诚信考试吗?日前,重庆工商大学旅游与国土资源学院2016级旅游管理1、2班的89位同学集体走进了诚信考室,在无监考老师

你愿意参加诚信考试吗?日前,重庆工商大学旅游与国土资源学院2016级旅游管理1、2班的89位同学集体走进了诚信考室,在无监考老师的情况下,完成了旅行社经营管理期末考试。(6月20日《重庆晨报》)

据报道,这家高校开展诚信考试已长达18年,有数千学生走进诚信考场,却无一人作弊。舆论对此抱以赞许。客观而言,这些赞誉之词并不为过,相比于诸多考试中的“诚信缺失”,以及“逢考必抄”的大学现实问题,能让每一场“诚信考试”都干干净净,还能坚持18年之久,这本身就让人佩服。然而,在看到这一诚信成果来之不易的同时,我们也切莫忽略了产生这一诚信结果的重要前提。

为何这所高校设置了“诚信考室”,就能让学生遵规守纪?其中,不能回避的是这一诚信考试背后的几项制度支撑。首先,考生要签订不作弊承诺书,承诺书中“一人作弊,所有参考者成绩作废”的约束力无疑是极强的。其次,参与诚信考试的考生如果不作弊,学校将会为其出具一份诚信档案。这无疑是一份含金量很高也有助于学生未来发展的“权威鉴定”,其中的好处自不待言。其三,事实上考场也没有放任自流,全程监控的摄像头,事后“倒查”等程序,当然也不是吃素的。我们不妨试想一下,如果没有监控会怎样?没有“一人作弊,全部作废”的惩戒设置会怎样?没有毕业后专门的一份“诚信档案”激励又会怎样?所以说,在“18年无一人作弊”的“辉煌成果”背后,无论如何也不能否定与之配套的上述“制度”的作用。

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诚信的呼唤是殷切的,但让人无奈的现状却是失信行为比比皆是。多年前某地出现了“无人值守菜摊”,运营一段时间后被迫关闭,原因是一些“贪小便宜的人”偷偷取菜却不给钱,举办者亏本过巨无法运营。我们犹记得上海一些地铁站曾开展“爱心伞”活动,据报道几年下来,从最初的2万把雨伞,最后仅剩约600把。“爱心伞”一场雨丢一些,每一场雨都淋出了某些市民的低素质和不良品质……

那么,问题出在哪儿?是人们不需要诚信吗?是人们不希望自己成为诚信者或者不知道诚信的好处吗?答案是否定的。在笔者看来,绝大多数与诚信相关的公益事件,是因为开展者和组织者过高估计了人们内心的道德和自觉,过高地预期了一些人在“私利”面前的抵抗力。他们过度理想化地寄托于公民的道德自觉,而忽视了人性和人心中仍有“不良”的一面,而忽略了营造诚信环境所必要的配套制度的跟进。一边是组织者“高歌大义”,另一边却是“不诚信者”的肆无忌惮,两两预期形成巨大落差,结果必然导致类似活动的虎头蛇尾。

再回到重庆这所高校的“诚信考试”上。我们可以发现,该学校难能可贵的是并不仅仅从道德的高度去倡导诚信,而是将实施诚信与具体有效的制度结合起来,让诚信有了自觉履行的现实之基,而这让“诚信考试”变得符合现实而具有了强大的“18年无一作弊”的生命力。从重庆这所高校开展的“诚信考试”一事上,我们获得了有益的启示,那就是,实施诚信制度不可或缺,就像越来越多的针对“老赖”的配套性制度,不能乘坐高铁和飞机,不能高档消费等配套性制度,不正是让“老赖”们胆寒的法宝吗?

“让诚信者获益,让失信者寸步难行,乃至付出惨痛代价”,并以强力的配套制度或法纪保障之,这才是“诚信考试”之所以成功的“真经”。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