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江西 » 正文

全球报道:鄱阳湖开渔后 小龙虾产量锐减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6-26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原标题:鄱阳湖开渔后 小龙虾产量锐减6月21日,鄱阳湖为期3个月的禁渔期结束,渔民们满怀欢喜地开始了新一年的捕捞作业,然而,

原标题:鄱阳湖开渔后 小龙虾产量锐减

6月21日,鄱阳湖为期3个月的禁渔期结束,渔民们满怀欢喜地开始了新一年的捕捞作业,然而,由于鄱阳湖今年长时间处于偏低水位,渔业资源急剧减少。就连生存繁衍能力极强的野生小龙虾,也面临产量锐减。

开湖后不少渔民按兵不动

鄱阳湖余干县康山水域,水面开阔,是理想的捕捞场所。6月26日一大早,渔民张伟定驾驶渔船入湖捕鱼,傍晚归来,满脸沮丧。

“一天下来,捕了不到两斤的小龙虾。”老张说,往年这个时候本是小龙虾丰收季节,但今年自从开湖后,收入让他很失望。“刨去油料,几乎没赚钱。”

在都昌县多个水域,捕捞渔民也有同样的经历,包括鱼和小龙虾在内,捕捞量都在走下坡路。

“今年小龙虾与往年相比,几乎没有产量。”詹定郦说,根据当地渔民反映,平均每户渔民一天捕不到一公斤小龙虾,不仅产量少,个头也小。

永修县吴城水域,三三两两的渔船在湖中作业,显得有些寂寥,他们都是奔着小龙虾来的。

“往年休渔期一结束,湖面上渔船密密麻麻,傍晚归来时每条船舱里的虾和鱼都是满满的。”渔民老叶说,每户渔民一个月的收入高达2万元以上,多的有4万元。

据介绍,鄱阳湖专业渔民一年的收入中,小龙虾通常占到45%左右,今年小龙虾的收入估计不到往年的三分之一。因为无利可图,鄱阳湖开渔将近一周,至少有三成渔民按兵不动。

水位偏低致龙虾产量锐减

作为鄱阳湖近年来水产资源的新生力量——小龙虾,近年来因为价格较高,湖区的渔民把目光盯向了它们。不少渔民添置了大量设备捕虾。虾多时捕虾,虾少时捕鱼,一套设备包括船只至少花费数万元。

永修县鄱阳湖渔政局副局长黄锦生证实,今年鄱阳湖出现了罕见的低水位,部分湖滩露出湖面,渔业资源大量减少,很多渔民都说连渔网都没地方下,收入大不如前。

专家称,今年小龙虾产量之所以不理想,与鄱阳湖水位有很大关系。其实,今年不仅小龙虾,其他鱼类资源产量也不理想。据介绍,小龙虾产量是由水位、水量、温度、干旱程度等多种因素综合决定的。

“每年3到4月份,是小龙虾的产卵期,期间需要保持一定水位。”都昌县鄱阳湖渔政局资环股负责人詹定郦解释,由于今年鄱阳湖长时间处于偏低水位,龙虾产卵期间,其生长的荒滩暴露出水面,导致龙虾存活率极低。他形象地比喻,小龙虾需要产卵时,却缺少“产床”,当然会导致虾量锐减。

下个月起或迎捕捞高峰季

事实上,鄱阳湖小龙虾减产的年份出现过多次。2013年,鄱阳湖小龙虾产量比2012年锐减九成,每天发往全国各地的龙虾在1万公斤左右,仅为上一年的10%;2014年至2015年,由于天气干旱,鄱阳湖小龙虾持续减产。

春季是鱼类产孵的季节,实行禁渔期制度是一项最直接、最有效的养护渔业资源措施。为保护长江和鄱阳湖水生生物、维持水域生态平衡,我省渔政部门连续17年对江河进行人工增殖放流,通过实施禁渔,鄱阳湖渔业资源衰退趋势得到遏制,渔业生态环境逐步改善。

“这既有利于保护鱼类,又有利于全流域产量的提高和渔业资源的自然补充。”渔业专家说,10多年来,我省共增殖放流鱼苗26亿尾,长江和鄱阳湖水生生态资源得到一定的保护,群众的禁渔意识也增强了。

尽管今年鄱阳湖渔业资源减少,但对我省水产品市场不会造成太大的波动。我省是水产大省,每年淡水水产养殖产量达到237万吨,占全国淡水养殖的10%。专家分析,渔业资源减少的现象只是暂时的,今年鄱阳湖捕鱼的高峰季节可能要等到7月至8月份,因为增殖放流的鱼苗和本土鱼需要一个生长过程。(记者 徐黎明 实习生 洪紫凝)

(责编:罗娜、毛思远)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