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头看,这里一片文艺小清新;仰头望,沧桑间情感依旧。
当年机器轰鸣的生产车间如今已成为优雅的文创基地。
□本报记者/李波/金晓玲
提要
今天,我们关注沈阳市铁西区的老旧厂房,关注老旧厂房的工业遗产价值。
作为共和国的工业“长子”,沈阳留存着大量工业遗迹,特别是老旧厂房,大部分在铁西区。
如何保护好作为存量资源的老旧厂房?
如何利用好承载历史记忆的老旧厂房?
如何保护并利用老旧厂房拓展文化空间、促进文创产业发展,是必须直视的课题。
我们了解到,16年前,铁西区开始利用工业印记,推进工业文化发展。
我们注意到,经过几年的发展,一些老旧厂房改造成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已经进入效益产出阶段。
完成了历史使命的老旧厂房,在城市发展更新中,又有了新用途。
辉煌过也落寞过的老旧厂房,正迎来新生机。
请看本报调查——
引子
记者发现,一家国内比较有名的旅游网站,在有关目的地城市沈阳的推荐中,“盛京名片三日游”的线路很热门。
推荐词中说:“沈阳旅游有两张名片,‘一宫两陵’是深厚文化底蕴的展现,而‘东方鲁尔’则是对这座工业之都的褒扬。”
为了让游客更好地感受“东方鲁尔”的独特魅力,这条旅游线路把整整一天留给铁西区,留给了工人村生活馆、中国工业博物馆和1905文化创意园——上午乘车来到工人村生活馆,通过上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的实物、图片和文字说明,再现工人村的居住与生活场景,直观感受生活的变迁。之后,乘车到中国工业博物馆,展馆规模宏大,分为8个不同主题,由工业发展通史到铁西区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让你全方位了解“东方鲁尔”的工业基础。最后去1905文化创意园,这里是由原沈阳重型机器厂的车间改建而成的,融入具有特色的工业元素。傍晚,或点一杯咖啡,沉淀一天的所见所闻;或继续参观,试着发现更多的创意细节。
另一个名气更大的旅游网站上,在沈阳为目的地的景区推荐中,同样提到了工人村生活馆、中国工业博物馆和1905文化创意园。在这个一日游产品中,中国工业博物馆、1905文化创意园和故宫、大帅府一起被标价220元。
这些网红景点在沈阳人的记忆中都是工厂,中国工业博物馆是原来的沈阳铸造厂,1905文化创意园是原来的沈阳重型机器厂的一个车间。这些企业曾经是这座城市的工业标志,而在改造之后,已经成为这座城市的文化坐标。
城市改造中何处安放乡愁
工业与文化结合带来独特的想象空间
老旧厂房凭文化创意攒下人气
6月19日,星期二,端午假期过后的第一个工作日。上午10时,1905文化创意园准时开门,游客陆续进入。
一个刚下火车的女孩,拖着一个大大的拉杆箱,格外引人注目。看到比自己还高的轮胎,她停下来自拍,看到老式邮筒,她也要拍。
1905文化创意园,这个隐藏在老旧厂房里的文创园,正在成为文艺青年的聚集区。在自媒体上,这里被称为沈阳拍照好地方,很多人都在晒这里的文艺气息。
每一个有创意的景致都被拍下来,哪怕只是一句打动人的话,也要合个影。每一个角落都有人细细品味,哪怕是墙上的涂鸦和水管弯头组合成的机器人,都弥漫着淡淡的咖啡香。
与1905文化创意园相距几站地的奉天记忆文化创意产业园,同样是年轻人的聚会之地,这里保留了原沈阳飞轮厂的建筑原貌,在修旧如旧的原则上大幅增加了民国元素。走进去如同翻开历史的典籍,民国服饰品、旗袍、非遗手工礼品、奉天老集,仿佛置身于民国的沧桑和繁华。
作为沈阳休闲文化的地标,目前,这里不仅有马头琴宴艺、餐饮网红店山楂树等休闲场所,还有琴棋书画体育素质培训等穿插其中。通过朋友圈的“口口相传”,这里也攒下了“第一桶人气”。
6月22日,沈阳市铁西区服务业局局长马晓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详细介绍了铁西区用工业文化点亮历史和照耀未来的发展理念,“我们要充分保留铁西的工业印记,通过传承、发扬、提升、创新,全力推进工业文化发展,使之成为彰显铁西地域文化的重要标志。”
马晓明告诉记者,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将大量财力投到工业基础较好的沈阳,那时的沈阳到处是在建的工厂。1953年到1957年,仅铁西区就有120家企业开工,沈阳第一机床厂、沈阳风动工具厂、沈阳冶炼厂、沈阳变压器厂等企业很快就成为国内的行业龙头。
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工业“长子”,沈阳也创造了新中国工业的数百个“第一”:第一炉钢水、第一台水轮发电机、第一台自动车床、第一台变压器、第一台空气压缩机……
那时的沈阳遍地工厂,最密集的地区就在铁西。早晚高峰,数十万骑着自行车、带着铝饭盒的产业工人是这个城市最美的风景。
记者了解到,2002年,以铁西区与沈阳市开发区合署办公为起点,铁西区“东搬西建”的改造蓝图全面铺开。有的企业通过合资合作搬迁到开发区,有的企业干脆销号退出,这个通过搬迁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借助市场的力量“壮二活三”的改造工程,进一步提升了铁西工业的体量,也腾出了发展空间。在10年时间里,有400多家企业完成了搬迁,搬迁后留下的土地和厂房,一部分用来房地产开发,一部分用来发展服务业。
“在搬迁过程中,我们感觉到,铁西的文化就是工业文化,那一座座厂房不仅是沈阳人曾经的记忆,更是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文化遗产。我们不能因为城市改造,不能因为搬迁,忽视了对这种文化的保护。”马晓明说,最终,老建筑、旧厂房成为铁西工业文化的安放之地。
工业遗存怎么体现城市文化
承载博物馆、文化品鉴、特色民俗等公共文化功能
老旧厂房靠文化产业获得重生
文化创意是对文化资源和文化用品进行创造和提升,并借助现代科技手段生产出高附加值产品。经过几年的发展,奉天记忆文化创意产业园已经进入效益产出阶段。
沈阳奉天记忆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安说:“奉天记忆铁西梦工厂即将开工,未来将在现在的奉天记忆·铁西印象打造沈阳首条文创街区——奉天记忆文创街区。与此同时,奉天记忆文化游旅游线路即将推出,奉天记忆文创旅游纪念品也准备投放市场,我们将把沈阳的文创及衍生品和旅游结合起来,形成沈阳特色的文化旅游产业。”
记者了解到,大约10年前,铁西区开始有计划地用工业符号装点这座城市,在建设大路、劳动公园和铁西工业的重要点位,出现了一批工业题材的雕塑。
为了把工人生活的场景保存下来,铁西区还把工人村30多栋苏式老住宅作为文物保存下来,并改造成工人村生活馆。
在沈阳铸造厂原址,以旧厂房为基础,建成国内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博物馆——中国工业博物馆。
保留了一些工厂环境、保存工人的生活场景,接下来,铁西区又开始在创新上做文章。借鉴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经验,引导社会力量在保留下来的老旧厂房里开展文化创意产业。
2013年,三个从海外留学回来的年轻人将原沈阳重型机器厂的一个车间改造成1905文化创意园。作为沈阳地区第一个有文创味道的聚集区,这里经常举办一些中外艺术交流活动,也有一些满足年轻人需求的业态。
很快,老旧厂房变身文创园的案例在铁西区不断出现。原沈阳飞轮厂的厂房被改造成奉天记忆文化创意产业园,不仅有一些特色餐饮,还有体育、艺术培训和台湾文化品鉴馆;原沈阳铝材厂的旧厂房被改造成以朝鲜族民俗为主题的产业园,既保留了工业的味道,又增加了一些朝鲜族的特色民俗。
目前,铁西区正在施工改造的老旧厂房变身文创园的项目还有冶金公园文创园、电机厂文创园、“万科·红梅1939”文化创意广场、铁西梦工厂文创园、31街区、工巢文化创意园、奉天记忆文化创意产业园三期工程等。此外,原高压开关厂区、原中铁钢材市场等旧厂区也将发展文创产业,目前都已经纳入规划。这些老旧厂房变身文创园,不仅保留了铁西区的工业印记,丰富了城市空间,还通过开发和利用,成为推动铁西区产业转型的重要力量。
作为东北地区唯一的一个文化创意产业综合体,1905文化创意园目前已经聚集了包括艺术沙龙、创意集成店、设计工作室、文化餐饮、手工工作室等63家商铺。据1905文化创意园的品牌负责人介绍,这里每年会推出6个至8个艺术展览,其中至少有一个国际合作项目,每年会有现代潮流音乐、话剧、音乐剧、儿童剧等演出活动大约100场,年客流量达220万人次。
我省有很多老旧厂房
等待激活
在铁西区,拥有追随者的老旧厂房还有原沈阳铸造厂,虽然现在已经改造成中国工业博物馆,但是这里保留了生产车间的原貌,昔日运送货物的轨道依然清晰可见。
因为有鲜明的工业符号,有人甚至不远万里专门来看这里的老旧机器,重温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6月24日,一位来自陕西的游客,把沈阳当成东北之行的第一站。从小就听了太多的沈阳援建故事,这一次他到中国工业博物馆,就是想看一看那时沈阳的样子。
这样的需求,也催生了精准服务。在今年沈阳市旅游委推出的“京沈旅游廊道”中,就有这样一条被称为“振兴从这里开始”的工业游线路,中国工业博物馆、铁西区工人村生活馆、华晨宝马铁西工厂、1905文化创意园全被纳入其中。
在这条线路中,工业文化和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一宫两陵”一样,已经成为沈阳这座城市最鲜明的符号。而对于工业文化的传承和创新,铁西区通过保护利用,让老旧厂房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目前,铁西区的13个文创项目中只有4个正式投入运营,但是这4个项目已经帮助铁西区抢占了未来发展的制高点。到沈阳休闲旅游,铁西区已经成为必去之地,或到这里感受中国现代工业的崛起,或到老旧厂房里感受工业文化的气息。
记者注意到,“京沈旅游廊道”还推荐了一个“钢铁行程”:第一站到鞍山参观鞍钢展览馆,第二站到沈阳参观中国工业博物馆,第三站参观华晨宝马铁西工厂。从冶炼到铸造再到应用,这条旅游线路被认为是最高端的“钢铁之旅”。
当然,这条从沈阳拓展到鞍山的工业游线路也在提醒相关部门,我省有很多工业遗存,其中大多是老旧厂房。在鞍山市铁西区、抚顺市望花区、大连市甘井子区,在瓦房店、海城、调兵山、大石桥、北票,每个地方都有可以拓展的老旧厂房,都有可以开发的文化空间。无论是停产的厂矿,还是正在运行的生产车间,只要增加文化的味道,就可以成为城市的名片,也可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本文照片由本报记者万重摄
新闻链接
北京市发布指导意见
保护利用老旧厂房
拓展文化空间
今年4月4日,北京市《关于保护利用老旧厂房拓展文化空间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发布,旨在盘活老旧厂房资源,拓展城市文化空间。
《意见》明确“保护优先,科学利用”“需求导向,高端引领”以及“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三项原则,围绕“保”和“用”的关系,强调“该保则保、以保定用、以用促保”。
《意见》提出,对保护利用老旧厂房改建、兴办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非营利性公共文化设施的,依规批准后,可采取划拨方式办理相关用地手续。对保护利用老旧厂房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项目,经评估认定并依规批准后,过渡期内暂不对划拨土地的经营行为征收土地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