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际 » 欧美 » 正文

山西煤老板A面B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10-31
核心提示: 关于山西煤老板,向来处于一种传说与现实并存,羡慕与厌恶同在的情况中。  这是有史以来最为神秘的富人群体之一,在外界的眼

 关于山西老板,向来处于一种传说与现实并存,羡慕与厌恶同在的情况中。

  这是有史以来最为神秘的富人群体之一,在外界的眼里,煤老板是这样一个群体:去海外豪赌的有他们;在发达城市组织炒房团,大肆抬高房价有他们;醉生梦死、一掷千的也有他们;官商勾结,横行乡里的也有他们;奢侈品的消费,收藏界的繁荣也离不开他们的推动;有一个名叫“悍马”的汽车品牌仿佛注定就和他们有关;至于用几十辆奔驰娶亲对他们更属平常;还有更多的“二奶”、“小三”的传闻也与他们息息相关;甚至前几年绿豆和大蒜的涨价也说是他们的问题……

  这就是煤老板传说中的A面,当我们过滤这一切时,会发现这些传说中,有着太多的臆想和夸张。对煤老板这个群体,我们有着太多的无知和误解。他们如何艰辛地致富,他们如何对待家庭和金钱,他们又如何去看待自己的社会责任……煤老板有着太多的传说,而这些传说的真实性,很少有人认真去考察,至于那些煤老板的B面,更是很少有人去注意。

  在《山西煤老板》这本书所虚构的“煤城”中,作者讲了这么几件怪事:“一怪”,道路交通是全中国最烂的,而跑在上面的汽车却是全中国最好的;“二怪”,城里整天黑雾弥漫,城外经常艳阳高照;“三怪”,煤炭产业气壮如牛,文化遗址弃同废墟。还有的人愤怒地指责,煤老板们一夜暴富,可是却给地方上留下了需要上百年才能治理好的环境灾害。

  这些问题的确存在,在山西生活过的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类似的感觉。但是公平地讲,在这些社会问题中,煤老板又能负起多大的责任?他们又该负起多大的责任?

  山西的煤炭资源整合已经推进三年了,一些媒体曾经评论道,煤老板将成为一个历史名词,但这些年来,这个名词丝毫没有消逝的迹象,它依旧活跃在报端,许多媒体以一种猎奇的心态将他们的消息放在头条,刺激着人们因贫富分化而日益敏感的神经。

  而煤老板们,他们却在思考一个问题——转型。这是几年以来一直困扰山西的问题,煤老板也在寻找自己的突围路径。突围是艰难的,作为依靠资源富起来的群体,一旦离开了资源,连他们自己也搞不清楚自己该何去何从。但突围也是有希望的,山西的煤老板们,正在以各种方式寻找自己的转型之路,他们有的把目光转向文化产业,有的把目光转向科技产业,有的则开始尝试消费等领域……这些人的数千亿资产的转向,对于山西的未来而言,具有着重大的意义。

  ★在人们的印象中,有着一个约定俗成的煤老板形象,这个形象中,又有多少真实的成分?

  ★煤老板的生活究竟是什么样的?他们有没有自己的理想与抱负?他们的心里,究竟如何看待自己的社会责任?这些问题,恐怕也很少有人去追问。

  ★煤老板的转型,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他们形象的改变,从人们心目中的A面,到更加真实的B面。也许他们的归宿,可以用“新晋商”这三个字来概括。

  山西煤老板访谈录

  山西煤老板的另类面孔

  只要是一提及山西煤老板这一特殊的群体,就会立即触及到大多数人的敏感神经,舆论的批判声便如滔滔的潮水一般涌来。不知从何时起,山西煤老板已成了大字不识、挥金如土的暴发户的代名词,已成了仍苦苦挣扎在温饱生存线上的平民草根们共击之的反面角色;不知从何时起,山西煤老板在社会公众的心中早已烙下了挥霍炫富的印记,而这也成了他们在外界眼里共同的刻板面孔。

  其实,我们普遍看到的只是这些煤老板的一种面孔而已。自打科学发展、深化改革的号角响彻整个三晋大地,这些山西煤老板自然也不甘落后,他们紧紧跟随着滚滚前行的时代洪流,呈现出了越来越多元素的面孔……

  文化这种东西越挖越多

  人物:赵福海 所在地:晋中 年龄:53

  煤老板赵福海的发家史颇为传奇,因为他最初只是个靠种地为生的普通农民,白手起家,在历经了几十年的摸爬滚打后,如今已坐拥数亿身家。“一切都是顺其自然,没什么可多说的。”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每当有人好奇地问起他的发家史时,赵福海都如此草草应付。因为对他而言,“一夜暴富”的成功正是自己不愿也不能过多提及的敏感区域。

  年过半百的赵福海和煤打交道已有数十载,并亲身经历了山西私营煤矿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再由盛而衰的整个过程。自从2009年中央出台整合中小煤矿的规定后,赵福海就敏锐地意识到:属于煤老板的好日子就要到头了!于是,寻找新的出路便成了当时的赵福海苦苦思索的难题。

  就在赵福海万分焦虑之时,他幸运地在飞往北京的飞机上结识了一位高校教授。这位教授在得知了他的苦恼后,一句话便为混沌中的赵福海拨开了迷雾,“煤炭这种矿藏越挖越少,而文化这种东西却越挖越多。”这一预见为赵福海之后的转型奠定了思想基础。

  赵福海在短暂筹备后,便立刻回到山西,踌躇满志地开始了他的华丽转型。他在与一些文化圈的业内人士交谈中,了解到教育行业在内地有着很大的市场。于是赵福海果断地迈出了转型的第一步:接连办下了几座专门培训留学生出国的教育基地,他这一举动受到了当地许多有出国意向的人们的欢迎。尝到转型甜头的赵福海,为了在文化这块大蛋糕上分到更多,他还有选择地投资了一些有潜质的影视剧和话剧项目,并大手笔地在家乡修建了符合当地文化特色的古寺作为观光景点。回首赵福海在转型之路上留下的一个个足迹,应该说是他在文化领域上的投资成败兼半,据他自己介绍,旅游景点这类的固定投资容易成功,而文化教育这类的流动投入就比较困难。“我现在也是在慢慢尝试,万事开头难嘛,我干煤矿的时候也是像这样摸着石头过河的。”赵福海信心满满地告诉记者。

  在山西煤矿整合完毕之后,相当数量的煤老板皆因失去了原有的寄生土壤,却又找不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新路,最终逐渐落寞,淡出历史舞台。而赵福海作为一位资历甚老的山西煤老板,却成了他们当中敢于转型、敢于创新的探路者,虽说目前赵福海的转型还谈不上成功,但他已经走在了许多煤老板的前面了。

  最大动力不是为了赚更多的钱

  人物:李晓峰 所在地:太原 年龄:40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山西煤老板都是五大三粗的暴发户形象,然而这位太原的煤老板却有着儒雅的外表、翩翩的风度以及满腹的学识,他的名字叫李晓峰。

  作为一个上世纪80年代的大学生,李晓峰大学毕业后,便回到家乡做起了煤炭生意,他凭着满腹的才华与满腔的热情,用了没几年的工夫,生意便做得风生水起,财富急剧增长,年纪轻轻就打造了属于自己的商业帝国。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就在他事业如日中天之时,病魔却悄然来袭,2009年底,他的肠胃开始一阵阵地疼痛,一开始他还不以为意,仍然游走在各种应酬之中,可当自己被确诊患上癌症的那一瞬间,他顿时傻了眼。住院期间,他开始冷静地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长期的劳累和不断的应酬早已让自己的身体严重透支,而肠胃上的肿瘤和常年不断的烟酒定是有着莫大的关系。财富和健康哪一个更为重要?在冷冰冰的癌症诊断书面前,这个问题显得苍白无力。万幸的是,李晓峰肠胃上的肿瘤发现较早,属于良性。在北京的手术取得成功之后,李晓峰决然放下手头所有的生意和应酬,静下心来休养了半年。

  病愈后的李晓峰重获新生,不再留恋曾经的烟雾缭绕、觥筹交错,而是开始对自己从死神手中抢回的生命格外爱惜,不仅变得烟酒不沾,而且还悉心钻研养生之道。他在财富和健康二者之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做出了选择。在接下来的工作生活中,不管当天的事务有多急多重要,他总是雷打不动地每天坚持在办公室的跑步机上跑上一个钟头;他还开始关注各种专门研究癌症的医学期刊,并主动对一些好的实验室和医学项目进行交流和赞助。谈到自己的变化,李晓峰不无感慨地说:“对我来说,健康的意义远大于生意,现在我生意做下去的最大动力不是为了赚更多的钱,而是希望用这些钱找到更多让人健康的方法。”

  自从山西煤老板被聚焦在各种目光之下,金钱至上也成了公众心中大大小小的煤老板们千篇一律的面孔。如今,煤老板李晓峰的选择,让我们看到了山西煤老板的另一种面孔。

  “豪赌”过后,潇洒转身

  人物:徐刚 所在地:阳泉 年龄:45

  倘若把徐刚说成是山西煤老板,似乎有些牵强,因为现在他所做的生意已经和煤炭没有丝毫关系了。之所以谈到徐刚,是因为他那从大胆涉足开矿采煤到潇洒转入水产行业的颠覆性转变,或许可以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认识那些山西的煤老板。

  2003年的时候,徐刚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电工,靠着固定的工资来养家糊口。在一次和朋友们喝酒聊天中,几个朋友把将要集资买地挖煤的想法告诉了徐刚,可当时很多人都怕风险太大不敢尝试,但徐刚却看到了煤矿中埋藏着的巨大利润,决定要豪赌一把。正如徐刚本人所说的,“富贵天注定”,他很幸运地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暴利的煤炭行业让他的财富飞速激涨,“黑色的金子”彻底改变了徐刚的命运。然而,就当煤炭价格哄抬到最高的时候,徐刚却又做了一个惊人之举,他果断地从煤矿中撤出了所有的资金,决绝地抽身离去。徐刚如此解释道:“这个行业的钱太好赚了,就像赌桌上一直赢钱一样,而我告诉自己这离输钱也就不远了。”

  徐刚用了五六年的漫长时间来耐心找寻自己新的出路,思量再三,2009年徐刚举家迁往山东日照。当有人问起徐刚为什么要去完全陌生的日照时,徐刚道出了其中的玄机,“日照是个新兴的海滨城市,距离繁华的青岛也只有两个小时的车程,占据有利的地理位置,此外,日照当地的物价、地价也比青岛、烟台这类知名的沿海城市低很多。所以,我觉得这里就像是令人神往的弗吉尼亚,是块前景光明的宝地。”而在项目的投资上,他最终选择了海参养殖,对此,徐刚笑谈道:“因为当时海参的出口价格非常高,所以我对将外国人的钱赚进自己的口袋的生意非常感兴趣。”

  然而,对于从小在山西长大,没见过几次大海的徐刚而言,海参养殖这个行业完全是陌生的,徐刚凭着满腔的热血,一开始便投了100万元买下了大量的海参苗,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些海参苗刚下水没几天就化了个干净,连残骸都没有留下,所以他的初次尝试遗憾地以失败而告终。痛定思痛,徐刚请来了相关专家,在专家的帮助下修改了整个养殖规划。15个月后,执着的徐刚终于收获了自己的第一批海产。不巧的是,国际海产品突然在那个时候价格狂跌,海参最为惨重,徐刚还是没能真正地从海洋中捞到自己心中的宝藏。回顾自己艰辛的创业之路,徐刚坦然地告诉记者,“来到山东三年多了,总的来说没赚到多少钱,虽说这个行业和暴利的煤炭行业没法比,但现在干的这些却是我真正感兴趣的,而水产行业所充满的各种挑战更是激发了我浑身的斗志,我相信自己总有一天会成功的。”

  在山西煤老板这个群体中,也有不少煤老板由于无限膨胀的欲望而最终亲手把自己推向了万丈深渊。而徐刚豪赌过后的潇洒转身,则呈现出了山西煤老板节制的另一种面孔。

 «   1   2   3   »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