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江西南昌县探索建立省县紧密医疗联合体
又是一个周一,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肝胆外科医生方路习惯性起得比平常要早一些。因为他要赶到20公里以外的南昌县人民医院坐诊,有两台择期手术要等待他完成。
家门口能做大手术
由于人才制约,腹腔镜下巨脾切除加断流手术以往在南昌县人民医院无法开展,病人只能到省内三甲医院进行治疗。自2017年1月14日,南昌县人民医院与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签订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协议后,这一情况得到了改变。医联体内高端医务人才流动带来的同质医疗服务,让患者在家门口也能享受到和三甲医院同等水平的诊断和治疗。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要全面启动多种形式的医联体建设试点,提出组建三级、二级公立医院及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参与的多种形式的医联体。
为顺应医联体建设和发展趋势,有着多年合作基础的南昌县人民医院与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在全省率先启动省县紧密型医联体建设。
带来先进管理服务理念
“不仅仅是坐诊、会诊、查房,我们还需要给南昌县人民医院‘造血’式的帮扶,包括科室的专科建设、人才培养、管理水平等等。”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博士、医联体执行院长张焱认为,医联体的建立,意味着双方将全方位开展合作,实现发展共享、资源共享、责任共享、服务共享、利益共享,最终让县级医院能提供与省级医院“同质化”的服务。
“张焱博士不仅带来了先进的管理和服务理念,最直接的还是带来了先进的技术,我们普通医生可以近距离地感受与学习。”与张焱博士同为神经外科医生的徐凡感触最深。
2017年5月13日,南昌县人民医院收治了一名79岁高龄的严重脑出血患者,需要进行脑内血肿清除。此前该院掌握的技术是开颅行脑内血肿清除术,但是患者年龄大,这种手术对患者损伤大、恢复慢、并发症多,而且家属也不接受。以前遇到这种情况,只能送往上级医院救治。
“但当时神经外科专家张焱博士在我院,他借助先进的3D Slicer操作平台,将CT数据导入3D Slicer软件,精准计算出穿刺管道的深度及与矢状面、冠状面及横断面的夹角,在软件的精准定位下,将穿刺管道置入患者脑内血肿腔中,外接引流袋将血肿引出,从而避免了开颅对患者的损伤。”徐凡回忆说。
“造血”式帮扶带来新气象
正是建立医联体之后,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派出执行团队,对南昌县人民医院进行全方位的支持,选派了神经外科、普外科、肿瘤科、重症ICU等11个科室的14名专家入驻,选派的专家在学科建设、科研指导、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人才培养等方面与南昌县人民医院实现共享。同时,执行团队还明确提出南昌县人民医院的发展目标:5年内,把南昌县人民医院打造成三级乙等医院。
在省级三甲医院“造血”式的帮扶下,南昌县人民医院掌握了包括3D Slicer操作平台、内镜下小脑血肿清除术、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等17项新技术;18名骨干医生得到交流培养;云病理平台、影像平台、远程会诊平台、远程教学平台及双向转诊平台等数字平台不断完善,诊疗手段也不断丰富。
医联体实施一年来,南昌县人民医院门诊人次达48万,增长8.92%,住院人次增长3%,床位使用率120%,三、四级手术提高130%以上,双向转诊500人次,“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已初步形成。
《 人民日报 》( 2018年07月03日 1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