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省人才中心发布全省主要人力资源市场供需情况及求职招聘方式变化趋势。报告显示,关中地区用人单位给出的薪酬与求职个人的薪酬预期差距最小,说明求职者为了留在以西安为中心辐射的关中地区,愿意牺牲一定的经济报酬。
此次调研以问卷调查方式进行,调查样本覆盖西安、宝鸡等我省的11个市,共收集用人单位调查问卷487份,个人问卷428份。参加调研的求职个人中,男性占52%,女性占48%,应届毕业生占43%。
从岗位供需情况看,专业技术、营销和技工普工岗位需求量较大,人才供给相对不足。统计显示,用人单位需求量最多的岗位依次是专业技术、销售和技工普工,需求量较少的岗位是管理、财会和行政文秘。从供需匹配情况看,我省制造业发展态势向好,“互联网+”相关新兴行业进一步发展,专业技术类岗位需求活跃度有所提高。这说明我省经济转型升级带动了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增长。
此外,用人单位在招聘中更重视学历、工作经验等可以量化的条件。数据还显示,个人对敬业精神的认识度高于用人单位,对职业稳定性没有足够重视,但是用人单位会更多关注职业稳定性。
从薪酬情况看,就业地距离西安越远,求职个人的薪酬预期越高。
从全省范围看,用人单位提供的薪酬均值为每月3355元,个人预期为每月3865元,有510元的薪酬差距。但从关中、陕南和陕北看,以西安为中心辐射的关中地区,求职个人薪酬预期为每月3680元,与用人单位每月3315元的供给薪酬相比,薪酬差距最小。这说明求职个人为了留在西安等关中地区就业,可以牺牲一定的经济报酬。而陕北地区薪酬供需水平最高,但是供需差距最大,薪酬差距935元。
从调查结果看,微信、手机app等新兴求职招聘方式的应用,推动了人力资源市场供需对接方式的多元化。
统计显示,用人单位招聘途径依次是现场招聘会、网络平台、微信、校园招聘和熟人介绍,并且认为招聘效果最好的方式依次是招聘会、网络、微信、校园招聘和熟人介绍。求职个人使用频繁的求职渠道为招聘会、网络平台、微信、手机app和校园招聘,表示效果好的依次是招聘会、网络、手机app、校园招聘和微信。
由此看出,微信、手机app等新兴招聘形式已得到用人单位和求职个人的认可。 记者 郭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