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人、城、境、业四个要素探索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建设路径,构建蜀风雅韵、大气秀丽、国际现代的城市形态;构建绿满蓉城、花重锦官、水润天府的城市绿态;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循环高效的生产方式;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构建传承创新、古今一体、别样精彩的城市文态,引导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健康优雅的生活方式;围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打通生态价值实现通道——13日,市委外宣办召开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四场“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主题新闻发布会。市发改委主任杨羽介绍,为贯彻落实《中共成都市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决定》,我市就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作出了全面部署。
内涵
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现代化城市
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成都建设公园城市的重要指示,市委赓即成立公园城市规划研究院,邀请国内外权威机构开展公园城市内涵、形态、生态价值、消费场景等课题研究,通过“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多次征集意见,形成了广泛共识。
公园城市作为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发展高级形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生态文明为引领,是将公园形态与城市空间有机融合,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相宜、自然经济社会人文相融的复合系统,是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现代化城市,是新时代可持续发展城市建设的新模式。它包含“生态兴则文明兴”的城市文明观、“把城市放在大自然中”的城市发展观、“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城市民生观、“历史文化是城市灵魂”的城市人文观、“践行绿色生活方式”的城市生活观。
目标
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美丽宜居公园城市
据介绍,成都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坚持“一尊重五统筹”总要求、坚持突出公园城市形态,按照新时代新思想新目标新征程的总体要求,切实担负起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的重大使命和重大责任,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到那时,公园城市理念深入人心,城市形态和谐大美,城市品质宜人宜居宜业,城市生态价值充分彰显。
路径
围绕人、城、境、业四要素 建设公园避免“千园一面”
记者从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中共成都市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决定》围绕人、城、境、业四个要素探索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建设路径。
我市将把美丽宜居公园城市作为生态价值向人文价值、经济价值、生活价值等转化的媒介和载体,构建生态价值转化机制,探索建立绿色GDP核算体系,进一步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完善资源环境价格机制,健全绿色金融支撑,促进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统一。
同时,为保障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建设科学、有序、高效推进,成都将不断提升建设公园城市的能力。进一步加强公园城市理论研究,建设公园城市专业智库,不断增强生态文明引领城市发展新模式的影响力。加强公园城市建设领导,成立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建设领导小组,整合职能建立公园城市建设管理机构,强化法治支撑和考核问责,推动工作落地落实。提升公园规划营建水平,强化设计、建设、运营一体化管理,建立公园建设管理标准体系,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避免“千园一面”。强化重点领域示范引领,实施鹿溪智谷、交子公园、天府锦城三大示范引领性工程,让市民更早感受到公园城市的魅力,有更多获得感。
点击一 建好“城”
“园中建城、城中有园、城园相融、人城和谐”
构建蜀风雅韵、大气秀丽、国际现代的城市形态。
成都将大力涵养自然生态格局,以全域生态资源为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本底,形成“园中建城、城中有园、城园相融、人城和谐”的公园城市美丽格局。
实施差异化区域发展战略,设定全域绿色空间底线,优化市域空间结构,推动市域城乡形态从“两山夹一城”转变为“一山连两翼”。加速建设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强化龙门山生态涵养保护,构建市域生态安全屏障。
描绘大尺度公园城市肌理,统筹布局世界遗产公园、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郊野公园、小游园和微绿地等多种类型公园,以“一轴两山三环七带”三级天府绿道体系为骨架,串联五级绿化体系,形成覆盖全域的生态“绿脉”。
营造蜀风雅韵的城市风貌,强化城市天际线规划与管理,构建“三轴、四心、多片”整体景观格局,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建筑群落和文化景观,打造光彩靓丽城市夜景体系。
点击二 美化“境”
建设世界品质的自然与文化遗产富集区
构建绿满蓉城、花重锦官、水润天府的城市绿态。
成都将推进全域增绿,依托“两山”区域,建设世界品质的自然与文化遗产富集区,展现林秀俊美的山地风光。
推进增花添彩,优化植物色彩布局,实施花园式特色街区、园林景观大道、市花市树增量提质等增花添彩工程,呈现花重锦官的锦绣胜景。打造精品林盘聚落体系,重塑川西田园景观,凸现茂林修竹的林盘景致。
提升水环境质量,保护水生态系统,构建河流湖泊湿地系统,打造宜居水岸,重现水润天府的河湖景色,让美丽城镇和美丽乡村交相辉映、美丽山川和美丽人居有机融合。
点击三 提升“业”
实施农村“环境革命” 推进乡村振兴示范走廊建设
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循环高效的生产方式。
成都将强化创新驱动的绿色产业体系,加快发展以新经济为引领的环境友好型产业,推进知识、技术、信息等创新生产要素与传统产业融合聚变;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导入绿色高效的产业发展模式,引导资源向绿色高效集约方向聚集。
建设清洁高效的绿色资源体系,加强污水再生回收利用,推动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清洁能源高效利用,实施资源循环利用工程,促进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
创新乡村振兴的产业模式,把乡村作为体现公园城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基底和最大载体,构建乡村生态保护和自然资源增值的体制机制,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全面实施农村“环境革命”,推进乡村振兴示范走廊建设,将乡村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顺应个性化、体验化、品质化的消费趋势,与“三城三都”建设相结合,打造新业态培育新场景创造新消费。
点击四 服务“人”
从“在社区中建公园”转变为“在公园中建社区”
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构建传承创新、古今一体、别样精彩的城市文态,引导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健康优雅的生活方式。
成都将延续城市文脉,统筹历史文物保护和城市更新,传承成都故事和民风民俗,推进城市修补、生态修复,构建“一环两轴四线六片”历史文化空间展示体系,留住反映和留存城市风貌与文化特色的“乡愁”。
大力发展天府文化,以城市公园体系和开敞空间为城市文化载体,构建城市文化标识体系,增强城市人文关怀,促进多元文化交流和社会包容。
优化绿色公共服务供给,从“在社区中建公园”转变为“在公园中建社区”,营造绿色舒适的公园式社区,打造生态优质的公共服务空间,建设绿色智慧城市,解决好突出环境问题,营造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
成都鼓励号召全民参与,倡导绿色消费和低碳出行,通过生活方式绿色革命,倒逼生产方式绿色转型。
访谈
市规划局局长张瑛:
近期加快规划建设3个公园城市示范片区
为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市规划局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首先加快构建公园城市理论体系。开展8个重大课题的系统研究,逐步构建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理论体系、规划体系、指标体系和政策体系,为开辟公园城市建设的成都路径、开创生态文明新阶段城市发展新范式奠定理论基础。其次强化公园城市的规划引领。组织编制了《成都市美丽宜居公园城市规划》及《导则》,规划在深度分析成都建设公园城市的基础与优势的前提下,提出全面建成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全方位形成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大美城市形态的总体目标,提出五大规划策略。此外明确公园城市建设目标和行动计划。市规划局对表成都市新一轮城市总规战略目标,明确美丽宜居公园城市“三步走”的发展目标。为全面推动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建设实施,目前已形成13大行动计划、33类行动项目,近期将加快规划建设天府锦城、交子公园社区和鹿溪智谷3个公园城市示范片区,以此引领推动全域公园城市建设。
市农委主任张俊国:
把乡村建成一座美丽的大公园
下一步,市农委将从四个方面入手加快构建大美乡村形态,把乡村打造成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高端载体和公园城市服务功能的重要承载地。一是坚持自然资源为本,以大面积农田湿地景观构筑生态绿隔,把都市农业景观作为打造生态绿网的靓丽妆容,提升乡村自然资源价值,把乡村建成一座美丽的大公园。二是坚持以产业为根,构建融合发展产业体系。具体加快建设一批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的示范园区,加快实施一批乡村振兴重大项目,加快培育一批基于绿色生态的农村新经济生态形态,提升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经济价值。三是坚持文化为魂,彰显大美乡村地域特色。传承好天府农耕文脉,加强古蜀文化遗址、古镇、古村落的保护利用。积极推进“农业+文化”,加快打造一批文创项目,提升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人文价值。四是坚持形态为基,打造美丽的生活消费场景。
青羊区委副书记、区长詹庆:
将恢复摩诃池等历史文化景观要素
青羊区将全面融入成都市“一轴两山三环七带”的天府绿道体系,加快锦城绿道、江安绿道、熊猫绿道、锦江绿道青羊段建设,大力推进9条城区级和社区级绿道打造,积极推动绿道系统与12条河流廊道、6条城市慢行道相连接。以非遗博览园为重要节点,深入推进非遗星河绿道建设,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绿道产业生态体系,大力彰显公园城市的“美学价值”。大力优化城市生态,持续实施“三治一增”,着力开展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和大地景观美化行动,加快推进小游园、微绿地建设,高标准打造实业街、泡桐树街、奎星楼街等6条特色街区。依托丰富的文博旅游资源,围绕“千年蜀都·文博青羊”定位,加快推动天府文化公园、宽窄巷文化旅游区、文殊坊文创区、浣花溪历史风景区建设,打造天府锦城新地标。还将在历史文化街区和特色风貌区的传承和保护性开发上下功夫,恢复摩诃池等历史文化景观要素,精心打造一批“老成都、蜀都味、国际范”历史文化群落。
市建委副主任屈军:
天府绿道已建成绿道1585公里
我市以天府绿道为脉络,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总长16930公里的三级绿道系统串接了五级绿化体系,目前已建成绿道1585公里,串接生态区39个、面积约1000平方公里,绿带111个、面积约78平方公里,公园99个、面积约30平方公里,小游园245个、面积约111万平方米,微绿地265个、面积约79万平方米。另外,在我市天府绿道建设中,市建委着重促进文体旅商农融合,让天府绿道既体现公益性,又具备经济性,让天府绿道建设运营更具可持续性,目前已建设文化设施406个、面积约67万平方米,体育设施826个、面积约50万平方米,旅游设施375个、面积约271万平方米,景观农业43处、面积约31万亩。
市林业园林局副局长谢玉常:
推进天府植物园、天府动物园等策划规划
市林业园林局作为公园城市建设的职能部门之一,将着重从四个方面推进公园城市建设,让市民有更多的绿色获得感。
一是强化生态空间管控。系统推进天府绿道生态廊道建设、龙门山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保护与修复提升、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增绿增景,把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创建成为国家级长江上游生态修复试验示范区。二是推进全域公园景观体系建设。依托大熊猫国家公园、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等建设生态公园;结合花卉苗木产业景观、农业景观、川西林盘等田园景观建设田园公园;依托“一轴、两山、三环、七带”天府绿道体系,形成带状公园群;结合环城生态区、兴隆湖生态区等建设郊野公园;通过国际方案征集,高标准建设综合公园100座;推进天府植物园、天府动物园等专类公园策划规划,建设多类型、特色化专类公园50座;结合居住用地分布,着力新增小游园、微绿地。将成都建设成为“千园之城”,实现全域公园化。三是推进城市园林绿化四个转变。四是实施示范引领项目建设。着力加快推进天府绿道、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熊猫之都”、鹿溪河生态廊道、天府植物园、中华诗经植物园和“花重锦官城”增花添彩等重大项目的策划规划和建设实施,形成公园城市典型“生态名片”。
成都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赵钢:
探索打造公园式社区 建立五级公园体系
高新区按照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要求,探索打造公园式社区,建立以国家公园、郊野公园、城市公园、社区公园和口袋公园共同组成的五级公园体系,塑造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城市形态。
据悉,高新区依托新经济活力区,构建“二带联四环”公园结构体系,以锦江生态带、环城生态带为纽带,规划形成天府交子环、铁像文旅环、开放活力环、新川科技环4个特色绿道环,串联起1处郊野公园、29处城市公园、47处社区公园、98处口袋公园。在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构建“一河一环”公园结构体系,以清水河为纽带,依托科大双创环串联形成7处城市公园、5处社区公园、14处口袋公园。在天府国际空港新城打造丹景山和三岔湖2个山水型公园、6个郊野型公园以及若干城市公园,将天府奥体城打造成公园城市示范单元,建设“山水共融、蓝绿共生、绿色宜居”的生态园林城市。本报记者 袁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