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天津 » 正文

全球报道:两度延长援藏期的天津医生──“这里有我深深的牵挂”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7-14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原标题:“这里有我深深的牵挂”“不好意思,你看,不知不觉就到了这个点儿了。”记者连线电话刚一接通,天津市援藏干部、昌都市
原标题:“这里有我深深的牵挂”

“不好意思,你看,不知不觉就到了这个点儿了。”记者连线电话刚一接通,天津市援藏干部、昌都市藏医院院长董伯岩就表示了歉意,而此时已经是晚上十点半,董伯岩一天的工作并没有结束。“医院可能随时有事情,所以我24小时都是不关机的。”说起工作,董伯岩的语气认真而坚定。

董伯岩是天津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医生。2013年8月,他作为天津市第七批援藏专业技术干部前往昌都。这个津门汉子是瞒着家人报名的,不过父母和爱人还是表示了理解和支持,因为他们很清楚,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退缩从来就不是董伯岩的性格。刚到昌都时,董伯岩的高原反应还是很严重的,头痛、心慌,走起路来脚下轻飘飘的,可是一旦忙起工作,所有不适就全被他扔在了脑后。当时作为昌都地区人民医院副院长的董伯岩就成立重症监护室(ICU)以全面提升危重症抢救治疗水平向医院提出建议。经过详细调研、论证,在多方协调配合帮助下,克服了种种困难,终于在2014年底正式组建起昌都医疗机构中的首个ICU,填补了昌都乃至整个藏东地区医疗系统一直没有危重症监护病房的空白,大大提高了当地危重病症救治水平。也正是在这个时候,董伯岩为期一年半的援藏工作即将结束。“ICU刚刚建起,配套设施还在完善,后续工作也相当繁复,很多同事还在为此继续努力着,我实在是放不下。”因此,董伯岩延长了他的援藏时间,这一干就又是一年半。到了2016年7月,因为当地工作需要,董伯岩转入昌都市藏医院,而此时的他,也从第七批援藏干部延续成了第八批,开启了他援藏工作的新阶段。

“我们目前正在探索‘互联网+’时代医疗扶贫服务新模式。西藏卫生事业发展中面对的最大困难就是地广人稀、居住分散、山高路险、交通不便。此外,当地基础医疗比较薄弱,缺少专业技术人员,一些观念也跟不上如今的医疗发展水平。而依托互联网发展移动医疗,形成固定医院、流动医院、网络医院三者结合,构建坐地应诊、巡回医疗、远程医疗三种形式互补的医疗体系和服务模式,正是探索适合西藏特点、具有西藏特色的医疗卫生发展之路,让当地群众能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在昌都市藏医院,包括董伯岩在内,共有15名援藏干部。董伯岩表示,他们这些人在专业上基本没有重复,能够从多方面对当地医务人员进行辅导培训。当地医务人员“不离乡不离土”,他们的医疗技术得到提高,当地的医疗事业才会不断发展,才能真正了却像董伯岩一样奋斗在援藏一线的医务人员的牵挂。(记者 李婷)

(责编:陶建、王浩)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