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娱乐 » 明星 » 正文

全球报道:你爱的不是电影,是姜文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7-14  来源:网易新闻
核心提示:原标题:你爱的不是电影,是姜文“老司机”姜文出新片了。图/《邪不压正》(2018)“谁是你心目中最优秀的导演?”在姜文还是演

原标题:你爱的不是电影,是姜文

“老司机”姜文出新片了。图/《邪不压正》(2018)

“谁是你心目中最优秀的导演?”在姜文还是演员的时候,电影学者焦雄屏问他。

“我。”姜文毫不犹豫。

台湾电影学者焦雄屏第一次见到姜文,是在一家香港的酒店,那时后者最重要的身份,还是青年演员。

焦雄屏问姜文,作为演员已经和那么多优秀的导演合作,有没有最喜欢的导演?

姜文回答没有,焦雄屏大吃一惊,又问:“谁是你心目中最优秀的导演?”

“我。”姜文毫不犹豫。

焦雄屏嘴上说着:“你要做导演吗?好,我等着。”心里却觉得这个气吞山河的年轻演员太狂了。

《阳光灿烂的日子》(1994)导演姜文和主演宁静、夏雨。

几年以后,焦雄屏在北京第一次看《阳光灿烂的日子》,眼见着身旁原本懒洋洋靠在椅背上的台湾作家蒋勋,一点一点坐直身体,认真地盯着屏幕。

又过了几年,姜文的身份里已经无可争议地加上“导演”二字,焦雄屏采访他,把他当年在香港说过的大话又复述一遍。

年过五十的姜文听后反复念叨:“我这么说过吗?太狂了,太狂了。”但最后又幽幽地补了一句:“年轻时候这么说,也就这么说了。”

姜文就是这样,他的极度自信,恣意挥洒,他的站着挣钱论,甚至是他低沉的嗓音,和围着嘴唇的一圈胡须,都已经成为一种符号。

这些个人符号同他的电影紧密相连,以至于爱他的人和批评他的人都不知道,自己针对的到底是姜文,还是姜文的电影。

《邪不压正》剧照。

阳光灿烂的姜文

今天我们谈到姜文,说得最多的就是硬汉气质,只要他一出现,浓郁的荷尔蒙气息隔着屏幕都要溢出来了。

但在过去五十多年的人生里,姜文不总是这个样子。

1973年,姜文转入北京72中。在同班同学英达的眼里,他没有什么出众之处:成绩平平,身高相貌都平平,而且沉默少言。那一年英达十二岁,姜文十岁。

英达和姜文成为挚友是在同学家的一间小房子里,房子不到十平米,一帮青春期的男孩聚在这里,弹吉他,唱英文歌,学抽烟,谈论女性。后来的《阳光灿烂的日子》改编自王朔的小说,但姜文自己对一个时代的灵感,全都诞生在这个时期。

《阳光灿烂的日子》剧照。

八十年代初,家学深厚的英达一考就考上了北京大学,姜文却落榜了。英达鼓励他再考,报中央戏剧学院,还请父亲的朋友辅导他。英达的父亲英若诚是文化界的名人,大名鼎鼎的话剧演员。考中戏那天,英达骑自行车带姜文去考场。

上了中戏,成了演员,姜文就不再是那个沉默的少年,而成了才气纵横的演员。还在上大二的时候,大导演谢晋就来宿舍找姜文说戏。起初有同学说谢晋找他,姜文死活都不信,直到大导演一屁股坐在他宿舍的床上,姜文才觉得,伟大的导演就该这样。

在纯爷们儿的形象确立之前,姜文尝试过很多类型的角色,如《末代皇帝》里文弱的溥仪,《芙蓉镇》里沧桑的中年知识分子秦书田等等。

谢晋导演作品《芙蓉镇》(1987),由姜文和刘晓庆主演。

一直到1987年的《红高粱》,无边无际的高粱地,血红色的高粱酒,大声吼出来的歌曲,在肩头摇晃的花轿,这么多阳刚的元素聚在一起,姜文成了家喻户晓的演员。

有一次姜文的父母去换煤气,管理员不给换,非要见见他们的明星儿子。后来姜文去了,扛起煤气罐吼《红高粱》里的歌:“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引来胡同一片称赞:这是真爷们。

姜文导演自己的第一部作品《阳光灿烂的日子》时,正好三十岁。在过去的三十年里,他从胡同少年变成一个成功的演员,但他的青春期,似乎三十岁才刚刚开始。

姜文在《阳光灿烂的日子》中客串。

有一种电影,叫姜文

————————

姜文导演的每一部电影,都充斥着强烈的个人风格。这不一定是坏事,也未必是好事。

如果说这种风格在《阳光灿烂的日子》和《鬼子来了》时期还算小心翼翼,那么在《太阳照常升起》和《一步之遥》里就算张扬过头了。分寸拿捏好了,《让子弹飞》一下子实现了姜文“站着把钱挣了”的豪言。

其实在成为导演之前,姜文就不是那么安分的演员。1990年,姜文跟着导演田壮壮拍《大太监李莲英》——对,你没听错,说话中气十足的姜文还演过太监。

田壮壮在片场支起了麻将桌,别人替他着急:“就这么拍戏呀?”田壮壮冲片场里的姜文和刘晓庆努努嘴,搓着麻将说:“那俩听我的吗?我说有用吗?”

姜文曾饰演过太监李莲英。

有朝一日自己成了导演,更没人能拦得住他随性地指挥镜头造梦。

拍《阳光灿烂的日子》是冬天,却要展示大汗淋漓的躁动夏日,演员们穿短袖不算,还要往身上洒水,吃了不少苦头。

姜文还指挥剧组把胡同扫了一遍又一遍,直至一尘不染。别人好奇,他就解释,记忆中二十年前的胡同,并没有太多垃圾。

他的电影有着鲜明的特色,比如密集的语言,冷峻的段子,荒诞的情节,还有俯拾皆是的隐喻等等。

“我的故事总是发生在夏天。炎热的气候使人们裸露得更多,也更能掩饰心中的欲望。那时侯,好像永远是夏天,太阳总是有空出来伴随着我,阳光充足,太亮,使得眼前一阵阵发黑。”——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开场对白

姜文做导演多年后,冯小刚在拍摄《手机》的间隙写了一本书,叫《我把青春献给你》。

在书里,冯小刚这样对比自己和姜文:“我的问题是怎样才能达到好的标准,姜老师则不然,他的问题是如何能够节制他的才华。对于他来说,最大的敌人就是淤出来的聪明。”

他对姜文的判断十分贴切,只可惜如今深陷《手机2》的冯导,应该已经没有闲心再做更多评价了。

倒是与冯导针锋相对的小崔,在《邪不压正》的首映礼上,对姜文赞赏有加,并且主动对号入座,借着电影的情节,又讲了一通自己的故事。

2010年,陈凯歌、冯小刚和姜文在中国电影公司的制作基地。

上一个时代的审美,依旧迷人

——————————

有人不喜欢姜文,批评他从电影到个性,都极度直男。其实,姜文要是温情起来,也可以细腻得不像话。

发小英达从美国留学回来,也投身影视圈。有一天,姜文若有所思地跟他讲:“有点不对了。”英达不解:“哪点不对?”姜文说:“你看她的眼神有点不对。”又过了几天,姜文又对英达说:“确实不对头了,她看你的眼神也不对了。”

后来果然被姜文言中,这个“她”就是英达后来的妻子宋丹丹。当然了,夫妻反目那是后话了。

廖凡与姜文。图/《邪不压正》剧照

有人觉得姜文温和,可在面对记者的时候,他一度毫不留情面,逼得娱乐杂志写下题为《如何正确地采访姜文》的文章。

有人觉得姜文清高,可这次的《邪不压正》,姜文在宣传上一步都没落下。带着主创四处参加活动,首映礼放在长城下的露天剧场,赚足了眼球,也把话题度推到了顶点。

不过总的来说,姜文还是个“60后”的老男人,他所有迷人的或者讨人厌的特质,都属于上一个年代。

在这个时代当红的男星里,你几乎再也找不出一个和姜文相似的例子;而和姜文一起成名的演员们,大多数都已经成了名叫“老戏骨”的活化石。

姜文依旧如此鲜活张扬,富有精力,受人追捧,从某个角度来说,和他在当今娱乐圈独一无二的风格有关。

姜文的电影具有独一无二的个人风格。

很多人说过,最近两年中国走红的男星,都有中性化甚至女性化的气质,这也就不难理解姜文的吸引力——观众还有别的选择吗?

想想《让子弹飞》里那个骑在马上,戴着墨镜,缓缓抽刀的张麻子,除了姜文,还能是谁呢?

在最近的一次访谈中,主持人窦文涛说姜文坐在椅子上从不消停,喜欢来回晃动,把窦文涛家的新地板磨出两道划痕。

姜文就是这样一个符号,也许这个符号已经离现实中他本人很遥远,却足以在所有人心里留下痕迹。

《邪不压正》上映一天,豆瓣评分从8.3跌到了7.2,但不管评分跌到哪去,爱它的和不爱它的人一定都有不少。

姜文就等于姜文电影,姜文电影就是姜文,二者紧密难分,像那把椅子其中的两条腿,在阳刚之气稀薄的今天,于中国观众心中刻下两道深深的划痕。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