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江苏 » 正文

全球报道:南京儿童医院一晚上接诊量竟是19家医院总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7-21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原标题:南京儿童医院一晚上接诊量竟是19家医院总和每到寒暑假,南京市儿童医院都会迎来就诊高峰,尤其晚夜间门诊等候时间甚至超

原标题:南京儿童医院一晚上接诊量竟是19家医院总和

每到寒暑假,南京市儿童医院都会迎来就诊高峰,尤其晚夜间门诊等候时间甚至超过6小时。家长夜间为何全涌入儿童医院?除了儿童专科医院,还有哪些医院夜间可以接诊患儿?正值酷暑,记者连日来就此进行了专题调查。

一个医生一晚接诊77个患儿

6月21日,记者跟随急诊科主治医师程志强,实地体验急诊科医生的一天。从17时到23时30分,程志强只喝了一杯水,接诊了77名患儿。查看南京市儿童医院1月份以来晚夜间就诊数据,每日夜诊量多在700人以上。相形之下,南京其他有儿科的医院,接诊能力并没有饱和。

“一个班次接诊患儿30多名,多半是感冒发烧肠炎等常见病。”江苏省中医院儿科医生曹建梅介绍。

“人手不足,夜间急诊只能安排一位医生,22时后符合急诊指标的可以到病房就诊。”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儿科主任乔立兴告诉记者,夜间急诊量一般在30名左右,流感高发季节达50名。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科一晚就诊患儿300余名,南京同仁儿童医院一晚就诊量不超过150名。

去年12月,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布南京部分医院儿科急诊开诊时间。按每家接诊30名患儿计算,17家医院共接诊510名,加上南医二附院和同仁儿童医院,南京有儿科急诊的医院一晚可接诊患儿960名,略超过南京市儿童医院。

符合急诊指标的其实不足1/7

“我今天看了77名小患者,只有一人血象特别高,符合急诊指标,还有一人肿瘤化疗后输血的勉强算。”程志强在南京市儿童医院急诊科工作7年,在他看来,夜间接诊中符合急诊指标的不足十分之一。

程志强的话并不夸张。今年1月以来,南京市儿童医院夜诊符合急诊指标的大多在100人左右,不足夜诊量的1/7。以7月16日为例,内科晚夜间接诊724名患儿,仅89名符合急诊指标。程志强曾遇到一名支气管炎患儿家长,拿着儿童医院的处方单到当地医院挂一模一样的水,因为正常的病情反复,就认为当地医院药水不好,坚持要回儿童医院输液。

“孩子的病多数是感冒发烧肠炎等常见病”,南京同仁儿童医院副院长刘艳云告诉记者,医院开设儿童夜间专家门诊,每天安排两名专家接诊至21时,同时还有3名普通医生分别负责前后半夜急诊。7月16日,医院共接诊急诊患儿132名。

“不是孩子难受,是家长难受。”刘艳云7月17日在夜专家门诊值班时,接诊一名10岁小姑娘,呕吐伴脸上有出血点。问诊后得知孩子患过敏性咳嗽,服药后症状已有所减轻。但家长看孩子一直没好透,就去小诊所开了注射用阿奇霉素、地塞米松注射液、利巴韦林注射液、氨溴索注射液、氨茶碱注射液五种非雾化用药给孩子做雾化,结果出现药物反应。

家长无奈、医院为难的背后

“孩子8个月大,第一次生病,首先想到的就是儿童医院。”6月21日晚上一发现孩子发烧,潘冰立即驱车带着全家人从50公里外的六合赶到南京市儿童医院。

“孩子出生才3个月20天,睡不安稳,一直哭闹,当地医院看了没效果,只能来儿童医院。”句容市民张益祥一脸疲惫,“我和爱人换着抱他哄他,真恨不得替他生病。”大多数家长都抱有这样的想法——孩子生病,自己辛苦点没关系,孩子少受罪就行。南京秦淮区葛欢欢夫妻俩第一次来儿童医院,“孩子夜里突然喊肚子疼,到南京中医院发现急诊已经没有了,其他医院情况又不了解,而儿童医院肯定是24小时都能就诊”。葛欢欢担心候诊大厅患儿太多交叉传染,特意带女儿到偏僻的角落。

很多医院夜间没有儿科急诊,还有一些虽设置急诊,但不是24小时开放。南京市中医院开放至22时、江苏省第二中医院开放至20时30分、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开放至20时。

医院方面也有难处。赛虹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儿科主任唐金华告诉记者,“医院也想开夜间门诊,但有两个问题:一是医院只有三名儿科医生,二是急诊还需要相关检验检查的配合。”

“我特别理解家长的心情。”南京医科大学儿科学院院长、南京市儿童医院院长黄松明说:“患儿起病急、发病快、缓冲小,自己又不能准确表达病情,很多家长不确定哪些医院有急诊,肯定选择儿童专科医院。”

让标准化诊疗赢得患者信任

儿童医院“人满为患”,综合医院、社区医院儿科“即到即诊”,背后除了家长的焦虑外,也折射出儿科资源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即基层偏弱,地区差异大,城乡差异大。

《江苏省“十三五”儿童医疗事业发展规划》提出,让每一个儿童享有便捷、均等、优质、连续的健康服务。“要实现这个目标,首先要有标准化诊疗程序,同样的病,不管在哪个医院,都是一个方案。”乔立兴到地市医院出诊时发现一个怪现象:当地老百姓认为不挂水就不是看病,一些年轻医生为了生存只能满足这种不正当的需求。要让常见病、多发病在基层解决,前提是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儿科的救治水平,用疗效获得患者信任。

南京医科大学儿科学院正在推行“医教协同”,即打破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之间壁垒,聚集南京最优质的儿科资源——校内资源和附属儿童医院、第二附属医院、附属妇产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的儿科资源,形成“一校四院”的协同机制,统一安排教学,统一编排教学大纲,统一培养学生,提升所有附属医院儿科的核心竞争力。“未来我们毕业的学生将体现南医大水平,而不是某个附属医院的水平。”黄松明介绍。

本报记者 杨 昉

本报实习生 姜 文

(责编:张鑫、唐璐璐)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