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四川 » 正文

全球报道:川西林盘也能体现国际范儿?这群国际友人来崇州开了一场party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7-22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原标题:川西林盘也能体现国际范儿?这群国际友人来到崇州,开了一场盛大party封面新闻记者 罗田怡 摄像 李俊雅 柴枫桔 刘牧雨你
原标题:川西林盘也能体现国际范儿?这群国际友人来到崇州,开了一场盛大party

封面新闻记者 罗田怡 摄像 李俊雅 柴枫桔 刘牧雨

你为我做一顿美味的饺子晚餐,我为你演唱一首拿手的英文歌曲。

7月20日晚上七点过,天幕微暗,竹林翻腾,餐厅发出暖黄的灯光,在成都市崇州“凡朴生活”的活动广场上,正在举行一场国际村民大会。在以“零废弃”为主题的派对中,几十位国际友人、工作人员和当地村民一起坐在院内,大家其乐融融的共聚一堂,欢歌笑舞,形成一幅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温馨画面。

一个半掩在崇州川西林盘中的世外桃源,缘何吸引了这么国际友人前往?走进深处,你或许能从它的名字中窥得原因,“凡朴”谐音“返璞”,通过川西林盘修复工程,在打造过程中,最大程度保护了原有生态,保留了原有住房。如今,凡朴生活不仅成为成都本地的网红打卡地之一,还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外国友人前往,体验原汁原味的林盘风光。

国际友人带来奇思妙想

垃圾分类 即将在村内推广应用

来自法国的露玛也是此次参与活动的一员,19岁的她将在明年前往武汉大学读书,借着读书空窗期,露玛来到了崇州市集贤乡徐家渡林盘内的凡朴生活,成为了一名国际义工,目前已呆了10多天了。在这里,她与9名志愿者一起住在农场,会参与拔草,会采摘番茄等农产品,农场的工作人员和农民都很友好。“我喜欢这里的木屋,也喜欢关注一些可持续发展的事情,如当地的有机农业。”

除了露玛之外,在场的还有18位从英国来成都游学的高中生。而这次前来,他们带来了有关垃圾分类的建议。将装置划分为可回收与不可回收垃圾,并针对可回收垃圾进行细分,分别标示金属、塑料、玻璃等选项。“在接待这些国际友人的过程中,将他们的智慧融入当地乡村建设的实践中。” 凡朴生活创始人涂海霞说。

山泉村村委会主任王凤琼告诉记者,对村民和村落建设上讲,这些都是有效的建议。分类后的垃圾,一部分可以变卖获取额外的收入,果皮烂菜等生活垃圾通过发酵可以成为有机肥料。在此之前,山泉村的村民很少与外国人交流,而这些外国友人来了之后,还会经常免费为孩子和村民做一些学习培训,让他们的视野更加开阔。

“预计在不久将来,这样的垃圾分类装置将在全村推广。”王凤琼说。

林盘融入国际特色

文化交互 实现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

组织国际村民大会,针对传统的川西林盘,融合国际化特色有何作用?仅仅是发展项目业态,如何带动当地乡村的文商农旅体融合发展?这些,恐怕是涂海霞最常被问到的问题了。

根据中央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要求,乡村振兴要做好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五篇文章。在努力实践新理念上,崇州以改革作为突破口,以林盘和绿道建设作为抓手,推动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如果说崇州是乡村振兴的典范,那么凡朴生活就是其中的一项缩影。

以人才为例,义工文化吸引了多数中外年轻人加入,通过发挥他们的专业特色,为当地乡村建设贡献力量。涂海霞从产业的角度来判断,“凡朴生活”的加入并不仅是植入业态,而是激发村民主动参与的热情,发挥他们的特长来深度挖掘乡村内涵,在此基础上,还帮助村内的35户村民在产业方面联动发展

“在一起开村民大会时,我们会倾听村民们意见。”涂海霞说,有些村民家中有闲置的房子想要做民宿,大家会一起探讨,在可行的情况下,义工和工作人员还会给予装修的指导意见。已成为成都网红打卡地的“凡朴生活”,还能通过分流客户让村民们受益,让村内的业态活化流动起来。

而最让涂海霞看重的,莫过于川西林盘原有的人文文化了。“凡朴生活在建造中未使用任何水泥。”建成的树屋木屋、绿色屋顶和污水处理自循环系统,都坚持了“返璞归真”的生态建设和节能环保理念,这也是吸引大部分国际义工入驻的重要原因:“让他们真正享受到原有川西林盘的乡土风情。”

筑巢引来金凤凰

以地入股 带动农民收入翻倍

在王凤琼的记忆中,3年前,凡朴生活的所在地还是一座杂乱垃圾场。自2015年徐家渡林盘改造后,清幽雅致的凡朴生活取代了垃圾场,乡间泥巴路变成了青砖碎石铺满地,家家户户通上了天然气管网......正如王凤琼所说,筑巢引来了金凤凰,当地农村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金凤凰等于人才加资金。”作为崇州众多川西林盘中的代表之一,过去一直困扰于产业结构单一、社区治理乏力、新村活力不足等制约的痛点,在创新发展的过程中,当地深知人才是关键,资金是保障。山泉村党委和合作社在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推行通过集体建设用地入股联营的方式吸引人才和资金,通过“公司+集体经济组织+农户”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现群众持续增收。

紧倚凡朴生活圈,鲜德清在自家屋里开设的豆花饭店就是增收的典型之一。卖豆花近30年,过去鲜德清靠挑扁担卖豆花,月收入仅有2千元左右;如今,鲜德清靠着新装修的豆花饭店,月收入可达到了5、6千元以上,收入翻了近3倍,居住环境也得到了明显改善。

通过以点带面,“凡朴生活”联动了林盘内35户群众共治共营共享,孵化出凡朴休闲苑、农匠联盟等旅游新业态,“形成了集乡土教育、农事体验、文化交流为一体的特色旅游林盘。”王凤琼告诉记者。徐家渡林盘也实现了“农田变农场、林盘变景区、村民变股民”,成功走出了一条多元文化融合、产业发展与社区治理同频共振的乡村振兴路径。

(责编:罗娟、高红霞)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