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 焦
7月22日,来蓉参加第五届中非民间论坛的代表们,前往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都江堰基地、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参观。其间,代表们被大熊猫所吸引,不停合影留念,久久不愿离去。
目前,四川境内有野生大熊猫栖息地202.7万公顷,分布着野生大熊猫1387只。无论是栖息地面积还是种群数量,四川大熊猫占总量比例都超过70%。□本报记者王成栋
新手段:增加野生种群,10只大熊猫先后放归野外
野化放归,是补充野外大熊猫种群数量,促使其复壮的有效手段。经过近40年的科研攻关,截至去年底,四川圈养大熊猫达321只,占圈养种群总量的86.6%。
“圈养繁殖,是为了研究大熊猫的生物习性,最终的目的还是让它们回到野外的家。”省林业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四川是唯一一个开展大熊猫野化放归的省份,而雅安市石棉县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个大熊猫野化放归目的地。数量庞大的圈养种群,则为野化放归提供了充足的大熊猫来源。
迄今,四川已累计放归大熊猫10只。最近一次放归是在去年11月,当时圈养雌性大熊猫“华妍”“张梦”被放归至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经过多年探索,四川已掌握一整套圈养大熊猫野化放归流程:将“熊猫王国”卧龙作为野化训练基地;选择栖息地相对较大、种群密度不高的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放归地;综合考虑大熊猫爱吃的冷箭竹等野外食物生长特性,将放归时间定在秋季;放归对象选择进入繁殖期的雌性大熊猫等。
“实践证明,野化放归这条路走得通。”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此前放归的大熊猫“泸欣”已在野外产仔,“张想”“八喜”等均已融入当地的野生种群生活。前述负责人介绍,鉴于放归成果初显,我省决定在都江堰市及凉山州雷波县,各建立一个大熊猫野化放归基地。
新探索:试点国家公园体制,护卫大熊猫栖息地
“你那里的蜂蜜,150元一斤卖不卖?”刚刚进入夏季,绵阳市平武县木皮藏族乡关坝村的村民们,就接到了各地客商的求购。去年初,由于时常出现野生大熊猫的身影,关坝村被划入大熊猫国家公园。如今,来自大熊猫栖息地的生态无污染蜂蜜,成了热销品。
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启动,改变的不只是栖息地周边村庄的命运,还改变了大熊猫保护工作的思路。“想要复壮野外种群,保护栖息地环境,恢复并扩大栖息地面积是必由之路。”省林业厅相关负责人说,大熊猫国家公园更注重保护栖息地的原真性和完整性。而这也体现了大熊猫保护思路之变。
自1963年设立卧龙自然保护区以来,四川已累计建立以大熊猫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46个,总面积100.3万公顷。同时,每个保护区均设立专门的保护机构,组建专业的保护力量。监测显示,过去十年,四川野生大熊猫数量增加了181只,栖息地增加了35万公顷。
但栖息地碎片化、孤岛化等难题还未彻底解决。破解之道,正是大熊猫国家公园。“这次,以往没有划入保护区的大熊猫栖息地、潜在栖息地都被纳入国家公园了。”前述负责人说,四川境内被划入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区域有201万公顷,分布着野生大熊猫1205只。目前,大熊猫国家公园划界勘界工作已经完成,预计在2020年,大熊猫国家公园将正式挂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