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这次,南昌红谷滩最大“临时市场”能否退出?
卫东农贸市场正加紧建设。本报记者徐黎明摄
位于南昌市红谷滩新区沁园路的农贸市场,以临时市场的身份存在了16年,历经多次整治、取缔,甚至搬迁,依然岿然不动,照常营业。
在红谷滩新区金融街与沁园路交界处,一座现代化、环保的农贸市场正在紧张施工,预计10月底交付使用,将与翠苑路农贸市场一起,承接沁园路临时市场的全部商户。届时,沁园路临时市场将被全面取缔。
临时菜场存在了16年
说起沁园路农贸市场,住在红谷滩新区的居民并不陌生。这个依托居民区形成的农贸市场,虽然一直非法占道营业,但由于种种原因,16年来一直人流如织。
该市场于2002年自发形成。刚开始,只有10余户流动摊贩售卖蔬菜、肉类。2006年以后,红谷滩新区常住人口大量增加,菜场呈现爆发式扩张,面积从原来的不到100平方米增大到现在的近5000平方米,摊位数也从10余户增长到780余户。由于无人监管,滋生的问题不少,一些游医在市场浑水摸鱼,甚至还有赌博场所。
红谷滩新区管委会相关人士表示,沁园路农贸市场是一个临时的过渡集贸市场,属无证菜市场,车辆乱放、垃圾满地、污水横流。
红谷滩新区管委会多次召开相关部门协调会,在2005年和2008年两度要取缔这个临时市场,但均未能如愿。政府明文取缔的占道市场为何一直存在?管委会一名工作人员说,除了地段好,农贸市场的摊位出租者大部分是当地失地农民,一旦取缔,他们出租摊位的收益面临骤减。
两个正规菜场均无人气
为了整治脏乱差现象,2006年9月,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一家公司投资1500多万元在距离沁园路农贸市场约800米处开设了室内菜市场——新昌北集贸市场。然而,开业后只有4个摊位营业,由于人气不旺,这4名摊主陆续“回归”沁园路农贸市场。新昌北集贸市场无奈转型。
2015年,与沁园路农贸市场相距1000米的翠苑路农贸市场投入运营,这个当时全省最大的室内农贸市场摊位曾经一位难求。但没过多久,功能齐全、管理规范的新市场又出现摊主回流临时市场的怪现象。
7月23日上午,记者来到翠苑路农贸市场,干净整洁,电风扇带来阵阵清凉,但大部分摊位无人经营,绝大多数店面大门紧闭。商户们有的打瞌睡,有的低头玩手机。这个占地5000平方米、拥有542个摊位的农贸市场自开业以来,大部分承租的商户并不在此地经营,而是回到沁园路的临时市场去了。
根据6月份商户公摊水电费人员名单,记者发现,翠苑路市场共有95个商户,他们一共租下了305个摊位,而每天真正营业的只有50个摊位。
一边是无证市场生意兴隆,一边是投资千万元、设施齐全的新市场难聚人气。临时市场没有彻底取缔,商户无心在新的市场经营。
翠苑路市场不少商户承认,客观地说,沁园路的临时市场从位置上讲,距离周边居民区较近,更符合老百姓的生活需求,而翠苑路新市场比较偏僻,虽有公交车到达,但辐射能力有限。
新菜场地理位置优越
令人费解的是,当地管理部门堵的办法用了——多次联合执法,结果是一次次死灰复燃;疏的办法也用了——两次在附近建设正规市场,前两次铩羽而归。
而目前正在兴建的卫东农贸市场,总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可提供710个摊位,主要经营蔬菜、肉类、水产、家禽等,预计今年10月底建成。
相比而言,卫东农贸市场地理位置比较优越,处于金融大街和沁园路交接处,周边有大量小区,离沁园路临时市场直线距离只有300米。采访中,不少在沁园路临时市场经营的菜贩子告诉记者,卫东农贸市场竣工后,他们愿意到那继续卖菜。因为不光地段好,新市场环境和配套设施很全,人流量大。
按照政府部门的考量,卫东农贸市场将与翠苑路农贸市场共同承接临时市场的所有商户。对此,翠苑路农贸市场已提前酝酿招商计划,将推出一系列优惠措施,吸引临时市场的商户进场。
这又是一次考验相关部门市场管理能力的考试。为了彻底解决临时市场的困扰,管理者已经拿出最牛的整治魄力和决心。市民都说,希望这次临时市场真的要退出历史舞台。(记者 徐黎明 实习生 洪紫凝)